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沟爬岩鳅野生亲鱼驯养繁殖技术初探
2021-05-10刚付彦伟吴毅另世权韩飞宇
○谭 刚付彦伟吴 毅另世权 韩飞宇
侧沟爬岩鳅,属于鲤形目、平鳍鳅科、爬岩鳅属。由于大渡河流域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过度的捕捞,侧沟爬岩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侧沟爬岩鳅的鉴别特征:体前部平扁,体宽显著大于体高。头部扁平,吻扁凿形,吻皮下包形成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具2对小吻须。吻后侧具侧沟与头侧相通,口前具吻沟。口下位,口裂甚小,弧形。唇肉质,无乳突,具口角须一对。鳃裂很小,仅限于头背侧。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近,背鳍无硬刺,外缘平截,偶鳍向左右平展。胸鳍起点约与眼后缘垂线平,末端稍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较至吻端稍远,后缘左右相连成吸盘状,末端不及肛门。尾柄短,尾柄长小于尾柄高。肛门至腹鳍末端与至臀鳍起点约相等。体被细鳞,头、胸和腹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体背和侧面呈褐色,各鳍均有不规则褐色斑纹。
迄今为止,对侧沟爬岩鳅的研究仅有关于分类学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其亲鱼的收集、运输、暂培养、驯化、人工繁殖和产后护理,以及鱼苗的孵化、暂培养管理和鱼病的防治等进行阶段性的系统研究,为以后为大渡河实施其特有经济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技术和苗种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鱼选择
试验用侧沟爬岩鳅原种收集均为大渡河捕捞所获,2016年以来,先后共计收集到侧沟爬岩鳅原种680尾,规格为平均体长62.5mm(25.5-79.0mm),平均体重2.56g(0.21-4.92g),用于室内驯养池人工驯养试验。
1.2 驯养地点和时间
驯养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驯养地点选择在大渡河黑马鱼类增殖放流站,位于四川省甘洛县与汉源县交界处的瀑布沟水电站黑马业主营地内。水源为黑马沟山泉水,与大渡河水相近,水质条件符合野生侧沟爬岩鳅生长要求,有利于开展侧沟爬岩鳅人工驯养试验。多年来,黑马鱼类增殖放流站,先后开展了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鲈鲤、长薄鳅、白甲鱼、稀有鮈鲫、中华倒刺鲃、长吻鮠等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研究,均取得了成功,掌握了大渡河流域多种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开展侧沟爬岩鳅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3 驯养池的仿生设置
侧沟爬岩鳅亲鱼驯养池池壁和池底由玻璃钢制作而成,池壁表面和池底表面用防水漆抹光,驯养池位于车间靠窗处,驯养池底部铺设有一根呈U字型的水管,U型管内侧安装有7个小的出水软管,在驯养池池底放置若干适当大小的鹅卵石平铺于U型管内,在驯养池内的鹅卵石上铺放2到3块四周呈弧形、两面光滑的水泥板(厚度1.5cm左右,长宽适中,便于侧沟爬岩鳅白天躲藏和投饵料于上面),驯养池池底设置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进水管道起始端从池外接鱼站所用的山泉水(常年水温在15℃-17℃,溶氧较高,水质清澈),进水管道通过转接环型接头与驯养池底部U型管相连。驯养池的规格为长120cm,宽80cm,高60cm,驯养期间保持水深30cm左右为宜。此外,驯养池的底部斜放于水泥平台上,接触面与地面倾斜15°角,排水管道位于驯养池底部,并在其上方设置一根直径为4cm的PVC管。管道垂直插入驯养池的排水孔中,其高度设置为35cm,驯养池池底朝排水管道口倾斜。
1.4 水源条件
驯养水源来自黑马沟山泉水,水源丰富,水质清新,透明度高,属地表水Ⅰ类水质。侧沟爬岩鳅原种来源于大渡河,驯养水源为黑马沟山泉水,属于大渡河进水支流之一,水质条件符合侧沟爬岩鳅生长要求。
1.5 驯养方法
侧沟爬岩鳅野生亲鱼在进入黑马鱼站后,其驯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进行野生亲鱼投喂开口饵料的驯养。进站后让其饥饿3-5天,开始投喂生物饵料,让其开口。生物饵料为石头上长出的藻类和青苔、水蚯蚓、摇蚊幼虫。其中摇蚊幼虫最佳,每天投喂一次,每天晚上7点30分左右进行投喂。此阶段驯养时间为20天;第二个阶段,进行投喂人工合成饵料的驯养。通过逐步改变投放生物饵料和人工合成饵料的比例进行驯养。21天左右可以进食人工合成饵料,35-40天开始主动摄食人工合成饵料。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隔天清除残余饵料,并检查排泄物与残余饵料的比例。此阶段驯养时间为3个月;第三阶段,进行人工环境适应性的驯养。通过改造后的驯养池进行驯养和培育,可以常年在室内进行培育,并且发病率很低。
1.6 病害防治
导致侧沟爬岩鳅在驯养过程中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对环境不适应,饵料不适口以及机械损伤等物理因素引起感染发病死亡。几年来的室内驯养发现,侧沟爬岩鳅常见鱼病主要有水霉病和小瓜虫病。为防治水霉病,发病期间用用3-5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浸泡消毒后立刻用维生素C还原解毒,每次间隔3天,即可治愈。防治小瓜虫病,首先将进水口关闭;其次每天用原虫膏和食盐水进行连续药浴12小时,药浴期间需用缸外过滤器进行池内循环,用加热棒调节温度,保持在25℃,如此往复大约1个月的时间,亲鱼小瓜虫病便可控制。此外,为预防鱼病发生,应定期清洗鱼池,并用高锰酸钾、食盐等进行药物消毒;拉网捕捞进行观察研究时,将鱼重新放回鱼池前,可用食盐、高锰酸钾等进行鱼体浸泡消毒,预防鱼病的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收集到的680尾侧沟爬岩鳅原种,经过5年室内人工驯养,目前驯养成活300尾,驯养成活率44.1%,成活鱼全长36.7-63.8mm;体重范围为1.03-4.20g。驯养期间,侧沟爬岩鳅能正常猎食活体水蚯蚓和摇蚊幼虫,但对人工合成饲料等不进食。驯养的侧沟爬岩鳅2019年起陆续达到性成熟。
2018-2019年在侧沟爬岩鳅的繁殖季节,连续2年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人工催产和孵化结果见下表
2018年和2019年人工催产和孵化结果
3 讨论
从驯养试验结果看,侧沟爬岩鳅池塘人工驯养成活率虽不太理想,但经过5年的驯养成活300尾,且基本达到性成熟,为进一步开展人工繁殖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形成了小规模侧沟爬岩鳅亲本群体。在大渡河侧沟爬岩鳅种群数量已经很少,在原种极难获得的情况下,驯养成活的300尾侧沟爬岩鳅原种,目前均已达到性成熟,形成小规模侧沟爬岩鳅亲本群体,为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研究、获取侧沟爬岩鳅苗种创造了有利条件。侧沟爬岩鳅人工繁殖虽然获得小规模成功,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驯养培育方法有待改进。室内仿生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增加池底进水口,使驯养培育池水流速度加大,更适合侧沟爬岩鳅生长发育,有利于刺激性腺发育;同时驯养培育过程中,夏秋季尽可能投喂活饵,促进侧沟爬岩鳅性腺发育。二是未准确把握人工授精时机。未掌握好最佳排卵时间,存在或早或晚的问题,可能影响了受精,没能孵出更多鱼苗。三是注射激素的方法和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亲本个体体型很小,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研究后,产后亲鱼死亡率很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注射创伤口过大,容易感染诱发病变;此外激素的方法和剂量单一,没有探索出最佳方式,有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取得好的效果。
(通联:1.610000,四川律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614700,国能大渡河枕头坝发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