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底色

2021-05-07龙剑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4期
关键词:罪与罚哈姆莱特奥威尔

龙剑辉

什么是底色?

在绘画中,底色是一幅画的精神,是画的基调。对于人来讲,是一个人生命初始阶段形成的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

而为我们涂上底色的是什么呢?答案是童年、少年,乃至整个青少年时期所遇到的人与事。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说:“我们所有的思想与观念都反映着我们曾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人初始阶段形成的思想正如认为苹果是苹果以及会区分苹果与梨一样。我们根据吃过的苹果的形状、颜色以及滋味之类的信息,形成苹果的概念。而底色也是根据遇见的人与事给的感觉所形成的,如同苹果的形状、颜色在脑海深处留下的深深印记。

《默读》中的骆闻舟,从小成长在非常宽松且开明的环境里,享受过毫无保留的宠爱和关注,因此才能在历经风霜,见识过人心险恶,甚至出于职业需要,变得精明又敏锐之后,依然能对世界敞开怀抱。他的生命底色是鲜亮的,这鲜亮的底色支持着他,使他在逮捕犯人受伤时,调查遭到误解时,甚至遇到重大打击时,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无论我的生命如何灰暗渺茫,我都不会消沉下去,因为我生命的底色一片鲜亮,它们支持着我的一生。”

生命的底色是鲜亮的,所以画出的每笔都会如同底色一样绚烂无比。但如果底色是阴暗的,那是不是每笔均与底色一样暗淡无光?是不是人生底色是陰暗的,此生就注定与鲜亮无缘呢?

倘若如此,那么,周敦颐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村上春树在《刺杀骑士团团长》中说的“哪怕云层再厚再黑,背面也银光闪闪”“晨光起于白塔之顶,终将铺满阴霾之地”之类的话,岂不都是痴人说梦?倘若如此,《罪与罚》中那个贫穷而又“不平凡”的杀人犯为什么会获得精神的救赎?难道这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空想”?倘若如此,为什么哈姆莱特、乔治·奥威尔会向自己所处的时代、阶级发起反抗?倘若真的如此,也许人类还在过茹毛饮血的生活。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看见过阳光,让已经见过阳光的人再退回黑暗中是几乎不可能的。就像狄金森说的“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罪与罚》中的杀人犯与自己做斗争,几乎疯癫;哈姆莱特付出了生命;乔治·奥威尔一生都在尝试与工人融洽相处……他们都为那缕阳光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用生命证明了阴暗的底色也可以画出鲜亮的图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对这些人抗争精神最好的诠释。

阴暗的底色也可以画出鲜亮的图画,这该是人类对自我的肯定与救赎吧!

(指导教师  胡盛云)

猜你喜欢

罪与罚哈姆莱特奥威尔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明星逃税罪与罚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参考答案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房地产的“罪与罚”
“特型”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之路
违反校规的“罪与罚”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