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2021-05-07王朝晖

中国市场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体系电子商务

[摘 要]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得益于三方合力,即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参与和个体创业相结合,当前正处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增长潜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发展瓶颈。文章将对此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嘉峪关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2.160

近年来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已从初级阶段进入培育发展的新时期,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嘉峪关新的经济发展亮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文章结合嘉峪关市近年来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1 电商意识、认知不足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开展,关键是参与电子商务的每一方是否有足够的认识,需要交易各方都具有相应的电子商务观念。但是嘉峪关市三乡人们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各交易主体电子商务观念陈旧滞后。自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以来,嘉峪关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体量迅速扩大,同时网络用户逐年成倍增长,但嘉峪关广大种植养殖户、涉农企业以及相关政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与生鲜农产品交易之间的关联性和有机融合,更没有认识到两者相结合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嘉峪关市有近30%的人完全不了解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更谈不上能与其结缘以感受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捷与红利。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这样的“新事物”很多乡镇基层人员不甚了解,甚至有些从未涉足。由于他们认识不到位,甚至不作为,这是嘉峪关乡(镇)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再加之生鲜农产品种植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够娴熟,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是门外汉,对生鲜农产品消费新业态认知不足、观念落后、意识淡漠,热衷于以往传统的买卖方式,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一新业态、新模式或视而不见或持观望态度。况且要全面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前期需投入大量的资金,高门槛使得相关企业和种植养殖户望而却步,没有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还未创办,没有按照电子商务产业链的要求建设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园区,无法推动实体交易和网上交易相结合。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配送、采购等功能不齐全,不能形成以商品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由于政策不到位,本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自营平台积极性不高,很难做大做强。还未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区域总部或营销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等落户本市,以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规模。

从生鲜农产品消费主体来说,嘉峪关市三乡村民以老人和小孩居多,他们对电子商务不甚了解,加之有些网店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网店的不诚信使得很多居民潜意识里对网购存在排斥,由于不能亲身体验,顾客不是担心买到假货就是感觉价实不符,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来不进行线上交易。从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有近四成的受访者从来没有或很少通过线上交易进行消费,而且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受访者并没有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在消费者群体中,30~40岁的年轻上班族由于生活节奏快、闲暇时间少,是目前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商的主要消费群体。而作为生鲜农产品消费主力军的中老年人,由于长期形成的“品尝、眼见、嗅闻”等传统购买习惯加之能力所限不善于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互联网消费,这制约了嘉峪关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空间,无法更广阔地拓展用户。

2 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

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要有先进的物流手段作为支撑,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且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物流信息系统。但嘉峪关缺乏健全的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没有建立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企业标准。相关的冷链物流服务管理规范体系、冷链物流全程温度记录制度还不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建设滞后,覆盖嘉酒区域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还未形成,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布局不尽合理,没有搭建完善的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国、覆盖城乡的消费品、农产品及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网络终端设施建设投资不足。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冷链物流企业冷藏运输车辆缺乏,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偏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乏力,不能深入推进“电商+物流”,没有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借助大平台的优势培育发展本地电商平台,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产品企业、零售连锁企业、物流企业建设自营电商平台,发展嘉峪关市特色優势品营销网络力度不够。依托市电商服务中心,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将村委会打造成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合作深度有待扩展。

适应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库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没有支持农产品流通的大型冷藏设施。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冷藏运输车辆匮乏,冷链运输能力不足,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偏低。“互联网+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不能很好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市场需求和冷链资源脱节,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快递行业联动发展乏力,城乡电商快递物流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不能吸引知名快递公司建立区域分拨、分拣、配送中心。与大企业、物流产业园合作形式单一,没有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和推进“快递下乡工程”,不能实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合法终端配送。

商贸物流标准化应用程度不高,没有深入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标准化托盘在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未全面推开,规格不统一、质量不合格。单元化物流发展不力,物流企业未将标准集装单元与共同配送、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相结合,批发、零售、电商等流通企业没有以标准托盘、周转箱为集装单元和计量单元进行采购订货、计算运费、收发货,不能完全做到流通全过程不倒托、不倒箱。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乏力,延缓生鲜农产品腐损的冷藏技术、新型保鲜包装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不够。

3 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培养不足

大多数生鲜农产品种植、养殖农民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缺乏,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能力不足,不具备独立完成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全部操作。嘉峪关市三乡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缺乏既懂电商业务、会线上交易,又可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和复合型人才。以上人才的短缺是最大短板和瓶颈,极大地制约了嘉峪关市三乡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统筹安排人才培养资金、就业资金、产业扶持资金不到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升级和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推广不及时,没有对示范企业进行扶持培育。对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两后生”、进城务工青年技能培训补助政策落实不够。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中小微企业和自然人从事网上经营缺乏有力支持,这些都严重拖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后腿。

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与本地高校的合作,虽然当地职业院校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专设电子商务专业,但嘉峪关政府没有与本地高校合作培养电商人才的经历,没有与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共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尚未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没有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纳入全市城乡职业技能、创业、就业培训计划。未与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以推动实用型电商人才培养。尚未广泛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面向农民和下岗职工的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未利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学校,开展网上培训。引进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力度不够,无法构建领先的电子商务人才集聚地。对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没有将其打造成现代职业教育集聚区,实现全市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职业院校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通过自建或引入团队、联合企业或投资机构等方式,建设双创科技园、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无法建立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增强人才集聚和产业牵引升级能力。还未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没有形成一批具有较好办学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专业群。循环农业、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以及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和人才压力难以短期解决。人才的匮乏无疑成了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桎梏。

4 相关政策不到位、制度不建全

嘉峪关市、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没有很好吸纳电商企业、民间组织、个体商户参与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很少开展电子商务示范鎮、示范村、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还未出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和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奖励办法。

电子商务发展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嘉峪关三乡宽带网络建设,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宽带网络普及和接入能力不能同步跟进。连通周边、覆盖全国、有利于销售嘉峪关生鲜农产品的交易平台尚未建立,不能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搭建冷链物流平台,推动绿色无公害蔬菜、特色农产品入网营销。“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不够,电子商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薄弱。

不重视生鲜农产品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农户注册生鲜农产品商标积极性不高,还未造就嘉峪关市网络农产品知名品牌。嘉峪关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不规范,尚未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农业规范为辅,适合利用电子商务销售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无法有效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质量。特色农产品申请“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认证方面动力不足,导致传统品牌无法向网络延伸,扩大品牌网上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林锦.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J].闽江学院学报,2017,38(1):29-34.

[2]刘晓丽,杨红.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述评[J].电子商务,2017(7):23-24,30.

[3]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嘉峪关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实施意见[EB/OL].[2018-10-19].http://www.jyg.gov.cn/xxgk/zfxxgkml/gzwj/zfbwj/201810/t20181015_391823.html.

[基金项目]本文属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嘉峪关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A-253),项目负责人:王朝晖。

[作者简介]王朝晖(1969—),男,汉族,天津人,院长,高级政工师,研究生。

猜你喜欢

物流体系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未来
宁镇扬物流体系现存问题的研究
陕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