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图书馆服务浅谈
2021-05-07熊喜媛
熊喜媛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真人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阐述在军队院校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服务的意义,并探讨了在军队院校图书馆中构建真人图书馆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真人图书 真人图书馆 多校区 服务
真人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借阅关系,它是一个虚拟的概念。目前,国外的真人图书主要是一些有着特殊经历、信仰和爱好的人,通过友善的沟通来达到相互理解,消除偏见的目的。而真人图书馆发展到国内,大多数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阵地,以优秀专家学者、优秀学生等各类真人为载体进行推廣阅读,其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在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迅猛发展,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军队院校图书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约束限制,对于真人图书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活动更是寥寥无几,但其对军校图书馆服务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真人图书馆的概念、特点
1.什么是“真人图书”“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最早被称为“活体图书”,是指将真人作为图书进行阅读,通过与读者面对面的沟通互动,了解真人独特的人生经历、经验做法,以此来达到知识的传播、共享借鉴。“真人图书馆”其理念最早是由丹麦青年鲁尼·艾伯格提出的。1993年,艾伯格,亲眼目睹了朋友在一次种族冲突中被刺重伤,他邀集5位同在丹麦哥本哈根的朋友们,建立“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非政府青年组织。2000年该组织共同筹办活动,主题是“互相理解”,在现场出现了疯狂球迷与女性主权运动者沟通,街头涂鸦者与警察促膝长谈的画面,直接促成了“真人图书馆”的产生。“真人图书馆”的宗旨是倡导反对暴力,鼓励对话,建立和谐关系,后来相继在世界各国传播发展。它的基本理念是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座图书馆,每个人不一样的人生都可以被别人读或者读别人,“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真人图书馆最好的写照。
2.真人图书的特点
目前,国外的真人图书主要是一些有着特殊经历、信仰和爱好的人,通过友善的沟通来达到相互理解,消除偏见的目的。而真人图书馆发展到国内,大多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阵地,以优秀专家学者、优秀学生等各类真人为载体进行推广阅读。它具有以下特点:
(1)存在的独特性。顾名思义,以真人为载体进行阅读分享,客观上决定了其存在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性;而每个人的社会经历、知识储备以及对事物的认知也具有独特性。也只有具备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真人图书的借阅才更具意义。
(2)阅读的双向性、灵活性。与传统纸本图书相较,真人图书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读者可以通过对话、肢体、表情等方式同真人图书进行沟通互动,汲取有用的资源信息。在此过程中,真人图书也可从读者身上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完善自身知识储备,读者读书的过程中,“书”也在读人,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互学式阅读方式。另外,传统纸版图书的阅读方式大多是基于主题,按照章节依次阅读。而真人图书则打破了这种专业知识的拘束,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与真人图书进行跨章节、内容顺序的阅读沟通,并且根据所阅读的主题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
(3)阅读的延伸性、包容性。当然,这里所说的延展性是指相对于传统纸版图书而言。传统纸版图书同一时间只能提供一人借阅,而真人图书则可以同时借阅多人进行阅读,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利用率。且一对多同一时间进行阅读交流,可产生更强思想碰撞和融汇,进一步增加的阅读效果,使读者和真人图书双方都成为资源获取受益者。其次,对于部分特殊群体(例如:盲人、幼童、老人等)的阅读来说,传统的纸版图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而真人图书则用语言的方式打破了这种程度上限制,让图书的受众群体选择范围更加多样,体现出真人图书阅读包容性这一特点。
二.军队院校开展真人图书馆的意义
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军队院校开展真人图书馆的意义何在?
1.丰富军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促进校区间文化交流
目前,军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纸版资源,数字资源也占有相当比重,各馆藏资源专业性、针对性强。但是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多校区联合教育已经全面展开,院校转型发展全面铺开。校区间培训任务多有交叉,但是校区间的文化交流融合还不够充分,通过邀请各校区不同领域专家、教授、学员……充当真人图书,了解真人文化内涵、真人文化背景、进而了解各校区文化底蕴,所以说开展真人图书馆能进一步促进校区间的文化交流,缩小院校快速转型带来的“快餐式”文化合流的漏洞,以适当的“速度”和“频率”加强校区文化融合交流。
2.创新军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多校区信息资源服务效果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分为读者阅览和读者借阅,虽能提供丰富的纸质资源,但是缺乏图书与读者之间更好的交流碰撞,服务仅处于“书等人”这样一个初级状态,完全不能满足学员的信息素养需求。而真人图书馆的出现和其自身具有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借阅方式、借阅载体,弥补了图书馆与图书同读者之间的交流障碍,形成一种新型自由的阅读模式,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和开发书本以外的隐性知识的,拓展读者的知识面,充分显示出了图书馆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这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可根据需要全方位同时、同地、多人共同阅读,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的能动性,打破读者与图书、读者与机器、读者与网络交流的局限性,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服务效果、利用效果。
3.助力军校图书馆铸魂育人,增强红色信念引导作用
知识信息主要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而易见,显性知识就是我们可以通过纸本资源、数字资源所获取那一部分知识。而隐性知识指存在于个人脑海里的认知、情感、经验、信仰等等非显性的智力知识。建立真人图书馆就是要把军校里实践经验丰富、个人经历特殊、能力素质过硬的专家、教授、教员、学员……等典型读者作为真人图书,充分发掘个体隐性知识的受众面、影响力、感染力。由于真人图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能够直接有效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通过真人原创隐性知识传递的内在力量,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更新,扩大图书馆、学院内涵建设和红色信念引导功能,增强学员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的进一步凝练重塑,提升学院和图书馆铸魂育人的文化氛围。
三.军队院校真人图书馆构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作为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应以院校学员成长成才为基本目标,积极探索真人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方法路径。
1.把握实际需求,精准(合理)真人图书的收集范围
真人图书独特性、灵活性、延伸性的自身特點决定图书馆在收集初期,需要合理谨慎选择真人图书。首先是要立足院校培养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受众群体来确定真人图书的收集范围。其次,校区间图书馆联合走访了解读者需求,分类汇总读者需求总括,进一步确定真人图书目标,同时多渠道收集某一领域或者学科带头人、军内外影响较大的真人图书。相对纸版图书、电子资源来讲,真人图书的稳定性较弱,多校区确定真人图书收集范围时,应避免收集范围的重合,而导致真人图书在编目和借阅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影响借阅率和借阅体验。可建立校区间图书馆真人图书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2.制定合理制度,完善真人图书的编目借阅
合理的编目借阅制度,能更好的促进真人图书的使用效果。图书馆在对真人图书信息编目加工时,要充分考虑真人图书的特长、个人信息、借阅领域、联系方法等内容,对照中图分类法的编目原则,进行真人图书的分类和编目加工,提供完整详细的真人书目信息供读者查阅。尤其是多校区真人图书编目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真人图书的地域标注、借阅年限等的标注,完善编目信息的完整性。真人图书可以说是图书馆的一个特色资源,在借阅时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编目借阅,实行提前预约,按时出借的借阅规定,确保借阅者和出借者双方的共同权益,形成常态化的借阅规则。在真人图书借阅规则中应充分考虑真人图书的地域、时间、内容、心理诉求等因素,制定双方都能共同遵守履行的借阅规定。
3.利用多途径策划,加强真人图书的宣传
真人图书不同于纸本,它具有流动性,难以处于书架被读者发现,因此图书馆必须积极主动做好真人图书的宣传介绍。通过院校电子屏、海报画册、橱窗等实物途径公布真人图书目录;通过馆网主页、微信推送、微视频等网络手段策划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借阅。在真人图书的宣传上,校区间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持宣传同步性、一致性,扩大宣传氛围和宣传效果,从而引起读者的共同关注。
4.规范双方共同职责,促进真人图书的借阅
由于自然人本身具有流动性,就决定了真人图书同样具有流动性。因此,必须规范真人图书与图书馆双方的共同职责,更好的服务读者。为确保真人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需同真人图书签订相关协议,在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以及真人图书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提升等方面作以规范,保护读者满意度的最大化。同时,图书馆要关注真人图书个人合理性的心理、生理需求,提前做好三方沟通协调及排解真人图书的其他困难,促进真人图书的借阅利用率。
5.完善服务激励制度,提高真人图书的回报
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可以提供无偿免费的资源服务。但是,这些资源确实需要购买后才能使用,供读者借阅浏览。同样,真人图书是个人自身知识体系、价值观的重组融合、凝练,个人在服务读者的同时,是付出了相等的劳动价值的,所以说图书馆更应重视对真人图书知识服务的有偿回报,这是对真人知识服务及真人图书自身的尊重。只有双方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基本模式,图书馆完善知识服务的激励制度,才能具有对真人图书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话语权,减少真人图书的流失,增强真人图书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胜.高校真人图书馆的偏好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6).
[2]任红娟.真人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服务中的适用性[J].图书馆,2015,(2).
[3]贾爱娟.高校真人图书馆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5).
(作者单位:陆军边海防学院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