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下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1-05-10连丽蓉
连丽蓉
在全部患者中,儿童是比较特殊的患者,因其心智未全部发育,本能地对症状存在恐惧感,而输液中哭闹的情况更是容易出现,并且其血管细且浅,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的概率显著低于成年人,反复穿刺的概率非常高,同时护理患儿的工作复杂,加之患儿影响着家属的心情,如果处理不当,护患纠纷极易出现[1]。所以,对患儿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而常规护理是护理人员遵医嘱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其主动性较弱,护理质量不高[2]。而临床护理路径是拟定路径表,确定各护理流程,责任有效划分,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满意度明显提高[3]。鉴于此,本研究对2019年4月—2020年4月134例输液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护理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4例输液的患儿(时间:2019年4月—2020年4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男33例,女34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4.36±2.52)岁,其中感染性腹泻、淋巴炎、肺炎、扁桃体炎分别为22例、16例、18例、11例;对照组67例,男35例,女32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7±1.98)岁,其中感染性腹泻、淋巴炎、肺炎、扁桃体炎分别为20例、17例、15例、1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
排除标准:重大疾病患儿;非自愿参与研究的患儿;参与其他研究的患儿;中途退出研究患儿;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先天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为家属大致讲解输液的注意措施和基本常识,安抚进行输液的患儿,提升其配合度。输液期间,告诉家属有事及时联系护理人员,不可擅自拔针。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即成立包括护士长和护士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临床护理输液患儿经验和患儿需求而制定路径表。组长(护士长)培训护士,确定护理措施,讲解护理内容,让护理人员对护理措施全面掌握,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2.1 穿此前护理 尽可能选取环境安静、光线充足地方实施穿刺。穿刺前,需强化患儿和家属心理疏导。因患儿年龄不大,同时处于陌生地方,易出现不安、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若家属情绪激动,护理人员需沉着应对、合理沉默,防止交谈过多,利用积极态度来改善其不良情绪。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属,在同其沟通中,利用通俗易懂的词汇,以其角度进行交谈。对于文化程度高的家属,可在交谈过程中利用医学知识细致讲解。同时在交谈期间,对于其诉求需耐心倾听,鼓励其诉说疑惑,后耐心解答。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使家属对患儿进行安抚,从而配合穿刺工作。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使用鼓励的词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消除其恐惧、紧张情绪,提升依从性,尽可能首次穿刺成功,降低其痛苦。
1.2.2 穿刺时护理 在为患儿穿刺时,重视穿刺部位的选取,因患儿血管细,同时还存在不配合、烦躁、哭闹等情绪,并且家属希望首次穿刺成功,增加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所以,在穿刺点选择时,选取方便护理和固定的位置,防止脱落。如果遇到穿刺血管不佳的患儿,应让穿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穿刺。
1.2.3 选取穿刺位置 针对不足3岁的患儿,静脉在头部清晰度更高。因头部的皮下脂肪相对较少,可进行静脉穿刺。穿刺前,刮去血管附近的毛发,使血管暴露充分,方便固定和进针。针对超过3岁的患儿,可选取四肢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常常是手背静脉,也可选取足背静脉。
1.2.4 输液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液期间巡视次数需增加,同时告诉家属输液药量标准的准确性,并告知其意义,尽可能使输液瓶中药液残留量减少,保证疗效。家属需要全程陪同输液中的患儿,避免压迫局部,保证顺利进行输液。告诉家属防止患儿突然变换体位,进而降低出现针头脱落的概率。
1.2.5 输液后护理 完成输液后的患儿,告诉家属完成输液需要关注的事项,拔针位置使用棉签按压,不出血为止,观察0.5 h,待没有不良反应后离开。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穿刺时间、药物残留量。
(2)护理满意度[4]: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家属完成,共20小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非常满意为81~100分,满意为61~80分,不满意为0~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依从性:利用疼痛评估量表(face legs acitivity cry consolability,FLACC)[5],共5个方面,即可安慰、体位、哭闹、四肢活动、表情程度进行评估。完全依从:不哭闹、不抗拒,对护理人员积极配合;部分依从:尽管存在反抗行为,然而安慰后即可停止,在一名护理人员帮助下即可;不依从:哭闹抗拒、表情痛苦,在1名以上护理人员帮助下才可有效约束。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4)记录两组首次穿刺成功情况。
(5)负面情绪:①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4个选项,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而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依次为<50分、50~60分、61~70分、>70分。②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儿家属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共20个项目,各项目均有4个选项,每个选项评分依次为1~4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6)护理不良事件:针头脱落、药液外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穿刺时间(6.14±0.74)min、药物残留量(9.57±3.86)mL,对照组穿刺时间(8.18±0.90)min、药物残留量(13.47±5.37)mL,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穿刺时间、药物残留时间更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31、4.827,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53例(79.10%),满意13例(19.40%),不满意1例(1.49%),满意度98.51%(66/67);对照组分别为30例(44.78%)、20例(29.85%)、17例(25.37%),满意度74.63%(50/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9,P<0.05)。
表1 两组家属负面情绪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家属负面情绪评分对比(分,±s)
?
2.3 两组依从性情况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48例(71.64%)、部分依从12例(17.91%),不依从7例(10.45%),依从率89.55%(60/67);对照组分别为33例(49.25%)、16例(23.88%)、18例(26.87%),依从率73.13%(49/67)。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0,P<0.05),
2.4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针头脱落0例(0.00%)、药液外渗0例(0.00%),总发生率0.00%(0/67);对照组分别为2例(2.99%)、4例(5.97%),总发生率8.96%(6/67)。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1,P<0.05)。
2.5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03%(63/67),对照组为71.64%(48/67),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0,P<0.05)。
2.6 两组家属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负面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负面情绪评分均有所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护理工作存在复杂性,如果护理方法不合理或效果不理想,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6]。近几年,医疗手段不断提升,护理方法更是不断改善,人文理念更是获得临床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可[7]。临床护理路径为常规护理不断改进且完善后的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制定护理路径,护理内容更是非常细致且全面,护理效果显著[8]。
董丽燕[9]在小儿输液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发现实验组药物残留量为(9.60±3.90)mL,对照组(13.50±5.60)mL,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38%,显著高于对照组78.41%。于杰飞[10]研究中,对输液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同时,观察组依从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64.10%。而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药物残留量为(9.57±3.86)mL,显著少于对照组(13.47±5.37)mL,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4.03%、护理满意度98.51%、依从率89.55%均高于对照组71.64%、74.63%、73.13%,同上述两次研究相近。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在输液患儿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穿刺时间,改善家属情绪。分析原因为:因患儿年龄较小,同时处在陌生地方,易出现恐惧心理,以不安、哭闹等为主要表现,同时家属在患儿的影响下也容易焦躁,增加了护患纠纷发生概率[11]。而本研究的护理中,在穿刺前加强家属和患儿心理护理,通过安抚转移注意力、健康教育等方式改善患儿和家属的负面情绪,提升其穿刺配合度,从而减少了穿刺时间[12-13]。同时护理人员选取最佳的患儿穿刺的位置,并且对于穿刺条件不好的患儿则让穿刺经验较丰富的护理人员穿刺,使得穿刺成功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也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14-15]。并且,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增加巡视次数,并告知家属全程陪伴患儿,防止穿刺处受压,也可避免患儿体位突然改变而出现针头脱落的情况,从而使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16-18]。
总而言之,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