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08祁占勇刘淑云
祁占勇,刘淑云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2.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3.洛阳市实验小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上提出的[1]。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而言,“核心素养是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应具有的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能力和素质[2]。自我认知是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处于双语教学大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由于他们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多重性,自我认知现状不容乐观。核心素养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认识自身状况、确立完整的自我概念、了解自身的角色定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自我认知理论的关注较多,而就自我认知理论的应用对象上来说,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关注较多,主要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紧密相联。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的自我认知研究更少。个体良好的自我认知需要建立在较强的人文底蕴、一定的科学精神、较高的实践创新意识、正确的责任担当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之上,因此,本研究以六大核心素养为基础,紧紧抓住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群体,努力打破以往研究只是将个别少数民族或某一地区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困境,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整体自我认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是少数民族群体的未来希望与延续,探索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少数民族整体的素质提升具有建设性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搜集国内外有关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动态、理论、最新成果,再次回归研究问题,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问题进行凝练,确定研究思路,奠定研究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核心方法。利用自编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调查》问卷收集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法,选取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不同阶段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地区分布主要包括青海、内蒙古、贵州、西藏、广西、宁夏等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族群分布主要包括回族、壮族、满族、苗族、藏族、土家族等,阶段分布主要包括小学、初中、高中。
(二)问卷的编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调查》主要由学生基本信息、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三个部分组成。具体的题目分布见表1:
(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23.0进行问卷数据统计和可靠性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克隆巴赫Alpha系数①为0.913,见表2。
2.效度分析
效度指能够正确测量的特质程度。取样适当性数值②(KMO)的大小可以判别效度,《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分析》调查问卷效度良好,KMO为0.936,可以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问卷有效性统计(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整个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实施:一是预测阶段,将初步行成的问卷,发放到甘肃省的两所小学,总共发放了100份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二是发放及控制阶段,采用线下发放的方式,每份问卷都尽量要求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最大限度保障问卷的回收率。三是回收与整理阶段,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然后将调查数据分类整理到spss19.0。四是分析与撰写调查报告阶段,主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描述、相关、显著、差异性统计分析。
(五)数据分析方法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平均数、频数分布等了解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与相关基本信息等。
2.差异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来探讨两个及三个以上自变量与因变量平均数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调查问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调查》共发放1056份,回收1056份,有效问卷100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5.5%。有效问卷的人口学特征见表4。
表4 有效问卷的人口学特征
续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分析
本部分主要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时,若整体检验F值达到显著(p<0.05),则表示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具体是哪两个配对组平均数间达到显著水平,则需要进行事后比较[3]。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各维度描述统计
从表5可以看出,在满分为5分标准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现状总体得分较好,均值为3.5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观察能力。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由表6可知,在自我观察这一维度上,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由于系统默认显著性水平α为0.05,而概率p显然小于0.05,因此认为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在自我评价这一维度上,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男女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均值来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评价两个维度上,少数民族中小学男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平均值略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7 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7可知,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间在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2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出生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8 不同出生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8可知,不同出生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自我认知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观察维度(F=5.785,p=0.003)和自我评价维度(F=4.430,p=0.012)两个维度上的显著性差异。
表9 不同出生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LSD事后检验
对不同出生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水平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出生地为县城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与其它两个出生地即城市及乡镇(农村/牧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从均值差上来看,出生地为城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高于县城(均值差为正)。
(4)不同就学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10 不同就学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10可知,不同就学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自我认知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观察维度(F=4.041,p=0.018)和自我评价维度(F=3.721,p=0.025)两个维度上的显著性差异。
对不同就学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水平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就学地为县城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与其它两个就学地城市及乡镇(农村/牧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从均值差上来看,就学地为城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高于县城(均值差为正)。
表11 不同就学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LSD事后检验
(5)就读学校的性质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12 就读学校的性质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12可知,就读学校的性质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观察(P=0.683>0.05)和自我评价(P=0.198>0.05)两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6)家庭使用语言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13 家庭使用语言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13可知,家庭使用语言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观察(F=6.473,p=0.000)和自我评价(F=3.761,p=0.011)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7)家庭使用语言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由表14可知,家庭使用语言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观察(F=0.690,p=0.558)和自我评价(F=0.318,p=0..812)两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8)父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14 父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14可知,父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观察(F=12.666,p=0.000)和自我评价(F=13.020,p=0.000)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5 父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LSD事后检验
对父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进行LSD事后检验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父亲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与个体户、待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时企业员工与个体化、待业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此外,从均值差来看,父亲的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员工时,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则相对较高(均值差为正)。
(9)母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16 母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各维度的差异检验
由表16可知,母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观察(F=11.182,p=0.000)和自我评价(F=8.219,p=0.000)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7 母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LSD事后检验
续 表
对母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进行LSD事后检验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母亲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与个体户、待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时企业员工与个体户、农民/牧民、待业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此外,从均值差来看,母亲的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员工时,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则相对较高(均值差为正)。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整体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为3.57分,满分为5分),其中自我评价能力(均值为3.63分)略高于自我观察能力(均值为3.51分)。同时,男女性别、年级、就读学校的性质及家庭使用语言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出生地、就学地、父母亲职业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从均值差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男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更高。研究表明,男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平均值为3.57大于女生的3.45,同样,男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平均值为3.65。略大于女生的3.63,即男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平均值要略高于女生,进一步可以得出,男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都要优于女生。
二是城市出生和就学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要整体高于县城的中小学生。研究表明,从自我观察与自我评价两个维度上来看,出生在城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与出生在县城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相比均值差都为正。同样,从就学地上分析,在城市就学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整体高于县城。研究表明,从自我观察与自我评价两个维度上来看,就学地选择在城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与就学地选择在县城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相比值差都为正。
三是父母亲职业稳定、家庭条件优越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好。研究表明,从自我观察与自我评价两个维度上来看,当父母亲的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员工时,与父母亲的职业为个体户、农民或牧民及待业的家庭相比值差均为正。进一步可以得出,父母亲的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员工时,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则相对较高。
(二)讨论分析
就学地、出生地、就读学校授课语言以及父母亲职业不同时,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这与心理学、教育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多主体对自我认知教育的缺失与错位分不开,深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以心理学视角分析,儿童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影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水平。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理论认为,自我认知并不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向。其中儿童在认识自我时,总是存在某种积极的自我偏向。正是由于受儿童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影响,使得多数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状况较好,他们对自身的优势、不足、社交能力、品德等有较好的评价,总体上能够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情绪体验积极向上。同时这种对未来持有夸张的乐观态度的积极自我偏向,还涉及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认识自我比认识他人更为积极。与所谓的“一般人(average person)”相比,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好的事情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坏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比较小[4]。这就导致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要高于自我观察能力。
二是以教育学视角分析,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观念不足影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父母亲职业是否稳定与家庭环境的优越直接相关,当父母亲的职业多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为主时,说明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及教养观念相比待业或无业的家庭而言要优化很多,他们也会自然地更加注重孩子良好性格的教育和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也会增多,子女的自我认知能力自然较高。
五、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植有利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明确自我价值,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少数民族中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第一,重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自我认知能力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行培养,并且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关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社会层面应营造一个文明道德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个更加包容的文化氛围,尊重、理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地域鲜明、颇具民族凝聚力等特点,是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家园,维系着民族情感与身份认同[5]。学校层面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充分利用好少数民族本地的文化、自然资源,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比如,可以开展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展等。家庭层面应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增强亲子关系,当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较高时,一般而言孩子就会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即使任务失败也会很快从失败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利于促进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
第二,指导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增强自我了解。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一方面受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带有一定的特色。针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家长及教师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到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努力构建基于少数民族生活经验及语言背景的教学环境,增强自我认知。其次,要逐渐引导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认识自我,多鼓励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用自我陈述的方法了解自己,让他们学会分析,学会感受自身独特的成长环境。如,从自身的外貌、体能、言语能力再到与父母间的关系,与同伴间的关系等,使其逐渐熟悉自己的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情况,从而建立明确的自我形象,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第三,增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体验能力,提高对自身的满意度。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当前整个国民素质的重要承载着,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他们自我体验能力的关注尤为迫切。首先,应主动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开发和提供自我体验教育的积极情境。情境是增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体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境激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内心的体验活动,帮助其在自我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创新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体验教育的活动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抛锚式引导、角色体验式、隐形熏染式、实践拓展式等。最后,重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身交往活动中的自我体验,提升他们交往的主动性,努力化解交往过程中的负向体验等。
[注释]
①Alpha系数只要达到0.70 就可接受,介于0.70-0.98 均属高信度,而低于0.35 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
②KMO值在0.9以上表明极其适合作因素分析;0.8以上表明适合作因素分析;0.7以上表明尚可作因素分析;0.6以上表明勉强可以进行因素分析;0.5以上表明不适合进行因素分析;0.5以下表明非常不适合进行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