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输液袋应用于危重症患儿有创血压监测的效果分析
2021-05-10陈素贞陈少环李艺珍
陈素贞 陈少环 李艺珍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福建 漳州363000)
有创动脉血压监是抢救危重症患儿的重要监测手段[1],可对动脉压力进行动态、连续的监测,从而给予临床更加准确、直接的数据,为治疗和抢救赢得时间和时机,是血压监测的金标准[2]。临床上危重症患儿经常会反复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及各项标本,患儿四肢循环差、动脉较细,穿刺难度较大,动脉置管能快速采集血标本,有效避免了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痛苦,同时还可获得家长满意度,可在对患儿实施抢救时及时、准确判断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的状态,可促进抢救成功率提高[3]。而堵管、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采用持续低浓度肝素对测压系统进行冲洗可减低血栓的发生率[4],频繁冲洗又易引起动脉走向瘀斑现象,堵管形成的小凝血块甚至可以造成穿刺肢体缺血坏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监测过程中对患儿动脉血压管采取有效冲洗是护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动脉置管的留置时间及减少置管的并发症,寻找合适冲管方法,本研究对输液泵及加压输液袋持续冲管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3 月在我院 PICU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100 例患儿实施探究,纳入标准:Allen 试验阴性;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气的重症患儿;各类型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儿;爆发性心肌炎及各类型心脏病、心功能不稳定的患儿;需要控制及密切监测血压的患儿;家长自愿与医院签署动脉置管同意书。病例中无穿刺点破损、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对入组的100 例患儿通过双盲法进行分组,干预组50 例,男33 例、女17 例;年龄2 个月至3 岁;其中危重症手足口2 例,休克2例,重症脑炎8 例。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18 例,爆发性心肌炎2 例,脓毒症12 例,溺水3 例,多脏器功能衰竭 4 例。对照组 50 例,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2 个月至3 岁;其中危重症手足口9 例,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15 例,爆发性心肌炎3 例,脓毒症11 例,溺水2 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 例,休克3 例,重症脑炎4 例。经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种等资料进行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1.2.1 (1)留置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儿留置针(24G密闭式静脉直型),护理人员均通过PICU 培训,保证可熟练进行桡动脉置管,置管时,采用统一的透明敷贴、三通管和医用胶布,留置针的刺入及固定方法一致,采取同型号且同一公司所生产的一次性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相连接,实施有创血压监测。(2)置管方法:对置管周围的皮肤实施常规消毒,将注射器与直型留置针相连接,且注射器内抽满2mL 的肝素钠盐水,患儿取平卧位,上肢伸直外展,手腕背曲,选取桡动脉搏动点最明显处或桡外侧1/4 处,于手腕第二横纹为穿刺点进针,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用三通管两端连接动脉留置针及换能器延长管,换能器另一端连接0.5U/mL 肝素钠盐水,将换能器的测压导线连接心电监护仪,调整压力传感器高度至第四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水平处,归零后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1)干预组:采用输液加压袋持续冲管,将加压输液袋套在500mL(0.5U/mL)塑料瓶装肝素钠盐水,用手捏球囊打气,输液加压袋的气囊内充满气体,将压力调至180mmHg,有抽血气或者回血时及时冲管。
(2)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2mL/h 肝素盐水(配成0.5U/mL 肝素钠稀释液)泵人,有抽血气或者回血时及时冲管。
1.2.2 置管后干预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高度掌握有创血压监测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执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及时更换存在渗液、渗血、卷边等敷贴,置管后对患儿进行安抚。对于不能配合的患儿给予约束,烦躁不能安抚者,需询问医生后给予适宜镇静处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情况,例如堵管、瘀斑、渗血、发白、红肿等,同时查看置管肢端皮肤颜色、血运、温度等,对于异常情况应进行记录,并准确处理。采血时将三通管连接换能器端夹闭,直接用采血针连接三通管肝素帽端进行采血加强巡视,发现动脉血压波形异常或血液回流时及时冲洗导管,预防血栓的形成;检查整个装置,确认无气泡残余,避免空气栓塞。每次抽取血液后及时冲洗干净,怀疑有血凝块应回抽,不能强行推注;动脉置管侧肢体避免局部长时间约束及包扎过紧,肢体位置放置过低容易导致肢体远端肿胀;穿刺失败及拔管后应纱布棉球加压止血,防止局部皮下血肿;严格无菌操作,动态评估动脉置管的必要性,及时拔管,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在进行肝素钠盐水更换、体位变动等操作,或者有创及无创间的血压差过大、监护仪波形异常时,应对监护仪实施归零处理,采取无菌步包裹换能器,肝素钠盐水、治疗巾、延长管需每日更换1 次,换能器每周更换1 次[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动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瘀斑的发生情况。由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熟练掌握动脉置管及护理的小组组长六人,均是在PICU 工作5 年以上护士,对两组动脉置管进行观察和记录。导管留置时间是从导管置入到拔除的时间;瘀斑指动脉穿刺侧皮肤出现紫花纹。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χ2经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瘀斑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动脉置管瘀斑率的发生,对照组50 例(38%),干预组50 例(10%)干预组瘀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瘀斑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动脉置管的留置时间
两组患儿动脉置管的留置时间,干预组留置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动脉置管留置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动脉置管留置时间比较(±s)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 值P 值例数(n)50 50留置时间(d)2.86±1.69 3.88±1.66-3.043 0.003
3 讨 论
使用加压输液袋冲管降低动脉置管皮肤瘀斑的发生,本研究显示,干预组发生瘀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干预组采血后直接用换能器冲洗留置针导管至管内无血液回流,由于输液袋压力的作用,肝素盐水持续进入动脉置管内,防止导管内血液的回流,继而减少冲管,从而减少动脉走向瘀斑现象。(2)对照组用2-3mL 0.5U/mL 肝素盐水冲洗留置针导管。由于动脉血流快,输液泵2mL/h的速度往往不能阻止导管内血液回流,血管内形成小凝血块,进行反复冲管,导致患儿动脉走向出现紫花纹。加压输液袋是应用压力的作用使肝素钠盐水液体匀速进入患儿病人动脉置管导管内,减少血液回流,避免反复冲洗导管导致动脉走向瘀斑的产生,更好的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照组出现19 例瘀斑,干预组5 例瘀斑,分析原因认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患儿烦躁不能配合,过多的活动,增加了血液的回流。(2)对照组:微量泵虽然以2ml/h 速度持续泵人肝素盐水,但压力不能阻止血液的回流;抽血后用抽取2-3mL 肝素盐水注射器冲洗,推注的速度及力度的影响;输液泵报警没有及时处理等。干预组:加压输液袋压力低于180mmHg,没有及时补充,增加血液回流的机会,临床观察发现,加压输液袋的正压作用可以较少血液回流的机会,护理上应注意加强巡视。
加压输液袋的使用可延长动脉置管留置时间,本研究显示,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加压输液袋的使用减少皮肤瘀斑的发生;加压下的持续冲洗能起到保证管路通常的作用[6];使用加压输液袋每次采血后只需使用换能器冲洗,是一个密闭装置,不用注射器冲管,避免反复穿刺肝素帽,导致细菌微粒进入血管造成热源反应;避免增加病人导管被污染及感染的几率,同时可以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危重症患儿,由于年龄小、循环血量少,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易发生改变,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临床监测危重症患儿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手段[7]。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能更好的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避免反复穿刺刺激血管引起动脉痉挛,如果穿刺导致血管内膜撕裂等损伤,则可继发动脉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局部缺血,发生严重并发症[8]。危重症患儿动脉较细,外周穿刺困难,若留置时间短,反复穿刺更增加穿刺难度,同时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患儿穿刺的痛苦,从而减轻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加压输液袋操作简单方便,其应用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使用加压输液袋的患儿动脉走向瘀斑的发生率减少,动脉置管留置时间延长,可有效应用于有创血压监测,避免过多手动方式冲洗导管,具有安全、成本低、节省人力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