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2021-05-08李海徐平凡杨日容

大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山课程体系院校

李海,徐平凡,杨日容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中山528404)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更好地输送技术型的人才,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高职高专等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本质上可以向社会不同企业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这也满足了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要。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进行转化,成为不同院校开展学生教育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学生的学习提升空间拥有更多的可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层级的限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不断提升自己。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长满三年以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之后就可以通过多次选拔考试,获得本科学历。但是两所院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院校的办学层次与规格成了当前院校课程体系衔接与贯穿的一个基本目标。该项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规格要求等角度入手,对专本贯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构建出完善的专升本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

一、“三二分段专本衔接协同创新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与衔接[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化层层纵向递进联系,从而实现本专业的高本协同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加高端的技术性人才。而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正是因为确定了这一全新的发展目标,所以以教育培养人才为阶段性发展趋势的培养层次变得越来越清晰。从客观角度来说,高职可以培养一些中级人才,而本科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一些高等层次的人才。因此从以上角度可以明确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递进关系,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符合逻辑的培养计划,层次清晰。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流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本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校企合作和学生能力提升两条主线,深入到中山市各个镇区调研智能制造和生产自动化产业情况。遵循以下流程:行业、企业调研→岗位、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以及人才目标培养规划→确定服务于中山“一镇一品”特色产业结构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高本衔接(“3+2”)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供配电等典型行业的岗位性质及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驱动项目。

(二)高本衔接一体的课程设置和知识架构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在实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相应的课程设置与知识架构入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因此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衔接一体”教育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多地可以看作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通过一些专业化的实践,可以针对专业性的技能训练以及思维训练进行突破。从客观角度来说,本科教育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专业的研究能力进行判断,最主要的目标是深化阶段性的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化的理论素养。而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可以看作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环境的要求之下,学生有更多发展的平台。(见表1)

表1 高本衔接课程设置一栏表

二、教学运行与管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深入探索全过程教学管理理念的基本内容,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可以对原有的教学组合要素进行优化分析,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综合优势。

(一)积极探索高本衔接“三二分段”的教学规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为了实现各管理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双方共同成立了管理组织机构。目的在于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实现既定的计划,保证整个过程规范操作可以参考,双方学校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同时指定一名组长作为主要的负责人开展日常工作。所有教职工一起对现阶段教学管理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确保所有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相互渗透,高本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日常运行管理

从客观角度来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可以达到本科水平的要求,而本科教育是否能够根据当前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都需要通过管理制度的落实来实践。双方在日常管理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相互监督的形式参与到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来。日常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执行相应的标准,确保高效率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组织会议沟通交流,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让这些教师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规划有一个良好的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确保大多数本科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三)资源共享、互助互利,完善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本科院校具有学科、师资优势,高职院校具有实训和企业资源优势,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实现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证[2]。建立和完善“三二分段”高本衔接教学资源管理制度,这些共享机制的内容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合理的渠道,这种方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传输,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不同档次教育院校之间的壁垒,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专业的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向不同院校的老师学习取经,当然双方在前期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事先沟通,避免在这个阶段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内容。

三、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课堂+工作室+厂中校”结合循环递进模式

结合中山“一镇一品”经济结构特色,紧贴专业镇优势产业进行专业建设,二者相互合作,构建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输送机制[3]。工作室主要是对企业的一些产品或者是项目进行研讨,起到整个实施阶段的专业指导的作用。这样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让一些在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实习的学生,这些学生也是从专门的机构挑选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一些新产品的研发,同时要对样品进行检测,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枯燥的知识,还应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以及职业发展意识,为之后的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服务“一镇一品典型产品设计过程”课程体系

根据整个区域之间的转型升级及技术人员在职业岗位上的创新,引入全新的技术标准,坚持利用专业化的内容对教学基础进行改革[4]。通过培养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素质人才,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也可以实现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协同发展。

课程教学按照“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展开。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了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课程教学情景如图1、图2所示。

图1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情景

图2 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与产教融合的探索,创建服务“一镇一品”自动化类特色产业实训基地

为了适应“一镇一品典型产品设计过程”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一些特色类型的产业基地进行专门的处理和操作。依托与广东硕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共建的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平台,包括全自动生产线,各类机器人等智能产线,如图3所示。教师通过对智能生产线的讲解和操作,让学生作为整个阶段的技术人员,参与到生产加工的整个环节,当然也可以用特定的产品检测方法,参考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行业标准,由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产品的检测任务进行分析,而企业的负责人员以及学校的老师在这一阶段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一些实践操作。

图3 智能制造生产线(校内)

该校现已建成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道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深圳市恒天伟焱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国哲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15 个校外实训基地,如图4所示。

图4 校外实训基地

四、结语

这一全新的发展举措,对专升本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创新改革,本质上打开了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渠道,基于此,中山职业技术学校于2019年进行“三二分段”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试点,在项目实践操作推进阶段,能够真正地发挥试点项目的带头引导作用,同时形成全新的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对这些专升本人才培养计划展开专门的研究和解读,实现高职与普通本科培养人才的一体化发展[5]。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由于这些人才培养方案仍然处于一个前期发展阶段,所以在后期的实践过程当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猜你喜欢

中山课程体系院校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山君有感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