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2021-05-08顾瑶敏罗宏宾孟泽彬刘姗陶茂灿杨晓红曹毅
顾瑶敏 罗宏宾 孟泽彬 刘姗 陶茂灿 杨晓红 曹毅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我国近20年来AD患病率逐年上升。AD具有慢性过程、反复发作的特点,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共识以皮肤屏障受损为主。紫草膏为本院院内制剂,对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多种炎症性和瘙痒性皮肤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局部外用无刺激性[1]。本研究观察分析局部外用紫草膏治疗儿童AD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紫草膏外用治疗儿童AD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轻度AD患者200例,编号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1)诊断标准:参照Williams 诊断标准[2],持续12个月的皮肤瘙痒+以下条件≥3条:①2岁以后发病;②身体屈侧皮肤受累,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颈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③有全身皮肤干燥史;④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⑤有可见的身体屈侧湿疹样皮损。(2)纳入标准:①年龄2~12岁;②符合AD诊断标准;③SCORAD评分≤50分;④认知良好,能够配合试验;⑤同意接受此项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近三个月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3)排除标准:①皮损表面破溃、渗出严重;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对紫草或其他所含药物成分过敏。④近4周内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观察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瑞士UCB Farchim SA,批号:JX20020065),体重<20 kg儿童剂量为1/4片,体重>20 kg且<40 kg者剂量为1/2片,体重>40 kg者剂量为1片,1次/每晚。局部外用紫草膏(浙江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产品批号:20131203),2次/d,每次涂抹药膏后局部按摩2 min,使药膏充分吸收。(2)对照组:在观察组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批号:H10940095),2次/d,每日早晚涂。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病情严重度:根据欧洲特应性皮炎研究组(ETFAD)提出的评分标准(SCORAD评分)[3]。(2)皮肤屏障功能:测定角质层含水量、TEWL、pH值等,使用无创性皮肤测试仪MC760(德国CK公司)。(3)临床疗效观察:皮损全部消退,SCORAD评分减少≥90%为痊愈;瘙痒明显减轻,皮损大部分消退,SCORAD评分减少60%~89%为显效;瘙痒减轻,皮损部分消退,SCORAD评分减少20%~59%为减轻;瘙痒未减轻或进一步加剧,皮损无变化,SCORAD评分减少<2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SCORAD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SCORAD评分比较[M(P25,P7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皮肤屏障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表4-6。
表4 两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较[au,(±s)]
表4 两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较[au,(±s)]
组别 治疗前皮损区 治疗前正常区 治疗后皮损区 治疗后正常区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观察组 19.92±0.67 22.02±0.57 26.02±0.68 27.97±0.66 27.99±0.70 30.04±0.61 34.10±0.59 35.98±0.66对照组 19.89±0.54 22.11±0.68 25.94±0.68 28.02±0.72 24.08±0.67 26.10±0.68 30.03±0.64 32.08±0.68 t值 0.360 -1.020 0.859 -0.563 40.582 43.082 47.013 41.365 P值 0.719 0.309 0.391 0.574 0.000 0.000 0.000 0.000
表5 两组皮肤经皮水丢失量比较[g/m2h,(±s)]
表5 两组皮肤经皮水丢失量比较[g/m2h,(±s)]
组别 治疗前皮损区 治疗前正常区 治疗后皮损区 治疗后正常区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观察组 12.98±0.32 13.06±0.38 10.00±0.33 9.98±0.32 9.04±0.33 9.02±0.33 6.93±0.35 6.99±0.33对照组 13.00±0.32 12.99±0.36 9.97±0.35 10.01±0.37 10.83±0.31 10.84±0.35 8.76±0.35 8.74±0.33 t值 -0.307 1.287 0.622 -0.777 -39.708 -37.508 -36.858 -37.699 P值 0.759 0.199 0.534 0.438 0.000 0.000 0.000 0.000
表6 两组皮肤pH值比较(±s)
表6 两组皮肤pH值比较(±s)
组别 治疗前皮损区 治疗前正常区 治疗后皮损区 治疗后正常区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 肘窝 腘窝观察组 6.50±0.19 6.49±0.17 6.01±0.17 5.99±0.16 5.50±0.15 4.98±0.17 5.03±0.17 5.01±0.19对照组 6.48±0.16 6.50±0.16 6.00±0.15 6.01±0.17 5.93±0.18 5.49±0.16 5.47±0.18 5.52±0.16 t值 0.483 -0.716 0.292 -0.897 -18.452 -21.994 -18.004 -20.774 P值 0.629 0.475 0.770 0.371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AD是一种炎症性、慢性、复发性常见皮肤病。本病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首发的患儿约占总人数的50%。目前,发达国家儿童本病的发病率高达10%~20%。我国近20年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逐步上升,2002年顾恒等[4]调查我国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AD的患病率为2.78%,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城市显著高于农村[5]。
皮肤屏障功能是皮肤生理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既能阻挡外来的化学、物理、机械等伤害,也可以避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丢失。AD的疾病特征表现之一是干燥,由皮肤屏障遭到破坏后水分大量丢失所引起。目前临床检测皮肤屏障功能的指标种类繁多,其中角质层水含量、 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pH值是可以直接评价皮肤屏障功能的指标。正常的皮肤含水量为20~35%,当皮肤含水量下降至10%以下时即为皮肤屏障受损,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增加,pH值也随之增高。AD患者的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神经酰胺含量下降,皮肤水分大量丢失,角质层含水量严重下降[6]。AD患者不仅在皮损部位存在着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甚至外观正常的皮肤也存在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具体表现为显著的皮肤干燥、脱屑,表皮内水分丢失增加等。同时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增加了皮肤对外环境过敏因素的敏感性,与疾病的反复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7-8]。
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的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丢失、pH值等,发现治疗前非皮损区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皮损区,TEWL、pH值低于皮损区,且有差异。治疗后对比皮损区和非皮损区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均增高,TEWL、pH值均降低,并且对比治疗前后皮损区角质层含水量、TEWL、pH值,非皮损区的角质层含水量、TEWL、pH值均有差异性。说明AD患者全身皮肤屏障的修复尤为重要。
紫草膏为本院院内制剂,主要由紫草提取物添加少量露蜂房和麻油制成的一种油膏,广泛应用于皮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水火烫伤等炎症性或瘙痒性疾病,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紫草,苦寒,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祖国医学典籍中早有应用紫草治疗小儿胎毒、疥癣的记载,《疡医大全》[9]言其:“治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沥,经年不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微生物等的作用。紫草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萘醌类和多糖类,目前萘醌类中研究较多的是紫草素,紫草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等的作用。露蜂房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日华子本草》[10]记载:“治牙齿疼……蜂叮,恶疮,即煎洗。”现代研究认为露蜂房具有抗炎、抗菌效果。程茂盛[11]发现露蜂房提取物可以减轻小鼠耳廓的肿胀,且其抑制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露蜂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用露蜂房可以有效抑制AD患者皮肤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皮肤屏障破坏可以进一步加重AD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的风险[12],相应地通过杀灭病原体也可改善AD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杜文涛等[13]采用自制紫草膏(紫草、苦参、黄连、黄柏、当归、酒大黄等)治疗婴儿湿疹、尿布皮炎其中尿布皮炎有效率98.3%,湿疹有效率89.5%,复发率低,效果显著。邓丽华等[14]运用自制制剂复方紫草油(紫草、冰片、忍冬藤、白芷等)治疗婴儿湿疹60例,发现患儿EASI评分较前明显下降,复发率仅为10.7%。因此,可以预见紫草制剂对于湿疹皮炎类疾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