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保障性住房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1-05-08赵丽洁张春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障性图谱住房

赵丽洁,张春阳

(华南理工大学)

1 引言

1994年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商品房市场发展迅速,房价快速上升,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逐渐显现。建设保障性住房成为政府调控住房市场、平衡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措施。2006年我国保障房建设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已基本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多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体系[1]。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我国愈加关注保障房体系建设,2019年深圳率先提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2020年安徽省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广东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化租赁住房,推动空置房屋通过共享经济进入租赁市场等多样的措施。

文章借助CiteSpace工具对国内近20年主题为保障性住房的核心期刊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获取科学知识图谱,以期准确把握学者们在该领域的贡献及研究热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 分析数据及工具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收集来源于知网数据库,检索近20年主题词为保障性住房,且来源于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和CSCD的文献,获得数据1943条。剔除会议通知、本期推荐等与研究无关的记录,得到文献1798篇。

2.2 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通过对定量数据运算,捕捉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图示化。本文通过CiteSpace对保障性住房相关文献的研究历程、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客观呈现近20年国内保障性住房的研究发展。

3 时空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3.1 时间分布图谱

对知网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保障性住房相关文献从2006年我国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开始出现,2011年研究文献到达顶峰,之后文献数量逐年下降(见图1)。

3.2 空间分布图谱

图1 保障性住房发文量(来源:知网)

本研究涉及文献作者168位,最高产作者发表12篇,发表1或2篇的占作者总数的76.79%,低产作者比率大于洛特卡定律60.79%的数值标准[2],说明研究者多而分散,研究并不深入。据普莱斯定律[3]得出核心作者发文量不少于3篇,统计出核心作者39位,位居前三为陈立文12篇,张建坤、吕萍8篇,刘广平、黄燕芬7篇,这五位作者研究集中于经济学领域。作者知识图谱(见图2)可看出不同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学术合作集中在陈立文、刘广平及邓小鹏、李德智,合作存在地域就近性,跨地域、学科的合作较少。

研究机构共131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大学建筑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发文数量排前三。研究机构知识图谱(见图3)中可见机构之间联系较少,研究集中在经济或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内部不同单位合作薄弱;其次建筑相关研究政策多于空间,不同机构之间合作紧密。节点总体连线较少,尚未构建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机制与平台。

4 研究内容图谱及其分析

4.1 研究热点

高频关键词代表研究热点,对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整理合并(见表1),保障性住房作为检索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其中包含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下的公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不同类型的保障房屋。出现频次次之的是房地产、财政金融、管理相关的主题词,反映了保障房与房地产市场、金融的耦合关系。

4.2 研究主题

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同一聚类的文献关系密切。轮廓系数反映聚类节点的同质性和一致性,越接近1则内部一致性越好。本研究中聚类的一致性均较好,且热点聚类集中出现在2011年~2013年(见表2)。根据聚类内高频关键词及类的大小进行合并分析,将其分为制度借鉴、房地产与保障房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研究三大主题。

制度借鉴集中于对美国、新加坡、日本、香港等的案例研究,分析其保障住房体系[4],住房模式[5],资金来源[6],来构建我国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总结先进的制度,如美国REITs[7],香港市场退出政府接盘的机制等[8],同时从社会生态、空间规划等方面分析失败原因[9]。当前对于案例的借鉴集中于制度政策、融资模式[10],对于空间方面研究较少。

房地产与保障房基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中国制度下政府与市场的耦合路径,解析地产市场调控失灵的原因[11],建议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建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三大支柱[12],同时通过货币政策[13]、保障性住房的投入[14]对商品房价格进行调控,建立基于市场与政府的系统保障住房体系。

住房制度改革跨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到新城镇特色化建设时期[15],深入解析不同时期的管理模式与实施力度。基于我国各地特色住房计划[16],设计特色化制度,重点关注移民人群[17]、农民市民化现象[18],建立针对不同类型住房的房屋制度[19]。并对制度本身[20]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建设问题[21]、人民满意度[22]等进行评估,以期不断完善保障房建设体系。

图2 作者知识图谱

图3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表1 关键词频次排序

表2 保障性住房研究热点聚类

保障住房的研究集中于政策、模式等宏观领域,对于空间规划、住房户型选择等与体验感直接相关的领域涉及较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存量时代老旧空间亟待优化,新型保障房研究刻不容缓。深圳已首次探索城中村握手楼改造为柠檬人才公寓,结合中国特色城镇空间的保障住房建设是未来的关注点。

4.3 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

图4 保障性住房关键词突显情况

突现主题术语可探测学科发展的新兴趋势和突然变化,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分析2006年之后频次变化率高的突现词(见图4),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①2006年~2009年,我国开始出现保障性住房的研究,但并没有突现词,此时研究处于初期,研究方向较散。②2010年~2011年,出现突现词经济适用房,其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研究方向单一。③2011年~2013年,出现突现词财政、融资模式,表明该阶段保障性住房研究逐步拓展自身的研究网络,集中于资金、模式研究方面。④2014年~2016年,突现词数目增加,且突现度较高,聚集成为新的研究分支。从突现词列表上看,农民工突现度为7.3299,体现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住房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这个时期的保障房、住房保障、农民工、农业转移人口研究持续到现在。⑤2017-2020年没有出现新的突现词,且这个时期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文献也越来越少(见图3)。

5 结语

通过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研究状况的分析发现:①从历年文献发布情况看,2011年之后文献数量逐年下降,2016年后没有出现新的突现词,研究出现停滞状况。②保障性住房研究群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研究集中在金融、公共管理及建筑领域,不同领域之间合作不够紧密,抑制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学术创新。作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接下来应更加重视多学科、多作者的合作,打破现有格局。③研究从借鉴国内外优秀制度,到从融资、房地产市场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再到后期关注不同移民人群进行新的制度、政策设计,我国保障性住房研究向特色化、研究视角多元化发展。④研究方法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到逐渐开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包括对已有保障性住房的评价、实地的保障房状况调查等,尝试用科学定量的方法为下一步政策的实施提供建议。在国内的新形势下,后续可在加强基础理论实证检验及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研究分支,构建系统的保障性住房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保障性图谱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绘一张成长图谱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