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的运用
2021-05-08许凌
许凌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读到写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我们尝试在五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打通了读写之间的通道。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突出问题
1.教师关注不够,对教材研读不深。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割裂了阅读课与习作之间的联系,以导致知识前后有效衔接出现问题。
2.学生理解不深,读写难以转化。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从阅读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理解起来有难度,不能将所学消化吸收,那么在运用知识进行习作时就难以输出。
二、思维导图用于读写结合的可行性
1.从特点看其必要性。思维导图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晰可见、条理清楚的“全景图”,可以瞻前顾后,也可以无限遐想,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从课标看其可行性。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培养良好的整体把握的能力”。思维导图图文并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分类学习,分层思考,自主学习,深入探究,随时记录灵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思维导图用于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要让学生将阅读课上所学用于习作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论在阅读时还是在习作时,都要建立运用思维导图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以求得读写之间顺利转化。
(一)阅读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1.教师备课时,用思维导图串联教学点,让“教”有重点,更清晰。
统编本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可是语文要素落实到每一课当中,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细节等都会有所不同。要想教学思路清晰,思维导图是最好的整理方式。用思维导图整理一遍,让我们的思路清晰,更好地把握课堂。
2.学生学习时,用思维导图展现思考与收获,让“学”可视化,更系统。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文章。思维导图可以用多种方式把复杂的内容有条理的组织起来,让知识可视化,把文章的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习作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1.审题立意,明确习作要求。
在习作中,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以防止出现跑题的现象。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一起读要求、明立意,其实这还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在自主、开放、有效的课堂中,我们应该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对习作要求进行整理,在学生汇报时,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将学生正确的理解写上,同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理解,帮助学生排除不必要的条件和具有干扰性的信息。
2.列举素材,择选相关事例。
在明确习作要求和立意后,下一步就是选择素材。此处思维导图有两个用处:
(1)頭脑风暴,列举素材
和习作主题相关的素材会有很多,但是学生不能一下子抓住最核心的素材。为了选出最能凸显立意的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自我的头脑风暴,并用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表示出来。
(2)化繁为简,择选素材
在众多的素材中,一定有我们最想要的,最能体现习作要求的一两个素材。这时,学生就要对圆圈图内的素材进行分析,哪一个能最体现出我想要表达的主题,哪一个能成为整篇习作的亮点,哪一个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点可写。对比论证后,用思维导图将选中的素材列出来,根据习作要求再次细化,提高写作质量。
3.结合所学,有效利用导图。
有的阅读单元中,阅读课与习作课的内容是统一的。习作课上,在明确习作要求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出阅读课相关课文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比、分析、比较,明确阅读与习作的相同或相似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背景下展开习作,从而降低习作的难度。
(三)读写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1.用思维导图展示读写内容。
课文根据立意所选择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根据这一次习作的‘立意,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每篇课文的素材选择思维导图,再次明确习作素材的择取原则。
2.用思维导图展示读写方法。
在将素材串联起来以凸显“立意”之时,课文一定用了不少好方法以达成目标。教师的讲十分必要,可是只有讲对学生而言还是模糊的,思维导图就是将模糊变成清晰的最好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将语文所学更好地吸收内化,这对于学生构建自身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