关于葡萄
2021-05-10卢一心
卢一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人类史就是一部考古与创造史。
考古,是对古文明的一种发现。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追踪。创造,是对未来的一种探索,也是对现代的一种沉淀。有时候,通过一场考古的讲演可以揭开某个沉睡上万年乃至更久远的谜底真相,也可以给未来创造提供更完整的思路。或许,这正是考古与创造最有趣的地方。今天,就来讲一段关于葡萄的故事。
2014年11月29日下午,著名考古学家张居中在河南博物院进行一次大型公益讲座,为大家揭开了一段九千年前关于贾湖文化的神秘面纱,轰动世界。
河南舞阳,这个面积只有777平方公里的小县因此被世人关注,贾湖遗址也因此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六项考古被列为世界之最,分别是:文字、美酒、稻米、骨笛、宗教与卜筮起源、家畜驯养等。就这样,淮河流域九千年前的辉煌历史,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交相辉映。
张居中教授是贾湖遗址主要发掘者,其在一次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教授、博士帕特里克·麦克戈温的合作中,通过对出土陶器上的附着物进行研究发现:九千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与此同时,在湖南蛤蟆洞遗址(约一万年前)发现40多种植物种子,其中也有野葡萄种子。另在山东龙山遗址(公元前2500年)的一个商代古墓里,还发现了一个密封良好的铜卣,里面盛满液体,经检测,液体正是葡萄酒。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它物种的发现先不说。在此之前,对中国而言,人们普遍认为,葡萄是外来的品种,原产于歐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考古资料也显示,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很多人以为,我国拥有葡萄始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才引进回来的品种。《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汉书·西域传上》亦载:“大宛国……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目宿,……多善马,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大宛就是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这些文字都记载着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然后汉代开始引进葡萄和苜蓿并广为种植。而且,也有研究表明,“葡萄”一词源自于希腊语,我国古文字找不到这两个字。我国“葡萄”二字最早见于《史记》及司马相如《上林赋》。两处都写作“蒲陶”,后来才有“蒲桃”“蒲萄”“葡萄”等写法,可见它确是外来语的译音字。也因此,葡萄被证明是外来的品种,原产地不在中国。这样的论述,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论证,有时真让人无话可说。
还好,通过对贾湖遗址和蛤蟆洞遗址等挖掘与考古后发现,原来葡萄在我国古已有之,且有上万年历史,只是我国本土的山葡萄、野葡萄、刺葡萄等没有外来的葡萄好吃而已。这个发现,顿时让许多人哑口,颠覆了以往人们对葡萄的认知,并产生新的好奇与追问。泱泱华夏,地大物博,尚未被发现者何止这些。
在《诗经·国风》中记载:“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六月食鬰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其中,“葛藟”就是指葡萄,“薁yù,蘡yīng薁也。”蘡薁,也是指葡萄。这就证明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古人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并认为葡萄是延年益寿的珍品。当然,当时中国的葡萄是藤本植物,属于山野葡萄,个头小而青涩,就像村姑,腼腆可爱,不像张骞引进回来的品种,大而甘甜,就像洋妞,热情又奔放,回头率高。在电视剧《封神榜》里,妲己拿出葡萄一粒粒送入商纣王的嘴里。有人说,妲己是狐狸精变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以,妲己故意用葡萄来满足自己,同时用来勾引商纣王的胃口,并以此满足彼此自我放纵和骄奢淫逸的目的。这种说法堪称神来之笔,天衣无缝。当然,这是影视剧里的剧情,不足以印证什么,但至少说明早在商代,我国就开始在食用葡萄,这一点是得到认可的。《诗经·国风》中已经记载。
其实,葡萄的原产地在哪里原本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其发挥的价值以及存在的意义。若认真追究起来,目前有些事情暂时还是无法讲清楚的,在《圣经》中,至少有 521次提到葡萄园及葡萄酒。据载,葡萄在地球上已有6000万年历史,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可以说,在神话时代就已经有了。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约6700万年至1.3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地质层中发现了葡萄科植物,这说明早在新生代第三纪乃至更早的年代,地球上已经有葡萄了。有研究者认为,葡萄是原始灌木进化而来的。随着森林的扩张,因其对阳光有着格外需求,花序蜕变为卷须,且具有攀援性而来的。《圣经》中记载,亚当和夏娃是上帝创造出来的第一对人类男女。两人在伊甸园里,因被魔鬼撒旦诱惑而偷吃了禁果,从而导致罪恶横生,地球物种被毁灭。诺亚是他们的后裔,后来,诺亚根据上帝旨意再创世纪时,也在地球上种下葡萄,并辟有一方葡萄园,还学会了用葡萄酿酒。所以,葡萄有“世外珍果”的美誉,被认为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佳果。《圣经》中还记载,有一天,诺亚因喝了葡萄酒,赤身裸体地醉倒在帐篷里,被他的第二个儿子含看见,并告诉兄弟闪和雅弗。闪和雅弗两兄弟均认为这是件十分不敬的事情,于是,拿着长袍,倒退着进帐篷给父亲盖上,不敢直面看父亲裸露的身体。可是,二儿子含却因此犯下大忌。想当年,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犯下天条。因此,当诺亚酒醒后,得知自己赤身裸体被儿子们发现,感到无比羞愧和愤恨,于是就诅咒,要神让含的儿子迦南一族做雅弗家族的奴隶。谁能想到,葡萄酒无意中成了家族恩怨的原罪,也揭开了人性最为伪善的一面。在约翰福音第十五章中,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开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传说中,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众生皆为子民。
现在,姑且不去进一步探讨葡萄与葡萄酒的原罪与人性的伪善。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还说“饼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酒种植和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就这样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从这个角度讲,基督教对葡萄的推广确实是有贡献的,但并不能完全归功于基督教,而应该是客观和理性的。葡萄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和承载的使命大于一切。事实上在欧洲,乃至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关于葡萄的传说,并且上升为宗教信仰。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区,即现在的格鲁吉亚和美尼亚都发现了大量的葡萄种子,后来随着古代战争、移民传到其它地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叫狄俄倪索斯,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成为当时极有感召力的神,从而推动了古文明的发展并确立了法则,维护着世界的和平。传说中,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儿子。塞墨勒是忒拜公主,宙斯爱上了她,与她幽会,生下狄俄尼索斯。古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酒神是希杜丽,其认为,永生应该永远是众神的特权。古罗马酒神是巴克斯,他用葡萄藤与葡萄叶装饰其头发,手中端着拿着酒杯、丰硕葡萄串的男子形象。关于葡萄的传说还有很多,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138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带回了汗血宝马和葡萄品种,从而打开了古丝绸之路另一道亮丽风景,也让东西方文化融合出现了第一缕曙光,这就是葡萄的神奇之处。从另一个角度讲,葡萄因其历史久远,知名度广,生命力顽强,几乎全世界到处都有。因此,其演绎出来的历史传奇和文化精神,已经影响全世界。也正因为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元素和世界普遍性特征,葡萄也因此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特征。葡萄精神蕴含着世界精神。
确实如此,因为葡萄,而有了酒的灵感,因为酒,而有了英雄的史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诗人王翰为我们写下壮丽的英雄诗篇《凉州詞》,至今散发着酒香。“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胡歌》。诗里写的是边疆黑性蕃王穿着的奢华,不但有貂裘,还有绣着葡萄图案的宫锦。他们醉酒后赠送宫锦给舞者,让她们缠着头巾跳舞。正所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明代诗人徐渭的题画诗《题葡萄图》。“万里西风过雁时,绿云玄玉影参差。酒醒试取冰丸嚼,不说天南有荔枝。”这是明朝诗人李梦阳的《葡萄》诗。诸如此类古诗,俯首即拾,不胜枚举。
“旦设葡萄解酒,宿酲掩露而食。甘而不涩,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悁。又酿以为酒,甘于麴米,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历代文人把酒临风,灵感骤至,且歌且舞,借酒抒怀,给后世留下了无数令人叫绝的文学作品。可谁能想到,三国时期武威葡萄酒成为魏国的国酒。魏文帝曹丕因喜欢葡萄酒几近达到忘乎所以的境地,为迎合宫廷消费导向,使武威葡萄美酒受到京都王公贵族的追捧,魏文帝特颁《凉州葡萄诏》。诸果中,这可能是唯一享有皇帝诏书的水果。可谓旷世奇珍。
不仅如此,葡萄在民间寓意也是非常深刻,沉淀下来的民俗心理或更能反映其美好的期待。诸如:吉祥如意、硕果累累、子孙满堂、幸福甜美、天道酬勤等。此外,葡萄还有:团结合作、共商、共建、共赢等寓义,无不寄托美好愿望和不懈的追求与希望。更重要的是,成串累累的葡萄不仅象征富有,也代表着勤劳与勇敢的特性,丰收的喜悦,既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至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和葡萄有关。也就是说,葡萄无处不在坚韧顽强的品质,浓缩并象征着整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与命运。因此,葡萄精神完全可以上升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基于此,可以总结出这句话,假如把中华民族比喻成一棵千年葡萄树,那么,56个民族就是其中56串葡萄。每一个民族团结起来,就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集体之美。同样,如把“一带一路”比喻成一棵葡萄树,那么,沿线各国就是其中一串葡萄,沉甸甸累累硕果加上一年四季,年复一年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承受的一切,足以说明一切。这就是大国智慧集体之美所呈现出来的时代美感和精神象征。
千年丝路,万世传奇——以葡萄的名义弘扬丝路精神,符合并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