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 尽锐出征 河北广播电视台彰显主流媒体责任担当
2021-05-07王蛰龙刘平
王蛰龙 刘平
疫情就是命令,河北广播电视台积极担当主流媒体职责和使命,统筹全媒体平台资源,有力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生动报道暖心瞬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出媒体力量。
抓统筹重调度
凝聚众志成城强大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协调调度领导小组,启动联席策划机制,高效调度前方外采记者和后方编辑团队,协调传统广播电视端节目和新媒体端产品生产,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策划、采访到制作、分发完整闭环流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2日,河北广播电视台各平台共计发稿28808条,其中新闻节目播发4083条,对上报道1007条,制作公益宣传片134个,新媒体发稿23718篇,网络直播200余场,全网总浏览量达47.32亿。
打破常规节目架构,统筹全台9个广播频率、7个电视频道及新媒体客户端,开办特别节目、推出专题策划、制作融媒产品,实现“大小屏联动、全媒体播出”。新闻综合频率1月6日打通全天三个时段特别直播“同心抗疫、众志成城”。卫视频道《河北新闻联播》等四档重点新闻节目与新开设《抗疫进行时》特别节目、每天三档播出整点新闻《抗疫快报》,形成贯通新闻节目带,全天候以丰富的信息量、高频次的更新不断传递观众所关注的重要疫情防控进展。
抓时效重效果
积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重点新闻節目迅速反应,积极应对,精准把握新闻宣传报道“时、度、效”,全面准确展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第一时间谋划,及时准确发声,有效引导了舆论。
电视新闻《河北新闻联播》和新闻综合频率《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栏目相继推出“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等专栏,增设《抗疫进行时》特别节目,派出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先后策划推出《抗疫日记》《社区微镜头》《我是志愿者》《我的居家故事》等系列报道。聚焦供应保障主题,派出多路记者采访相关部门,探访蔬菜市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新闻特写《白衣天使感人故事刷屏河北人朋友圈》《9分钟的云婚礼》等报道捕捉一线闪光时刻,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联合拍摄,编辑整合大量新闻第一时间向央媒传送、推介,共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新闻栏目播发河北抗击疫情的新闻1007条,发稿密度大、数量多、质量高。
抓融合重传播
实现宣传全媒体覆盖
构建疫情报道全媒体传播体系,打破部门界限,人员统一调配,平台深度融合,新媒体发稿23718篇,总浏览量达47.32亿。集中打造多场大型直播及一批新媒体优势作品,现象级爆款产品频频亮相,以专题、直播、短视频、H5、VR等多种方式,为网友全面呈现河北众志成城、全面抗疫的感人场面,体现了河北人民战胜新冠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1月17日早7点至晚7点,特别策划推出12小时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同心抗疫同舟共“冀”》。直播活动全面展现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燕赵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全景画卷,全网浏览量3000多万,直播当天,公共频道索福瑞省网、市网收视份额分别比平时提升12倍和6倍;IPTV平台累计收看158万次,市场份额比平时增长3倍,直播的各项数据均创河北台直播新纪录。
1月20日,重磅推出《同心抗疫共克“石”艰——直击石家庄市新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媒体直播活动。十几路记者现场连线,上百名编播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全景式展现了石家庄市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及最新的疫情防控动态,再次掀起了一轮全城抗疫的宣传新高潮。
利用5G、云导播、视频云切换等技术,在“冀时”客户端发布网络直播43场,其他平台直播200余场,“冀时”客户端总浏览量8.33亿,平台影响力显著提升。国+社区新媒体疫情报道总阅读量突破30亿+,原创作品浏览量最高达9600万+。
抓创新重公益
增强全民抗疫必胜信念
疫情期间,公益宣传片是受众获取政策信息和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河北广播电视台半个月内共计推出《我是石家庄》《这十天,我在石家庄》《希冀》《一座城一条心》等134个宣传片,制作《我爱石家庄》等MV8个,播出抗疫公益广告4006条次,24小时不间断播出滚动字幕,发挥了公益宣传社会动员功能,凝聚人心、集聚力量,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公益广告《我是石家庄》在冀时客户端首发后,迅速成为新媒体端抗疫宣传的热点和亮点,全网浏览量超过200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河北省委宣传部均给予高度评价。网友评论称“1100万石家庄人,都是好样的”!智慧城市多媒体项目60个户外LED屏,每天30频次循环播放抗疫宣传片。广邀全国31省市电视主持人录制抗疫宣传片《加油河北》及石家庄方言Rap《我爱石家庄》MV,一经推出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网友评价,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被隔离。感谢广电新闻工作者给我们带来的抗疫力量!”
抓管理重保障
逆行彰显新闻“铁军”风采
为应对封闭管理的特殊情况,全台700多名干部职工24小时封闭在台,坚守岗位、履职尽责,3000多名干部职工居家办公、在线抗疫,展现了河北广电人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新闻主力军形象。战寒天、严防护,记者奔波在一线奋战十余天,编辑忙碌在机房轻伤不下火线,技术人员值守在播出线上全神贯注,各级干部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省市新闻发布会上,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多次得到提问机会,精准的问题,流畅的表达,充分展示了河北台记者的风采。关键时刻,全台队伍拉得动,打得赢,叫得响,诠释了主流媒体的担当作为。
疫情不退,报道不止。河北广电人将继续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制作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全媒体产品,播发燕赵儿女众志成城战疫情的感人事迹和英雄壮举,提振河北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勇气,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强大力量。
(王蛰龙系河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管理科科长;刘平系河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管理科编辑)
河北卫视副总监许伟中:打破常规节目编排,构建抗疫融合传播矩阵
文/冯刚
自1月初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北广播电视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台领导靠前指挥,统筹全媒体平台资源,将河北卫视作为对外宣传的主窗口和主阵地,打破卫视常规节目编排,通过开办特别节目、推出特别策划、制作融媒体产品等手段,实现“网上网下—体传播、大屏小屏全网覆盖”。
为了更详尽地展现河北卫视在此次抗疫报道中的应对及安排,《综艺报》特别邀请河北卫视副总监许伟中,分享抗疫报道幕后的故事。
《综艺报》:疫情突如其来,如何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和调配?
许伟中:疫情防控紧急时刻,出于管理和安全需要,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采取了封闭管理模式,一部分员工在确保安全防护前提下请缨返岗,24小时吃住在单位,其余员工(尤其是家处中高风险区的)开启了居家办公模式。
疫情之初,频道就做出两点部署:一是安排得力人手,保障节目正常运转和安全播出,二是“化整为零”,落实省、市疫情防控要求。不能到单位的工作人员、居家办公的同事化身全媒体记者,以新闻人的视角,在社区选取和抓拍镜头,为频道节目创作、上传鲜活素材。在岗人员中,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带头值守,同吃同住,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在灵活的办公机制下,后期无论是全台范围内对冀时客户端编辑、记者的整合调度,还是频道抗疫特别节目、公益宣传片的拍摄,所需人手都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素材也较以往呈现出时效更为快捷、内容更为鲜活的特点。
《综艺报》:抗疫期间,报道内容有何调整?
许伟中:一是结合河北地域特色,展示抗疫中的人文精神。燕赵自古多慷慨。卫视节目集中凸显了河北人在同心战“疫”时刻呈现出的善良质朴、乐观坚韧的精气神。
二是彰显频道气质。河北卫视秉持文化定位,呈现在频道电视和手机端的内容多为原创作品,以分享故事、情感共鸣为主。
三是圍绕节目定位打造内容。如频道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华好家风》,以展示家国情怀和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为主色调,栏目组制作的《你的微笑对我很重要》非常契合节目气质,《中华好诗词》在疫情暴发后,启动“为石家庄加油”诗词作品征集活动,将网友原创,带有励志加油色彩的诗词和朗诵作品呈现在公众号上,新媒体端则依托短视频代入感强,见人见事见真情的特点,激发暖心共情效应。
《综艺报》:此次抗疫报道在融媒传播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许伟中:这场在非常时期吹响的新媒体“集结号”,通过实战练兵,激活了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体思维,也深入推进了媒体融合。
疫情防控歼灭战打响后,卫视频道新媒体发挥时效和互动优势,承担起短视频、宣传片的制作任务。自1月6日起,卫视新媒体平台联动冀时客户端,对河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进行导流、预告;卫视官方平台的“两微一抖一快”及视频号,不间断发送疫情防控信息和暖心短视频。
微信朋友圈,卫视新媒体平台的原创海报《“石”敢当》被热传、点赞。微信视频号,《国际庄核酸检测速度开启,医务人员通宵奋战》集纳朋友圈里感人的照片和视频,直击人心,截至1月16日,阅读量1027.9万,点赞33.5万,转发3.0万。《江苏、浙江两省医疗队深夜驰援河北,管制员和机长对话鼓舞人心》采用来自员工家属的手信源,原声呈现苏浙医疗队深夜飞抵石家庄正定机场时,空管员与机组的对话。对话中的“没有燕赵儿女过不去的坎,更没有中国人民翻不过的山”产生强烈共鸣。截至1月16日,该短视频在卫视频道官方媒体号上收获阅读量1824.3万,点赞量83.3万,转发量15.2万。
居家抗疫期间,新媒体整合频道资源,面向“居家记者群”征集原创短视频,在手机端集中释放,共收集到300多条视频及图片。其中,《女子下楼打水不忘练“舞功”》被新华社新媒体转载后,引发广泛传播,单条最高阅读量超过3000万。
《综艺报》:此次抗疫宣传,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许伟中:首先,不管互联网带给传统媒体多大冲击,内容始终是硬核。提升内容“魅力”,是打造“爆款”的前提。而时刻与百姓情感同频共振,营造“暖”屏效应,是媒体塑造品牌辨识度,暖人心、聚民心的关键所在。
其次,故事永远是最生动的载体。对于这场发生在河北的疫情而言,讲好身边的抗疫故事,是家乡媒体责任所在,通过故事化的视角,聚焦平凡而伟大的人,让他们的故事和情感。连接心与心,从而传递出这座城市在非常时期的非凡勇气。
最后,发挥新媒体特色,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是新时代的需要。疫情期间,针对居家办公人员采用的“化整为零” “各自为战“的报道形式,有效推进了媒体融合。特别是新媒体平台整合频道资源,面向“居家记者群”征集原创短视频,客观促成了一场实战练兵,激活了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体思维,有效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这场“主力军挺进主阵地”的实践,倒逼传统媒体人融入新媒体阵地,或“一鱼两吃”,或并机套拍,感受新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手法和效果,从而更好地树立新媒体意识,在媒体的自我革命中,提升融媒技巧和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