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资结构特点

2021-05-08董醇沈阳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资危机

董醇 沈阳理工大学

一、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从出现到开始缓和以及之后的一种状态。具体来说就是,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渐渐消退,世界经济进入缓慢的复苏阶段。但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仍然面对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美元受到了欧元的冲击与挑战,由此带来了外汇市场的波动:而对于欧洲来说,继金融危机之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接踵而至,并且逐渐演变成波及欧洲的债务危机,这对于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此外,从2017年开始美国对与中国以及欧盟贸易连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由此导致了持续发酵至今的中美贸易摩擦也是后危机时代所催生的一种逆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的表现。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

(1)机遇:2010-2013年的世界经济整体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增速令人欣慰,虽然在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从2009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开始,主要的发达国家已经恢复了增长。除此之外其他的经济指标,如全球贸易额,居民消费额,投资额等都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近些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出现,世界地区形势的变动和国际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2017年之后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么高、那么迅速。而今年爆发并蔓延至全球的新冠疫情对于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贸易的发展,贫富差距的缩小都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由此也使得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

(2)挑战:中国面临的第一大挑战便是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西方国家中国之间的贸易频繁。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西方国家需求增长,处于逆差地位的发达国家便在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上设置阻碍,例如:大幅度提高关税,设置各种贸易壁垒以对中国的对外出口设置阻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种种挑战表明: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增长的方式来支撑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而国家固定投资短时间也难以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因此,合理高效利用外资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后危机时代流入中国的外资结构特点

(1)发达国家与地区资本回收较明显,近几年中国的外资比例在下降,其中下降最严重的是与中国相距不远的韩国资本,台湾资本。国外资本的回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外资本大部分流往东南亚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这些国家比中国低的很多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他们在与中国的比较中有了一定优势。数据显示,来自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FDI在中国外资构成中的比重处于一直下滑的态势,2005-2013年期间从9.59%下降至3.5%;同期,来自美国的外资比重下降的更厉害,从23.29%下降至10.78%,此外,日本对中国投资比重也出现下滑。代表较强经济和技术竞争力的欧美日对中国投资比重下降,充分反映了中国对外资吸引力的下滑。

(2)外资流入“虚增长”。尽管中国吸收的FDI规模仍在增长,但FDI“虚化”特征较为明显,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外资结构中欧美日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的下降,另一方面便是一些资本出于避税等因素的考虑对国内进行投资,这对增强中国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扩大中国的投资存量,提高中国的外资李利用水平并没有显着的推动作用。

(3)流入中国的资本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资料显示,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较高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规定,使得东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明显下降,由此吸纳的外资增速有所下降。随着近些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东部地区外资流入增速已经全面落后于中西部地区,这一现象从金融危机前便已发生,金融危机后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比如2010年,湖北省实际外资投资额为40.5亿美元,2015和2018这一数字分别为89.4亿美元和119.4亿美元;2014新疆利用外资的规模达到105.23亿美元,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便增长到187.3亿美元。此外,即便是在东部,各地区外资增长速度也有较大差异。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外资流入增速相比东部其他省市明显下滑,从2011年开始被天津超越,相比较于广东北京差距更为明显,目前增长放缓之势进一步凸显。

四、结语

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国际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带来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恢复与发展。中国方面,受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强力的经济刺激的拉动,目前就业状况较为理想,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大体上也是处于平衡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乃至世界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反,世界处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并未发生更本性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的出现则是后危机时代逆全球化的一种典型。因此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消除,未来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高效运用外资充分外资的作用,还需要中国有准确合理的判断。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外资危机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