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灾种”下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优化

2021-05-08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救援队伍

■ 侯亚欣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随着我国各类安全风险交织、耦合,复杂、新型的灾害事故类型频繁出现,灾害种类多、处置难度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在以往灭火、生命救援任务基础上向“全灾种、大应急”拓展,水灾、台风、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品、建筑施工等领域事故灾难的救援也成为主要任务,这对救援人员素质的全面化、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在“全灾种”的背景下,调整优化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本专业与岗位的匹配度,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对适用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及其课程现状

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作为特设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主要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培养从事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管理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指挥与技术人才。

(一)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2008年,教育部对原武警学院教学水平评估后,专家一致建议成立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两年后,该专业批准成立,并于2011年首次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招生,该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是依据该学院2010 版《人才培养方案》来组织的[1]。2018年9月,该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该专业也转向主要培养从事灾害事故救援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技术处置、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重点面向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地方或企业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院校及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进行输送。

2018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组建了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因此,该学院就成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抢险救援人才培养的唯一本科院校。2019年,通过对新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所需人才需求的调研情况来看,为弥补未来急需的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岗位人才需要,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申报了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审批,2020年9月份,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首次向全国高中应届毕业生招收学员80 人,目前新入学的学员已制定了现行的《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说该专业建设的前景广阔、任务重大。

(二)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原武警学院早期的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集中在城市灭火救援相关领域,是为原公安消防队伍培养人才服务的,但随着其改革调整,原公安消防队伍现已划归应急管理部,如今的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不再担任专门为此队伍培养人才的任务,所以该学院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为适应其发展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上同步做出了重大调整。

然而,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则根据新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对人才的需要,目前制定的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设置的教学计划分为四个部分,包括通识平台、专业平台、综合实践类、综合拓展类课程,其中专业平台课程(见表1)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其中《灾害学概论》《应急管理基础》《抢险救援指挥》《应急救援技术》《工程抢险技术》等作为专业核心特色课程被重点实施。

表1 专业平台课程

?

二、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课程体系设置已比较好地体现了“全灾种、大救援”的要求,但通过现有教学情况以及调研分析,认为该课程体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离

目前现存的专业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通专融合。一是本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独立,二者分开进行讲授,分别具有各自的教学模式,按照各自的教学方案培养学员[2];二是以通识教育为先的观念始终存在,学院编排课程顺序时,首先考虑通识课程,如第一、二学期开设的课程几乎全为通识课程,仅有《应急管理基础》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专业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重复较多

一方面,从专业平台课程设置来看,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学院消防指挥与消防工程两专业的课程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很难培养出消防救援队伍所需要的本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从指导性排课计划表可以看出,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分布也比较零散,无法形成系统化的体系。因此,同样造成了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雷同的现象。

(三)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由于学院于2019年开设本专业,除了通识课程相对成熟,专业平台课程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课程体系整体亟待完善。尽管专业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学员实战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但在开展中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如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刚起步,无法提供成熟的实践课程场地,知识与实战演练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原理,缺少“全灾种、大应急”各种复杂条件下各类灾害事故的专业救援指挥训练,系统的训练体系以及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专业培训,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的效果[3]。

(四)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还不足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成立之初,本专业课程教学还未开展实质性的教学实践,制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处于教学改革转型时期,本专业建立的时间仓促,目前仅针对2020年我院招收的第一批学员授课,还未开始进行全面的教学活动,只是个别相对较成熟一点的专业课程在其他专业进行了选修授课,因而需要根据实施的客观实际进行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三、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应急、科学抢险、精准救援成为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服务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人才需求,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向着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面向“全灾种”的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更是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以当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发展趋势为基准,以“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为指导,以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为线索,以新的专业发展方向为基础,科学整合优化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现代化。深刻把握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内涵,通过课程体系调整优化,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与“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需求相匹配,与未来智慧应急、科学抢险、精准救援发展方向相适应。

(一)通识课程安排与设置的调整优化

一是强化通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融合,注重通专融合课程的构建,二者相互讲解消化,促进更好地应用,例如将抢险救援系列案例贯穿于物理化学的整个课程,使学员在专业背景下掌握物理化学的系统理论,对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在时间上优化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采取通专课程穿插进行的方式,调整开设课程的先后顺序,如部分通识课程设置在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后面进行安排等,协调构建后的通专课程之间的关系。

(二)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优化

课程结构可分为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微观结构三个层次[4]。对专业课程体系从中观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可根据2020年开展的专业教学实际,有计划地考虑合并灭火技术训练与绳索救助技术训练两门课程,开设抢险救援技术训练;将消防监督管理、火灾调查、防火工程概论三门课程放入专业拓展课程中,同步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增设水力学基础、工程水文与地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相关课程,并考虑到工程抢险技术课时量较大,且内容存在层次性,可建议将该门课程分解成专业基础课程工程抢险基础技术和专业课程工程抢险应用技术两门课程;“消防指挥”和“消防工程”专业有大量课程内容交叉,压缩本专业与两个专业相同课程的课时量,提高灾害学概论、应急管理基础等课程的课时量,并适时向其他专业进行普及教学,以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协调构建后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复、脱节。

(三)专业课程支撑体系建设的调整优化

优化专业课程实施环境,即优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优化硬件设施,首先,加大投入建设实验室、实训场等教学实践的经费,以做到教学硬件设施与课程内容需求相适应,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其次,建立稳定的基层实习基地,加强与基层队伍的合作交流,邀请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指挥人员来校指导,组织学员到基层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实践、应急救援指挥、队伍教育管理等工作。最后还需要不断优化软件设施的建设,从校园环境、教师态度、课余活动等方面推进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不断总结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

在现有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调研和课程实施进行不断的总结提升,对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模块、专业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综合拓展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安排不断进行科学调整,挖掘模块间的内在联动,有计划、有组织地打造一批精品化课程,构建行之有效且系统的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满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根据应急管理部教育训练司的初步测算,2021年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招生人数将有较大增加,因此,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能拓展以及学院学科专业大发展的大背景下,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发展需满足“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本文从专业发展情况及现状入手,结合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对本专业的探索建设,提出了符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全灾种”救援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整体的优化策略研究,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指挥与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救援队伍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救援行动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紧急救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