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2021-05-08高杨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开发性科技型金融机构

高杨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资金匮乏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影响较大,政府主导型开发性金融,与整个紧密合作,采用政府选择、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方式,建设适宜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投资与融资体系,以此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现阶段,“四位一体”开发性孵化模式,比较依赖政府作用,因此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矛盾较多。中小企业信用征集系统、评价系统,市场金融机构参与比较少,没有切实处理最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联合国外开放性金融经验,对我国开发性金融孵化模式进行优化,合理应用开发性金融资金,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开发性金融融资关系

(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持续扩大,明显提升了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选择发展模式时,都会做出科学探索。在多数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区位与资源优势,可以形成特色产业,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数据报告显示,随着数量与质量的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支柱。

(二)商业信用介入必要性

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期间,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通过企业投资能力,决定是否进行投融资行为。然而企业缺乏指标优势,经营规模小,财务信息公开度差,因此无法确定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的价值,风险因素非常多。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资金委托风险,在提供资金之前,需要对企业信用度、科技项目未来发展进行评估。但是由于金融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因此无法准确预测科技项目未来发展。在提供资金后,金融机构注重监督和管控,以免因信息不对称所致风险,增加交易成本。基于以上情况,金融机构不愿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资金,以免承担较高的财务成本。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问题

第一,融资观念保守。根据风险投资游戏规则,风险投资属于股权投资行为。科技企业掌握技术产品,风险投资具备资金,双方建立合作关系,分享投资收益。但是多数科技型企业比较注重控股,因此不愿接受风险投资。部分科技企业垄断信息真实性,在披露信息时存在欺诈行为,投融资双方无法实现真诚交流,风险投资机构也无法通过社会资源,补充企业发展。

第二,法人治理结构落后。科技中小企业的体制改革问题比较多,企业决策权力掌握在创办人手中,特别是私营企业,家族成员非常多。虽然科技中小企业不受到传统体制影响,然而存在明显的家族管理特点,比较依赖企业创办人,未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均衡机制,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第三,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私营、个体与集体企业占比大,多数企业为家族式管理,财务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低下,且多数科技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缺乏基础会计知识,也没有建立财务会计制度,从而导致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局面。此时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企业信贷能力与还款能力,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极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

第四,企业资信不佳。相比大型企业,科技企业资产数量少,质量差,不满足银行机构贷款要求。部分企业财务状态混乱,信息透明度不足,审计报表缺失,存在严重失信行为,从而导致财务信息审查难度加大,银行风险非常高。

(二)企业外部问题

第一,融资体制层次少。企业融资需求具备层次特点,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与规模,融资需求均不相同。企业规模扩张、业务发展,从而加剧融资规模与复杂度。融资体制层次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但是现有融资体制缺乏此种特征,从而导致科技中小企业无法选择适宜的融资途径。

第二,缺乏科技产业激励机制:在信贷市场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交易劣势,加大经济损失。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所致损失,信息劣势方会放弃交易,以免出现逆向选择问题。或者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获得大量参考信息,以此降低道德风险。不管上述哪种做法,都会加剧信贷市场萎缩,造成市场失灵问题。由于科技中小企业属于分散个体,信息探索难度大。单个投资个体资金规模小,企业为了获得收益,应当接触投资个体。然而基于现有利率管理机制,金融机构无法通过项目风险,明确贷款利率,因此不能获得较高收益。然而在发放科技贷款时,交易成本与风险问题均比较高,从而导致风险和收益失衡,对企业积极性影响较大。

第三,企业信用担保能力薄弱。当前,我国存在明显的行政干预行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缺乏市场化,并且多为政府建设的信用担保机构。此外,政府会操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此时就会以财政信用代替信用担保,出现严重的行政化、非市场化缺陷,对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影响非常大。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合作时,所提出的条件非常多。担保机构会承担企业的所有风险,金融机构不承担风险。由于风险和利益失衡,导致担保企业不愿支持风险业务,业务范围狭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策略

(一)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界定企业授信条件

第一,建设风险控制机制。因科技企业贷款比较分散,且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所以需要采用民主评议制,优选熟悉企业实况的人员,科学评议贷款,全面确保贷款决策效率。当发生放贷风险时,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可以督促政府部门承担事前管理职责,建立市场约束机制。同时,建设风险监控机制,该机制并非针对贷款具体环节实行风险控制,而是建立系统化风险控制机制,涉及到政府部门、科技企业、银行机构等。

第二,建立企业授信条件:按照国家政策与法律,对科技企业信贷投向进行细化。遵循市场保障原则、技术原则,支持具备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建立科学准入门槛。按照区域经济实况,和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明确市场定位,深度细化产品与服务,以此加强市场竞争力。所以,开放性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创业时间长,具备资本基础;生产经营规模成熟,销售额满足标准;经历市场经济风浪,企业经营者创业时间长,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第一,企业信用评估标准: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原则,统一评定科技企业的信用等级,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科学划分信用等级,对客户违约的可能性进行衡量。根据产业政策、信贷政策,遵循市场准入条件,将科技企业信用划分为五个等级:AA级(评分大于70分)、A级(56~70分)、BB级(36~55分)、B级(21~35分)、C级(小于20分)。

第二,信用等级评价方式:在评估企业信用等级时,可以应用联合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对客户信用等级评分进行测定。针对财务指标来说,主要包括企业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包括信用、经营管理、行业发展等。财务评级时,必须分析客户信用记录,通过偿债意愿、偿债能力,衡量企业偿债记录。财务评级主要是评价偿债意愿与能力。

(三)建立企业担保体系措施

第一,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应当发挥出政府作用,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以此处理信贷市场失灵问题。在具体实施中,应当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不能过度干预,制定标准化管理规则,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协调政府、企业、银行的关系。同时,政府应当统一信贷担保基金,在基金运作期间,政府必须对信用担保规则进行统一,确保担保机构遵循标准化原则开展业务。

第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构必须建设风险准备金制度,按照业务进展,做好相关准备,以此冲抵坏账与呆账损失。担保机构承担高风险,仅通过担保费用,无法维持机构生存与发展。当机构担保失败时,将会减少资金,对机构生存影响非常大,所以必须建立补偿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开发性金融可以补充企业融资,全面提升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开发性金融的组织增信功能,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建设信用途径,全面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开发性科技型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