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部署加速
2021-05-08孙永杰
孙永杰
5G建设提速5G用户超2.6亿
基站作为5G 基础设施的主要标志,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到目前为止,中国累计建成5G 基站超过71.8 万个,约占全球的70%,独立组网模式的5G 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5G 基站累计数量上,上海和深圳位于前列,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深圳已建成5G 基站约4.6 万个,并且实现了5G 独立组网全覆盖;上海5G 室外基站超2.5 万个,5G 室内小站超3.1万个,未来三年计划新建3.4万个室外5G 基站。从国内基站建设的分布区域来看,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上海、北京、四川、重庆等省市的5G基站建设数量均超2 万个。
投资方面,去年以来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大了投资力度,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20年5G相关投资计划约1000亿元,是2019年5G建设投资的4倍。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规划的2020年5G开支分别为453亿元和350亿元,SA核心网覆盖31个省区市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中国广电正通过“全国一网”的整合,推動700MHz频段迁移等措施加快5G网络的建设。
5G终端方面,据工信部公布的2021年1~2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6130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16.3%。其中,我国5G手机累计出货量1.63亿部,上市新机型累计218款。此外,从2019年10月31日5G套餐正式商用起,三大运营商便开启了5G用户争夺战。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数已超1.65亿,2020年全年新增1.625亿。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数达8650万,2020年全年新增8189万。而根据中国联通在3月11日首次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据,截至去年底其5G套餐用户达7083万。整体来看,截至2020年底,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数之和已超3亿,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其中中国移动的5G用户渗透率为17.5%,中国电信的5G用户渗透率为24.6%。
另外,截至2020年12月,手机用户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DOU)已经接近12GB,5G在上网流量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中国电信为例,2020年上半年,其5G用户DOU值为14.1GB,比行业平均值10.1GB高出近40%。此外,截至2020年6月,运营商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ARPU为40.7元,较2019年底提升6%,2020年三家运营商总体业绩稳中有升,且移动通信业务ARPU止跌转增,其主要原因就是5G用户的带动。
B端与C端齐发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提及5G应用,我国以四大运营商为主体持续推动5G融合应用示范和创新业务拓展。通过加强与垂直领域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5G已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如超高清视频直播、VR/AR、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
例如洛阳栾川矿业联合华为、联通、跃薪智能,在矿山安装了9个5G基站,部分采矿设备和运输车辆通过接入5G网络,毫秒级低延时实时传输作业画面到控制室及1200公里外的华为展厅,从而实现穿孔、铲装设备、运输车辆的远程操作控制。基于5G的无人驾驶矿车速度从4G时的10公里每小时提升到30公里每小时,效率大大提升。此外,中兴也联合浙江电信、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测试了基于5G的汽车远程驾驶业务。测试时驾驶舱位于杭州电信武林展厅,而车辆则在上百公里之外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远端车辆的车载高清摄像头通过中兴通讯5G模组将宁波现场道路情况、驾驶实况高清视频回传至杭州驾驶舱,驾驶舱则实时将控制信号回传至远端车辆,两地联动实现了远程实时控制。
不可否认,工业互联网是5G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目前也有许多应用落地。例如在华为集团的南方工厂,一块手掌大小的电路板上就集成2000多个器件,这样的密集度给产品检测增加了不少难度。以前靠人工,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但如今,只需对它进行高清拍照,再通过5G网络传到云端。依靠人工智能,一块电路板的检测过程仅需6秒。又如在徐工集团的智能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利用5G网络采集设备参数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产能布局,让生产排布变得更为合理,设备利用率得到提升。
在交通出行领域,中国移动利用5G+AICDE等新技术,从终端、网络、平台、应用四个层面,提供了满足共性和个性需求的交通行业解决方案,促进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输服务网联化、交通工具智能化及交通管理精细化。在医疗领域,5G技术在远程诊疗上的应用给许多基层患者送去福音。比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5G智慧医疗”,在救护车运送患者到医院的路途中,通过车内的5G网络,专家身在医院就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监护,指导车内人员实施抢救,缩短了救治时间。在远程会诊中,5G网络带来比4G更清晰、更快速的画面传输,大量的医疗数据、患处细节、电子病历同步调阅、及时切换。医护人员戴上VR眼镜查看患者病灶,仿佛患者就躺在自己面前。除了远程诊疗,一些医院还用上了5G无人机送血、5G移动CT车、5G医疗废弃物监管等。
至于C端,“5G+直播”是最快最广实现落地的融合应用,特别是4K/8K超高清级别的视频、游戏等细分领域创新应用活跃,在70周年阅兵、春节晚会、篮球世界杯等多个重大活动以及国际体育赛事中都采用了5G技术,进行多视角超高清直播,大大提升了C端用户的体验。
建设与应用同步加速明天会更好
看中国5G的未来发展,规模化部署仍是重点,其中的基础仍是基站。据四大运营商年度规划显示,2021年我国将新建5G基站60万座。而据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透露,今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70万座。预计到年底,我国累计5G基站数量将达140万座。
网络质量方面,700MHz频段的共建共享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广电持有的黄金频段,700MHz因其广覆盖、单位部署数量与成本更低的特性成为偏远地区的首选。自去年中国移动宣布与中国广电合作共建共享700MHz方案后,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也于日前表示,四大运营商在农村等偏远地区以及公路、铁路等地共建共享700MHz,不仅对四家公司都有利,也将使偏远地区的网络效能更高。
应用方面,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显示,2021年~2023年仍将是5G行业应用的导入期,行业应用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5G行业应用规模增长期预计将在2023年后出现,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则可能在2022年~2023年规模增长。其中,2021年~2022年,基于超高清视频的直播与监控、智能识别等应用将率先落地,如4K/8K超高清直播、高清视频安防监控、基于机器视觉的5G质量检测、5G远程实时会诊、移动执法等;行业的通用应用如智慧矿山、智慧港口开始进入局部复制阶段。
此外,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一场5G全面赋能的赛事。中国联通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将在冬奥会期间面向观赛、办赛、参赛三大场景提供包括云转播、智慧观赛、智慧场馆、智慧医疗等在内的丰富5G应用。例如在比赛中,5G+AI技术可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提升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和多方位感知,实现常态化医疗监控和异常情况的实时报警。5G远程医疗可实现移动场景下的高速连接、数据回传、远程会诊和应急救治,提高急救救治效率,为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B端和G端的融合应用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B端5G融合应用场景以及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智慧电网等G端5G融合应用场景为例,其具备企业和政府两个巨大量级的客户群。依靠5G可靠传输的智能网联汽车5G-V2X技术也正在加紧进行研发和试验。同时,在智慧城市、智慧电力、智慧水利、政府数据管理等方面,B端和G端的融合应用利用5G网络的特性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将为5G新基建释放更多需求。对于C端用户来说,5G可以在超高清视频直播、VR/AR等领域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体验,形成更多的增值业务类型,推动多元化商业模型的构建。随着5G应用规模效应显现,手机等多形态的终端设备在全新的5G网络架构下也将迎来全面升级,带动5G换机热潮。
总体来看,随着5G基站部署的推进、5G用户的增加以及5G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以5G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更有力地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