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阳市产业扶贫经验的调研报告
2021-05-08崔文佳中共朝阳市委党校
崔文佳 中共朝阳市委党校
朝阳市是辽宁省最为贫困的地区,全市5个县(市)都属于省里的扶贫重点县,占全省的1/3,其中贫困人口占全省的1/5。朝阳市产业基础薄弱,农业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攻坚任务十分严峻,朝阳市能否如期脱贫对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朝阳通过探索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朝阳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带动起庞大的贫困户群体稳定脱贫。朝阳市产业脱贫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贫困县区提供有益经验。
“十三五”时期,朝阳市委市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之举,加大扶贫力度,采取分类施策、精准扶贫等方针,建设扶贫农场、特色产业园、光伏发电、扶贫果园、畜牧养殖等产业项目,直接带动全市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截至2020年底,朝阳市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2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8.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朝阳市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
朝阳市极其重视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7个县(市)区都必须有2—3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确保每位贫困户都有2个以上项目覆盖,从根本上确保贫困户有增收项目,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使贫困户都有脱贫致富的稳定渠道。
(一)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动机制
朝阳市建立“1+10”扶贫举措,把产业扶贫作为摆脱贫困、壮大乡村经济的“主引擎”。其中,北票市实施“1+4”精准扶贫模式取得良好成效。“1”即政府做好引导,“4”即扶贫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除“1+4”产业外,北票市还用“442”生态产业、光伏产业的项目全覆盖,从而保证每个贫困户有2-3个产业支持。作为脱贫典型的北票市北塔镇,辖区内的贫困户基本从银行获得了5万元扶贫贷款,这些钱作为贫困户参与的股份分别投入不同的合作社,北票市政府给贫困户做担保,前2年由政府负责缴纳贷款利息,后3年由企业偿还利息,贷款期满后还替贫困户偿还本金,贫困户不承担风险,极大的提高了扶贫力度和持久性。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北票市向开展“1+4”模式的扶贫企业投入贷款11280万元,累计带动1.76万户贫困户建档立卡,覆盖面达97.78%,从根本上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多重保障。
(二)就地建厂培训就业,制定可持续发展道路
朝阳市积极探索方法,把车间建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方便贫困户和村民既能顾家又能打工的理想状态。比如,龙城区政府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零散土地、集体建设用地,近年先后建设了17个标准化扶贫工厂,让贫困户就地就业,许多农村闲散劳动力集中发挥生产作用,外出务工人员也积极返乡创业,进一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了确保贫困户的收益稳定,龙城区对辖区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进工厂工作;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用工厂收益分红的办法,保证贫困户稳定脱贫。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30余名贫困户借助“就近就地就业”政策进厂打工,该村服装加工厂先后带动510户、1092个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户月收入可达2800元,在根源上避免了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
(三)完善扶贫产业体系,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朝阳市通过扶贫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扶贫产业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让7个县市区围绕龙头产业,完善相应产业链,使贫困户鼓了腰包,村集体增加了资金积累,为全市未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建平县依托扶贫产业园,把不同类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都纳入其中,实现了有创业愿望的全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全就业、无劳动能力的全入股的目标。扶贫产业园收益按2∶3∶5进行分配,即20%用来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0%分配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及偶遇灾难的返贫人口,50%用于追加投资。建平县朱碌科镇围绕花卉产业,形成了涵盖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去年春天,产业园无偿为贫困户提供了价值7万多元的种子、化肥,秋季丰收后,产业园又以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回收作物。过去几年里,碌科镇共有600多户(其中贫困户102户)加入了杂粮产业园。2020年,碌科镇村民平均年收入达5000元左右,产业园还给在园内打工的贫困户3000元劳动报酬,彻底帮助贫困户脱贫。
二、朝阳市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尽管朝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以优异成绩走在了全省前列。但也应看到,在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扶贫政策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扶贫产业科技含量低,贫困户缺乏技术能力
受经济条件落后、人口素质偏低等客观因素影响,朝阳市在扶贫模式多是种养殖扶贫、光伏扶贫、扶贫果园、扶贫工厂(车间)扶贫等科技含量低的产业,长远来看,有些禁不住市场的残酷竞争,难以持续发展。另外,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只能从事简单、初级的劳动,无法满足复杂专业的产业化需求,不满足“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需求。
(二)行政路径依赖过重,市场化参与力度相对弱
朝阳市扶贫产业链上行政参与过多,市场化调节不够,“造血”能力弱,有时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计成本地投入。虽然贫困户在产业扶贫项目中有保障、有收入,但市场化程度低和商品性价比低的劣势,无法满足脱贫持久性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存在市场风险
调研中发现,朝阳市多个乡镇存在农业种植、养殖项目雷同,或者同质化,尤其是大棚菜类多、菌菇类多,初级服装厂多、光伏发电项目“遍地开花”。而有些农业产品储存条件不够完备,电商物流发展跟不上,存在着市场风险性。
三、朝阳市产业扶贫持久性的对策建议
面对卓越的脱贫成绩,朝阳市相关部门应乘势而上,继续做好产业扶贫长期性和持久性的规划研究,巩固脱贫成效,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和壮大,让产业扶贫成为推动朝阳市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破解发展难题
产业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规划,保障政策正常落实运转,及时解决扶贫发展后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一是朝阳市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举措、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及时破解贫困乡村发展难题。二是要抓好扶贫产业和乡村致富带头人的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区扶贫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集中力量做好扶贫示范村建设,创造更多成功经验,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树立更多的可学可赶的好榜样。三是要依靠组织领导,选好村级带头人。在贫困地区,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还能够决定产业和地方的兴衰。要紧紧依靠组织领导,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要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及时做好群众的生产工作,化解群众的畏难情绪,及时解决返贫、产品销售、产业发展等难题。
(二)结合市场化与公益化,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朝阳市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兼顾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从而提高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充分发挥资本和市场对贫困地区发展的作用。要借助扶贫金融资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当中来,使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积极探索“基金引导、市场运作、扶持产业、注重造血”的新路子,在市场化运作衡量基金投资回报过程中,不仅要看利润多少,也要看是否激发了贫困地区产业的内生动力,形成造血机制。三是在投资项目时,还必须兼顾公益性,要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经济和精神双重需要。四是要建立利益共同体。以产业优势,重视龙头企业发展,再依托龙头企业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扶贫企业投放给合作社与保证金等值的农作物或家禽、牲口,由合作社负责种养殖,保证产业扶贫持续“造血”能力。
(三)培育龙头企业,注重绿色发展
朝阳市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对产业扶贫的主要带动作用。一是要建立“企业+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多方位、立体化的扶贫框架,加大产业扶贫的“造血”能力,依托龙头企业雄厚资本和投资方式灵活等优势,进行投资布局,更好地推动当地扶贫产业的发展。二是各级政府要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依照当前急需和重点发展方向,精心选择现代农业、医药健康产业、高端加工制造、矿产资源开发等绿色发展和持久发展的产业进行招商和投资。三是可以依托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类型的产业龙头,通过招商等方式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扶贫效果好的项目,巩固产业扶贫成果,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四是紧紧抓住“两山论”原则,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积极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等发展特色产业。
(四)制定返贫机制,实现产业扶贫可持续性
一是要针对易返贫人群制定保障措施。如果扶贫产业无法为贫困户保障其治病所需的费用,各村集体应适当从合作社或村集体财产股份为贫困户做好进一步的保障。建议朝阳市政府部门在制定返贫机制时,增加大病、严重的慢性病以及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残疾人给予适量股份的优惠政策,防止其再度返贫。二是要研究制定反贫机制。针对朝阳市贫困人口多、致贫情况复杂等现实因素,各级政府部门要发挥扶贫工作引领作用,研究把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三是创新产业扶贫机制体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适当引导贫困村农民朋友开展土地流转,制定乡村振兴发展优惠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经济经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当地的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或村干部等有影响力的人,利用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帮助村民开展实体经济各项服务,为特色产业开辟营销新路径,解决返贫的后顾之忧。
结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所以,朝阳市在取得了脱贫攻坚巨大胜利之后,还要有继续走好扶贫后续的路,要快速制定返贫机制,让产业扶贫发挥持续的“造血”作用,保证产业扶贫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更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把全市各县的产业扶贫纳入全市的社会建设当中来,一方面要以社会建设巩固产业扶贫效果,实现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还要用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推进社会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形成产业扶贫和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