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双关
2021-05-10庞美琪
新少年 2021年4期
庞美琪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样的词——服装广告中的“‘衣衣不舍”,饮料广告中的“有口皆‘杯”,你是否认为写错字了呢?其实,这是一种修辞方式,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音近)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谐音双关。
古诗中的“柳”与“留”
同学们,说到柳树,你能想到什么?唐代大诗人王维送别好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曾做了一首《送元二使安西》,诗人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在送别友人的途中看到柳树,萌生了想要把好友留下的惜别之情。因此,在送别诗中看到“柳”,往往都寓意“留”,抒发着依依惜别之情。
有趣的歇后语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谐音往往出现在后一部分。这样的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加有趣。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西瓜地里散步 —— 左右逢源(圆)
无弦的琵琶 —— 谈(弹)不得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下雨不打伞 —— 临(淋)到头上了
对联里的谐音
苏轼游西湖时看见一只锡壶不慎落入湖中,突发灵感,给出了一个谐音上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不愧是大文豪,把这谐音用得是出神入化,几百年来尝试对下联的人数不胜数。下面这个,同学们认为对得怎么样?
上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