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刍论

2021-05-10韩鹏

成才之路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质量高中语文

韩鹏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核心素养教学要求设计定位,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检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9-0116-0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课堂有效教学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论。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引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作者进行交流,感知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主旨,收获知识,锻炼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一、有效备课

1.运用“拿来主义”进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运用“拿来主义”进行备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上有着各种版本的课件和教案,里面有许多优秀之作,但难免也有一些不符合教学实际的资料。教师如果图省事,直接拿来,复制粘贴,对教学就是一种敷衍,甚至会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例如,有些课件把“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陪”解释为通假字“倍”。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追本溯源,“陪”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解释为“陪”,是陪同的意思。因此,教師在参阅这些已形成的备课资料的时候,不可完全采用“照搬主义”,而要运用“拿来主义”,先筛选与自己备课有关联的加以保存,然后梳理自己的备课主线,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取舍,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教案和课件。

2.规范备课程序

(1)做好四备。一是备教材。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一定要突破“样本式的分析”的拘囿。文本的特征不同,所运用的备课思维和方法就不一样,要区别对待。诗歌教学要侧重诵读,文言文教学要侧重文言知识归纳,散文教学要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小说教学要抓住主要矛盾分析人物,探究主题。二是备学生。学生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不同,学习文本和接受信息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只关注教案的形成而忽略学生的现状,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三是备自己。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展现自己最为精彩的一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四是备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为此,在备课时,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研究教学方法,不必恪守思维定式,而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2)确定教学目标。文本阅读犹如行驶在河流上的船,要有明确的航线。由此推理,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有重难点的区别。一切学习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3)确定教学过程。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做到先预习后上课。通过预习,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既定的教学活动或完成教学任务时要灵活,要切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阅读,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总结

教师要运用归纳性的语句,对文本所关涉的知识进行整理,完成对本节课的总结。这也是引领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有效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4.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要有所侧重,要结合高考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增强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5.教学反思

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因为教案具有定量的一面,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需求充满着变数。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备课所想不到的问题,或因为各种原因所预设的目标未能实现。课后及时总结反思,能够进行弥补和修正。

二、有效上课——抓大放小

课堂上一般有两种现象。一是以教师为本,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在提问、在思考、在回答,学生一直在默默地听。这种教学方式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这也是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原因。二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艺术地引导课堂流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讨论,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有效上课,教师就要“抓大放小”。“抓大”就是要结合文本特征设计教学主线;“放小”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阅读鉴赏中针对知识性的、思想性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到底,“抓大放小”其本质就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此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拓展,因为课堂活动就是多种思想的交汇和碰撞。教师在对文本人文思想进行引申时,一定要联系时代主题,联系实际生活,践行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滋润学生心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在完成常规的教学之后,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创设了“心得之阅读”——对文本所载负的人文思想的探究,学做一个真正有担当的新时代的“士”。(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士“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有效完成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修身立德方面的教育任务)“士”,古代指读书人,是对知识分子的尊称。在古代,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正如孟子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得志,就泽加于民;如果不得志,就修身见于世。烛之武风烛残年,被主流社会长时间冷落,但作为一名真正的“士”,他对国家的那种赤子之情,不会因为自己处江湖之远就忘记,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担当。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前往敌营并成功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体现的是作为“士”的淳朴和可敬的爱国之情,值得敬重,让人折服。今天,再次阅读烛之武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个历史人物身上解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学生懂得使命与担当,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因此,教师可就“烛之武”这个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烛之武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有效检测——即学即考

即学即考,衔接高考,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即学即考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检测方法,它是对学生短时间内所学知识的检测,能查漏补缺,补齐学生学习短板,真正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设计定位,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检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庆.培养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之友,2020(09).

[2]林新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广西教育,2020(34).

[3]胡韦琳.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6).

[4]樊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质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