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
2021-05-08李亦馨
李亦馨
(韶关学院)
1 引言
社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合理规划,近年来我国对城市规划尤为重视。自然灾害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限制城市发展步伐。海绵城市的提出改善城市水灾火灾问题,是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2 海绵城市含义
所谓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通过系统开发,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水匮乏现象。以城市水资源为基础,利用系统模拟降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科技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城市绿色雨水循环利用[1]。
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并不复杂,可以分为强化城市水资源和加强技术、改善水资源利用情况两方面。检测城市中生态水情况,发现被破坏的水系统及时进行修复,从根本上改善城市雨水滞留情况。对城市内绿色屋顶、花园等地的净化雨水设置进行优化,改善雨水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全面保护湿地、河网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
3 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3.1 城市规划因地制宜
由于各城市情况不同,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海绵城市的建设多用于解决城市内水资源紧张问题,然而各个城市发展侧重点不同,所走的建设规划道路也不相同,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构建针对城市特色的水资源体系。发挥城市优势,杜绝照搬照套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
3.2 城市建设规范原则
建造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规范设计,保证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防护措施,虽花费的资金不低,但取得的效果极好[2]。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重视整体设计又要保证居民能正常生活,维护居民生存环境。建设过程中结合费用与整体花费的现状,合理使用资金,防止出现因资金问题带来一系列恶劣影响和相关问题。
4 城市排水存在的问题
4.1 设备老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城市中的排水管道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诸多缺陷。一些老旧小区内的排水系统老化,相关工作者缺乏对管道养护经验,排水管道不足以支撑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道多呈网状,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进行改造,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造进行下去。
4.2 水文条件利用率低
排水设计者缺乏对海绵城市的理解,未将排水融入城市建设中,导致排水系统性能较低。许多地区企业对当地水文地质状况没有深入了解甚至是忽略,导致排水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一些排水设计缺乏合理性,对海绵城市的建设造成影响[3]。
5 海绵城市实施策略
5.1 完善水系统的建设
自然水系统包括江河湖海等,自身都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加强对自然河流自身净化能力的利用,完善城市水系统建设[4]。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保护自然河流,避免城市内工业污水和人为污染对河流进行破坏,甚至导致水系统崩坏。政府应加大力度管理城市污水排放,对城市现状进行针对性政策处理,提升自然河流自我净化能力,从根本上保护水资源循环系统,确保水系统良好运行。
5.2 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建设
我国地域广袤,城市间地理差异明显,因此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具有海绵体,有些地域甚至没有海绵体,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因此需要建设人工生态海绵体来缓解这一问题。人工生态海绵体是通过人工技术提升城市排水储蓄水的能力,实现海绵城市建设[5]。通过城市内绿地规划建设,减缓城市污染,进而改善城市水循环,打造生态循环自然体系。为保证城市健康发展,对传统小区和工业区进行全新规划,通过绿地分布改善,减轻水系统循环压力,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如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在口袋公园内建造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实现口袋公园自我净化、储蓄的良好循环,真正实现小雨不湿鞋。
5.3 雨水洪水管理技术
城市内部水生态合理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通过城市内湿地、绿化等设施进行洪水防治,合理管理雨水排放。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内各个湿地系统进行整合规划,同时保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不会遭到破坏,改善城市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双方兼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注重湿地系统净水功能,合理利用地下雨水回水,实现地下水良性循环。
5.4 道路规划完善
工业化发展不断向前,带来的环境隐患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以水污染为各类污染中最为显著,为解决城市洪水问题减轻污染压力,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道路在城市水径中占比较多,是造成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物流行业要求逐渐提高,城市规划应在确保交通正常运行下进行,道路建设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采取凹式绿化带建设,通过绿化将雨水排入地下减少路面积水,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绿化带的合理运用不会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影响,直接将雨水汇入地下,合理利用城市内水系统进行水质提升,增加雨水循环使用率。
以地处连云港徐圩新区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徐圩新区规划面积为9.2 km2。南有长江三角洲,北连渤海湾,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枢纽。徐圩新区核心多为盐田和海水库,周围生态被破坏蓄水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洪水隐患。
海绵城市概念的引入解决徐圩新区的水生态问题。对当地水资源情况进行调研,采取适当手段提升当地防洪能力,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实现人水和谐。注重生态系统回复保护,完善徐圩新区水系统建设,增添绿化面积、培育盐碱地保护生物多样化,实现从管水到治水的转变(见图1)。
图1 徐圩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成效
1)水安全改造
对水系管道进行详细计算,刘圩港河采取竖向深挖方式,提升该区域排涝能力。对坡路排水量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模拟数据进行道路改造计划,安装透水铺置。
2)水生态改造
在城市内各个小区、大型商场经济中心建设高位花坛,在停车场、交通枢纽等地加设植草沟,对河岸附近采取下沉绿地的建设,构建雨水花园,实现海绵建设。对于盐碱地,采取种植乃盐碱植物的方法,改善盐碱地,建造优美景观。
3)水环境改造
通过市内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设施,对雨水流经起到控制作用,达到储蓄净化的目的。对于由污染的雨水采取弃用原则,将其排入污水系统中。自然湖泊河流中微生物能够起到净化水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变相提升水质量。
4)水资源改造
使用雨水代替自来水进行园林绿地浇灌等占总用水比例的5%,提升污水转化率的同时节约自来水使用,实现资源节约再利用,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5)获得的经济效益
徐圩新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雨水污染控制,减少污染带来的生态破坏,利用通过雨水的储蓄排放提升当地防洪标准,降低洪水隐患,维护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一些老旧城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带动周围商业投资发展。通过对盐碱地的改造,带动盐碱地植物培育项目发展,带来全新的投资发展方向。
6 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的融合
国家大力扶持海绵城市建设,给与相应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各地政府在进行海绵城市试点申请时由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各地需要在规定年限内建成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的全面融合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能提升城市建设效率。
6.1 理念融入
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相融合,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在保证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情况下与总体设计相互融合,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在确保本城市全面有序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周围城市生态不受影响。
6.2 各部门积极配合
为促进城市发展和谐稳定,各地应积极加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提升对雨水净化量,增加雨水循环使用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总结得出,海绵城市能小幅度改善城市天气,利于环境建设。各地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各部门应进行沟通,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城市建设,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7 结语
环境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改善城市环境气候,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城市自我循环系统的建立,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因过度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全面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