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策初探

2021-05-08田婷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加数对折学案

田婷

目前,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学都采用了导学案的方法。通过对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导学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这些导学案中超过80%的提问都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答案。

另外,许多教师在上课时控制不好课堂提问的次数。如果问题过于频繁,会干扰课堂的正常进行,并使教师的思想集中在如何智能地设计问题上;相反,如果问题太少,教师则无法有效地收集学生的疑问,无法合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合理地控制提问和上课的频率,以使学生在不疲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思考。

那么,数学课堂上提问的对策有哪些呢?

一、分层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即兴提问,没有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打开,那么这堂课也就无法顺利地进行,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好好备课,思考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先设计提问:“你发现了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答:“相同的加数。”教师接着提问:“那求100个2是多少呢?”进而引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堂上教师巧妙设计提问,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跟紧教师的脚步,想教师之所问,一步步打开思维的大门。这样持续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极好的训练。

二、启发诱导性提问,发展创新思维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一堂课要问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必须选择有效的问题来提问。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可以使用特殊的教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物体的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地认识物体,然后再设计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有了刚刚的操作经验,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来。

啟发式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他们灵活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合需要提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教师则通过巡视去发现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问题,替他们解惑,答学生所问。这样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想解答的问题,也符合他们的知识需要。

例如,在研究一根绳子对折后能折出几段的问题时,很多学生折之前都在猜测到底会是几段。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操作,发现对折3次后不是6段,而是8段。

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是8段?”通过操作,有的学生思维一下子打开:对折1次是2段,对折2次是4段,对折3次就是2个4段,就是8段,而不是3×2=6段。教师通过巡视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对数学课堂才会更加感兴趣,也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通常会对学生表示赞赏,给出“你太聪明了”“你真棒”这样的评价。这些称赞很官方,没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提出夸奖,例如:“你的想法真独特!”“你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一样。”

当有些学生用尽了脑力思考解决方法,哪怕没有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也可以称赞学生的耐心。这样,学生今后遇到再难的问题也会迎难而上。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逐步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并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以学生的需要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以激励他们进行探索;就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称赞和鼓励他们,并采取适当措施使学生取得良好成绩。

在21世纪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此,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教育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使学生都能进行有所创新的思考,并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数学教育是培养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数学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努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加数对折学案
好玩的纸
根据常用关系来推算
奇数凑20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指尖陀螺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