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也有灵魂(节选)

2021-05-07尤今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干贝鱼翅笛声

尤今

曾经,母亲用炭炉煲汤。朱褐色的圆肚瓦锅,稳稳地坐在小小的炭炉上,烧得通红的炭块,像是守护神的眼睛,忠心耿耿地守着那一锅“水的精华”。母亲坐在小凳子上,拿着蒲葵扇,耐心地扇。那炭,愈烧愈红,愈红愈旺,有时烟灰飞出来,便沾了母亲一头一脸。可是,好整洁的母亲,竟然一点儿也不嫌脏。她的心思,全都缠在那一锅好汤里。汤的香味,是一点一点慢慢地溢出来的。初而朦朦胧胧、缥缥缈缈,好像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子声,笛声清越悠扬,但又带着些许隐晦的神秘感。渐渐地,笛子声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锣鼓的喧闹声,大鸣大放。那种香味,浓郁稠厚,非常跋扈、嚣张,带有很强的侵略性。

母亲把瓦锅小心翼翼地捧到桌子上,瓦盖一掀,一阵一阵白白的烟雾,便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热情万分地扑了过来。母亲常常说:“水,原本是没有生命的,煮成汤之后,才有了生命力,也才有了灵魂。”因此,我们是以近乎虔诚的心,一口一口地捧喝手里那一碗汤的。我们相信,汤喝下肚,便能像魔术豌豆一般飞快地向上蹿长。也许,有一天,当碰上成人世界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又会后悔童年喝汤太多,长得太快。

母亲熬煮的汤,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

绿幽幽像液状森林的,是西洋菜蜜枣猪肺汤;红艳艳像液体宝石的,是莲藕鸡爪花生汤;红白分明像调色板的,是番茄萝卜牛肉汤;百味杂陈又酸又咸又鲜又辣的,是咸菜豆腐鱼头辣椒汤;温柔敦厚暖心暖肺的,是老黄瓜红枣八爪鱼汤;风味独特雅俗共赏的,是榨菜蘑菇汤;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是党参枸杞龙眼炖鸡汤;风采迷人腴香诱人的,是冬瓜火腿干贝汤……我们兄弟姐妹就在一锅锅好汤的滋润下,慢慢地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之后,我们也欢欢喜喜地为我们亲爱的孩子炖汤。

汤的文化,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了。

然而,坦白地说,我又没有耐心和那灰烬四飞的炭炉耳鬓厮磨,所以,改用中庸的煤气炉。

把汤放进瓦钵里,在煤气炉上“咕嘟咕嘟”地熬上三四个小时,其间不时去看看、搅搅,那一钵汤,充分地感受到煮汤人的诚意,煮好之后,总会“投桃报李”地显示出一个汤的样子和味道。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却又具有鱼翅所没有的清甜,十分可口。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魂牵梦萦。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央求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漫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过了几个月后,她又在电子邮件里写道:“妈妈,春天已经来了,我苦苦等了一个季节,怎么您的汤还没有寄到?”

我以汤的味道去装饰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依然是一根细细长长、坚坚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选自《看螃蟹上树》,有删改)

品鉴

作家以“汤的味道”来展现“家的味道”,笔下文字既接地气而又诗情洋溢。行文中,作者将“我们兄弟姐妹喜欢喝汤是为了吸取营养、长高长大”“女儿喜欢喝汤是为了思念家乡、慰藉乡愁”娓娓道来,于是,平淡生活中的温馨诗意、成长岁月里的纯真回忆以及离家游子的殷殷乡情,全都温情脉脉地呈现于字里行间。

语言表达充盈着美,同时又富于温度。比如“汤的香味,是一点一点慢慢地溢出来的。初而朦朦胧胧、缥缥缈缈,好像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子声,笛声清越悠扬,但又带着些许隐晦的神秘感”这一片段,就写得煞是精彩:“一点一点”“很遠很远”运用反复修辞,形象地表现出汤在炖熬中香味逐渐散发的过程;继而把汤的香味比作“笛声”,这是将嗅觉诉诸听觉,形象地展示了汤的香味由淡变浓的过程。

猜你喜欢

干贝鱼翅笛声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五)
杨优秀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四)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一)
牧童
香港鱼翅进口量十年减一半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鱼翅到底什么味
甜甜的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