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021-05-08李志英
李志英
(甘肃省天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甘肃天水741000)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人们生存的物质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水资源用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造成较多的水污染。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一些问题得到了控制,但无法在根本上得到解决。为了更好地处理此类问题,就要做好水质监测工作。生态环境背景下,水质监测质量水平对水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水资源进行监测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水质监测流程分析
生态环境中水质进行监测的流程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要及时做好分析与总结,同时对监测重点进行全面了解,并经第三方机构进行监测,全面掌握水质的质量控制相关资料。在宏观调控方面,要直观反映出水系或当地水环境质量情况。通过监测活动,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从实际出发,对工作重点进行监管。接受委托到合同签订阶段都要由专人进行监控,后期样品进行采集与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后期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图1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流程
2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
水环境质量对人们生活品质会产生直接影响,随着人们用水量的迅速增加,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当前水环境检测工作涉及范围广泛,且内容复杂,在此现状下,要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提升检测整体效率,需明确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在水资源采样并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对准备的数据做好环境分析。对导致水质出现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相关人员还要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一般来说,在对水环境质量监测控制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根据当地水质实际,对样品进行收集,经全面分析调查以后,对复杂分支进行整合。在对水资源污染现状进行优化的同时,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因各区域水质不同,其污染程度也不同,影响因素对水质好坏造成极大影响,在检测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对数据准确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此种现状,为了有效提升数据的准确性,需将监测质量放在关键位置,明确监测目的,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确保水环境质量达标。
3 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
3.1 环境方面
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直接因素就是周边环境,可将其分为2类:一是实验室外部;二是实验室内部。因四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易对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对周边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实验室内部水质进行监测时,因室内温度、湿度及其监测所使用的仪器会受到静电影响,进而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受到阳光、噪声等的影响,同样给检测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1]。
3.2 监测人员因素
监测人员个人能力及其操作是否正确都对数据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水质监测属于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从实际角度来看,水质样本的收集及其存储等都是工作中易出现问题的方面,检测人员采集样品是否合理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此外,水质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对监测结果是否准确也有着直接影响。
4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要点
4.1 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生态环境下水质监测过程中要对采样是否合理进行监管。因采样布局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会影响到检测质量。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出当地水质的实际情况,减少误差的产生,要对方案进行选择,确定适合的水环境布点。通常来说,水质监测控制过程中,要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使其更具代表性,并能够直观反映出结果质量。在根本上来说,实验室结果偏差与其他因素相比,其影响较小。例如,水样的不合理性安置及其水样断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等,都会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对于地表水来说,在对相同水体溶解氧含量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因收集水质样本的深度不同,其溶解氧含量也不同。所以,对于相同水体溶解氧来说,含量会随着深度的减少而增加。因水体是持续波动的综合体,因此在进行实际取样时要对断面真实情况进行关注[2]。
4.2 保存与运输样品
一般来说,对水样进行采集时,工作人员未重视水样运输与存储。例如,完成水样采集工作以后,没有结合规范要求,迅速将其加入固定剂,也没有采用任何冷冻方法。所以,水质样本没有进行保存而送检到实验室以后,水样里面成分就会产生较大变化,甚至受到严重污染,并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际进行采样时,要结合不同监测项目,选择适合的保存条件与固定剂,同时在水样瓶上进行标记。除此以外,对于存储环节来说,与纯度有着直接关系,需相关人员统一进行管理,以保证水样的真实性[3]。
4.3 样品分析前做好有效的处理
生态环境下水质属于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其涉及的状态较多,如无机态、有机态等。此外,水样易受到阳光、微生物等的影响,使其成分发生改变,例如产生水解、氧化等。因此,在对水质样品进行分析前要对外界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结果直观反映出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此要对水质质量进行准确了解。例如,对地表水砷、硒、汞含量进行监测时,样本要经消解进行前处理。一般来说,其前处理包含离心、过滤等,检测人员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以前处理方法作为参考。
4.4 实验室分析
对实验室进行分析时,包含仪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等方面。在工作人员素质方面,先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派其外出学习或者邀请专家进行讲课,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此外,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以定期组织考试或者岗位竞赛等形式,提升其专业水平。此外,在实验室仪器及其试剂进行分析时,要将重点放在试剂纯度是否影响到结果等方面。比如溶液进行配制过程中,要选择纯度非常高的试剂,在分析时采用酸进行消解,避免采用对纯分析的试剂,以提升实验室整个分析过程的全面性。
4.5 体系文件的有效管理
样品完成分析以后,还要对体系文件做好梳理。在检查过程中要结合相关规定,在文件控制范围内,对水质进行监测,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订。地方水质监测站可采用一体化技术,引进自动化监测技术,建立自动检测系统,提升水质质量,确保文件的合理性。经自动检测出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后,还要及时发送到数据中心,方便人员进行分析与记录,以提升检测质量整体效果。
4.6 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
不管前期采样还是后期对水质的检测,都要确保数据审核的合理性。采样人员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确保采样质量能够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对于审核方式进行确定过程中,要保障监督的有效性。后期分析人员处理样品数据时,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严格依据步骤开展,将结果填入表内,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工作人员避免由于个人因素对数据进行虚报。分析人员将结果交付校对者,还要对其进行反复核对,再进行上报,由上级部门签字以后,再由技术人员进行二次审核。若发现数据存在误差,则要重新进行采样分析,然后再进行审核,将所有流程重复1遍,确保数据不产生误差时,方可成功通过,并得出结论[4]。
5 结束语
对于越来越复杂的生态水环境,做好监测工作显得非常有必要。为了避免误差,相关部门在精确数据的基础上,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在提升监测人员及其设备完善性的同时,提升检测质量。相关人员要落实质量控制方法,选择适合当地水质情况的方案,使结果更准确,推动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