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购买,不能替代和弱化文化馆的功能

2021-05-08何云风天津市北辰区文化馆

消费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文化馆政府服务

何云风 天津市北辰区文化馆

一、何谓公共文化购买

公共文化服务是为文化配置为主的活动,简单来说,即以社会效益为基础,根据非营利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原则,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社会,从而为社会群众服务。而所谓公共文化购买,其实际上指的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购买。

公共文化购买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开放促进 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也开始向往精神文化上的富足。文化馆的核心使命便是为人民提供文化服务,然而,很多文化馆依旧墨守成规,在表演节目上呈现出单一、僵化、老旧等特质,这样一来,自然难以引起人们的观赏兴趣,导致节目反响平平,文化普及工作受到阻碍,公共文化服务效果大打折扣。由此,中央提出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案,并逐步推动,2015年还专门出台相关意见,对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进行健全,至今为止,在我国很多地方,公共文化购买已经成为热潮,并得到了极为不错的成效。

我国公共文化购买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在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时,主要采取文化馆构建舞台,邀请文化企业参与的模式;第二,在进行学术探究活动时,主要采取文化馆招标后聘用文化企业来为学术活动服务的模式;第三,举办文化下乡等活动时,采取文化馆购买文化企业节目来表演的模式;第四,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则主要采取文化馆招标后聘用专业文化企业来运营、管理的模式。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模式的多样化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民的业余生活,也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公共文化购买对文化馆的冲击影响

公共文化购买实际上可以归于服务外包的一类,而文化馆将公共文化服务外包的行为虽取得了十分不错的公共服务效果,却也仿佛弱化了自身功能,很多人认为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逐渐成熟的今天,文化馆已经成为老旧的事物,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这当然是一种过于片面的看法,必须意识到,我国之所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主要是为了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即让政府不再“办文化”,而是“管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因此,文化馆作为政府机构,实际上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服务职能。但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方式,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还是给文化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影响。

首先,文化馆的竞争力受到了影响。自建国伊始,文化馆便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单位,为官办机构,受到党和政府管辖,因此,其一直采取的是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模式,在事业上完全依赖于政府的组织,即使馆办节目老旧,依旧有着可以施展的舞台,不论人们喜欢不喜欢,只要政府举办节目,文化馆便可以将馆办团队节目安排进去。而当公共文化服务实行购买以后,大量新鲜、有趣、鲜活、受欢迎的节目开始占据文化舞台,人们对文化馆原有节目将更难以接受,倘若文化馆不能思变提升,必然导致自身节目失去更多展示机会,甚至逐渐退出舞台,这对文化馆馆办团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其次,文化馆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实行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以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赖于文化馆等机构,这使得文化馆自然而然成为主导公共文化的机构,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事务中起到了连接政府同群众的枢纽作用,是人民心中文化的代名词。然而,当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推行以后,大量文化企业涌上舞台,人们的视线逐渐被这些文化企业所吸引,文化馆逐渐退居幕后,成为“管”文化的机构,而不再直面群众,这造成很多人心中的文化馆形象弱化,甚至认为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原本独立承担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馆宛如鸡肋,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可以取消掉,直接由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出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活动。

第三,文化馆内部出现危机。原本加入文化馆的人员都经过专业的训练,热爱舞台,有着一定的表演基础,因此在多年的舞台表演中产生了不小的自信力,坚信自身表演是受到人民喜欢的,重视办活动,“办文化”。然而,当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推行以后,社会力量进入到原本独属于文化馆的舞台,公共服务的主体阵营得以扩宽,这些优秀的文化企业所带来的不仅是优质的表演,还有对文化馆原有人员的冲击。很多文化企业不仅有着不逊于文化馆的服装、舞美等,还有着比文化馆更为专业的灯光、道具,呈现出极为良好的舞台效果,受到人们的追捧,而文化馆的节目便被衬托得较为普通,这使得很多文化馆人员产生较大心理落差,甚至怀疑自身专业素质,不但提不起兴致继续表演,也提不起兴致完成文化馆新面临的转型问题,文化馆内部出现危机。

三、文化馆不可被取代之缘由

虽然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对文化馆造成了一定冲击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馆的功能是不可被弱化或取代的,某些人提出的取消文化馆之类的“建议”更是无稽之谈。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文化馆始终为人民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逐渐健全的今天,文化馆不仅不存在功能弱化一说,反而有着更为强大的功能,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职责。

(一)文化馆是政府转型的关键之一

政府推出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并不是为了将“文化普及”工作丢给社会力量,而是希望通过这一机制推动政府转型,使得政府能够成为服务型政府,对文化进行“管”,而非“办”,跳出以往的旧圈子。作为政府构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文化馆在目前的公共文化购买大环境下,反而承担了比以往更重的职责,如何协助政府完成转型工作,如何保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以提升,这都是值得文化馆人员思考的问题。

必须要意识到,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的引入并不是在排挤文化馆,而是在明确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文化馆的支持与帮助,文化馆在其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具备了新的核心功能,例如组织指导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行业等,这不仅对政府转型意义重大,也是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服务型的政府是我国政府未来的发展方向,文化馆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推动其效用发挥,引领正确、优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价值取向,助推政府更快、更好地转型,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继续添砖加瓦。

(二)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

需要注意到,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并不是完全不挑的购买,而是有的放矢,这其中牵涉招标、签合同等多项流程,正如前文所说,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有针对性发展,而文化馆便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不论是挑选文化企业,还是筛选文化节目、商谈文化场地等,都需要文化馆来负责完成,倘若交由政府的其他机构来进行,例如图书馆、档案馆等,由于专业的不对口,极易出现管理混乱、挑选不当、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并不是一项单一、简单的事业,其间牵涉巨大,单凭政府其他机构的偶尔兼顾,根本不能完成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任务。公共文化服务虽是通过购买获得的,但是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却更需时间和精力,这正是文化馆的责任,也是文化馆的当今使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时候,文化馆也在随之而发展,但其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未变,不论何时何地,文化馆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这和社会上来来去去的文化企业是完全不同的。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文化馆传递出来的是我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符合我国社会的公共文化,而社会上的文化企业则良莠不齐,其所推崇的价值观也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完全同我国社会主义理念相违背,倘若让这些文化企业的节目登上舞台、大肆传播,对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必然造成冲击。文化馆一定要坚守阵地,扛起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大旗,刨去有害文化,挖掘有益文化,保证我国公共文化的健康与纯洁,传播优质文化,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有益的文化服务。

(三)文化馆承担公益性事业重任

社会力量所提供的文化服务虽好,却是因利而动,一旦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机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公共文化的纯洁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对基层的关爱,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其主要活动场所也在于基层。送戏下乡等活动我国各地文化馆都曾举办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为农村人民带来了欢声笑语,也给他们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文化知识,这是社会文化企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文化企业是社会力量,逐利是天性和本能,而农村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倘若不是文化馆组织相关活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企业根本不能为农村人民免费服务,因此,文化馆是基层同公共文化的联结点,只有通过文化馆的组织,优质的文化表演才能够顺利流入基层,从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此外,在为农村输送文化服务的时候,被聘用的文化企业承担了表演任务,但文化馆并非由此便无事可做了,不论是选取表演的企业,还是选择表演场地、计划表演流程等,均需要文化馆参与其中。此外,我国公益性活动由政府负责费用,所以,每次举办公共文化的相关活动时,必然要联系政府,文化馆作为合法事业单位,相较于普通文化企业,自然更容易获得政府资金,这是文化馆最大的优势之一,也是文化馆不可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尽管当今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成为主流,对文化馆造成一定冲击影响,但也依旧不影响文化馆发挥其功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能助推文化馆功能的效用提升,催生出文化馆的新功能。文化馆是不可替代的,其功能也并非任一机构、企业便可取代。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大环境下,文化馆且不可妄自菲薄,一定要紧随党和政府的脚步,坚持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初心,坚守基层文化阵地,助推政府转型,保障公益性文化服务事业的稳步进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猜你喜欢

文化馆政府服务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