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2021-05-08秦洋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金融学线下思维

秦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是中心环节,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学生学习偏好的变化,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大学课程教学必须进行创新与改革。

一、教学创新解决的“痛点”问题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在对我校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学习兴趣与学习强度问题,第二个是学习的深度问题,第三个是非认知能力的培育的问题。《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致力于解决这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强度。教育质量高低的核心要素就是提升学习者的投入度,一要投入时间,二要投入精力。大量研究报告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做出的努力越多,他们的成长就越快,收获就越大。一项数据调查表明,某南方师范大学生课外坚持学习和阅读的学生只有30%,另外14%的学生参加一些社团和学生工作。而西部地区的一所院校,仅有16%的同学会在课余时间学习。要想让投入度增加,提升学习的兴趣,是重要的手段。如果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提高学习的强度(时间和效率)是课程改革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二)增加学习深度。大学课堂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习层次偏低,基本属于记忆、理解浅层学习的水平,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短期记忆,出了校门就忘光。考试分数高,社会上能力低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及高阶认知能力的打造。所以我们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培训学生高阶思维;如何批判性的学习,将新知链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三)培育非认知能力。我们在对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普遍提到,除了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对学生未来的职场竞争和人力资本回报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认知能力的场所,大学教育以认知能力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非认知能力的培育也应纳入了大学课程改革的范畴。

(四)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除上述三点之外,《金融学》课程的经济与社会科学属性使其与经济、政治联系紧密,课程改革力求将思政融入课程建设中。培养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有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

二、课程改革实施方法及举措

(一)“金字塔”型的教学模式

在《金融学》课程创新改革中,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金字塔”型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金融学》金字塔教学模式

第一,以学习兴趣为课程设计出发点。要解决学习投入的问题,要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前提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动机、兴趣和热情。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即为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文献研究与教学经验相结合,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中通过以下几点做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目标清晰、恰当、循序渐进。教学团队依照大纲要求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认知深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进行分层,学生线上学习内容控制在记忆和理解层面的学习目标。将高阶认知和深度学习内容进入课堂,由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共同学习,循序渐进,解决畏难情绪。

(2)让学习内容与将来职业有关;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有关时,更容易感兴趣。因而在课程问题设计中,更加注重实景问题的驱动。

(3)把知识变得有趣。当所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时,知识就会变得有趣。教学团队每学期均会重新教研,选择合适的热点问题驱动线下学习。比如在讲货币制度章节,前几年我们用的问题是有关于比特币的讨论,今年团队重新设计了“香港货币制度与经济政治关系”、“央行数字数币”等问题进行线下训练。学生感觉到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可触摸,能解决现实热点问题,投入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解决了投入精力与投入时间的问题。

(4)交互式学习方式。注重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相配合。在团队学习中,融入社会情感及社交功能,通过项目外援、团队PK、互相打分等教学环节增加学习环节的情感链接,让学习变得不那么“冰冷”。

第二,理论-应用-思维层面。

在《金融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更长远的看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精神。教学团队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

(1)时事点评专题。不定时在线上讨论区就热点问题由老师发起讨论,同学各抒己见,可评论,可围观,可点赞。教师最后总结,总结侧重于理论的应用和思考的逻辑。

(2)思维导图的应用。每章节结束或课程结束,会给学生布置思维导图作业,对知识进行梳理,以形成体系化知识地图,避免学习碎片化。同时也是逻辑思维的一次提升。

(3)现场辩论。对不同的观点持鼓励与赞赏态度,鼓励学习互相“拍砖”,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由同学投票和老师投票PK,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独立的思维能力。

通过(不限于)以上的教学手段,学生掌握了本课程乃至本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这是对兴趣的第一层深化。由兴趣点深化至知识、应用、思维所组成的结构面。

第三,深度学习-非认知能力-价值观层面。即课程创新改革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教学团队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标。

(1)我们把应用、分析、批判、创新定义为高阶思维,对应的是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领会,还要应用得好,最好还能够分析和创造。深度学习更加注重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包括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真实问题的解决等。

教学团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题(热点)导向教学。步骤为:每一个大知识点,教师会设计一个综合性问题用于线下讨论,组织学生围绕问题或项目来学习;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完成解决方案或问题分析;课堂展示、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最终方案;教师系统归纳知识点,并帮助学习进一步加深思考,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隐性的教学环节,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也得到培育。

通过问题(热点)导向,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深度学习、高阶认知能力提升的问题;二是如何保证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三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的问题;四是促进了学生沟通表达、协作、成就动机等非认知能力的提升。

(2)思政融入专业课堂。这是教学团队自成立之时就确定的一个目标。由于《金融学》课程与经济、政治的紧密联系,也给教学团队一个契机在专业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抱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课堂上讨论了“香港暴乱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经济角度看防疫”等专题,引导学生读懂大事背后的经济逻辑,体会我们的制度优势,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心。团队坚信教书育人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分割。

(二)课程实施流程及步骤(如图2)

图2 课程实施流程及步骤

三、教学反思

(一)手机进课堂—继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近五年的教学中,团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对课程设计与课程执行的影响。截至2020年末,《金融学》课程基本实现无纸化教学(期末考试除外)。团队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大学MOOC,以及其他开源资料,实现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全覆盖。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反馈更加及时有效,7*24小时答疑讨论,极大拓宽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另外,所有的教学痕迹均在线上留档,便于查找和保存,为后续深化课程提供了基础。课程提倡手机进课堂,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上通过平台讨论,也解决了少部分同学不思考不发言的情况。

(二)要新还是要准—案例匹配度的问题

对于本课程而言,合适的问题或案例对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现实遇到困境是最新的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可能与知识点匹配度不够;但经典案例又让学生觉得遥远,不具像。如何在这二者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是当前团队在教研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步解决方案是计划形成30个基础案例包,每学期对案例包进行迭代,每学期迭代不少于2个。

(三)教师成为教练—角色定位和线下标准化的问题

传统教学以大纲为基础,团队老师之间只需做到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基本可实现课程的统一和标准化。

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当我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权威变了学习的教练和促动师。比如线下作业,学生的答案是非标的,教师如何以学生的旧知为起点进行知识的深化与引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要求学习教练技术与引导技术,才能将学生已有的旧知圆融地与新知融合。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优化:第一,将线下课程的目标进一步细化,线下课程流程标准化;第二,增加团队教师教练技术与引导技术的培训与学习。第三,形成团队内“说课-磨课-听课-评价-反馈的标准化培养流程。

四、教学改革效果及评价

(1)教学效果与成果:近三年,学生满意度调查中,《金融学》课程均名列前茅。近三年,有五位同学就线下翻转问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位在专业竞赛中获奖;考研专业课成绩提升,上线率增加约10%。团队成员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在学校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学生反馈:2018年11月,学校教务部门对混合式翻转课堂进行了学生自我效能能量测量。在通过了信度和效度的统计学分析后,调查数据表明学生更乐于参加课堂互动,乐于和同学、教师进行沟通,而不是埋头闭门造车。学生不仅通过互动学习增加了自信,并且更加认同参与课堂学习互动是重要的。印证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趋向于建构型学习。

在学习意志上,学生愿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自我效能感也得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一定的正面反应。

猜你喜欢

金融学线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浅述行为金融学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