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1-05-07张金艳
张金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首先, 形成思想认识衔接。做好思想衔接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首要任务。要尽快形成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支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思想衔接理论体系。深化对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有序过渡的思想引领, 加强衔接理论研究, 促进衔接政策宣讲, 推动衔接机制制度创新, 加速形成有效衔接的一致认识和总体设计。
其次, 做好政策保障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关键在于政策的承接和延续。建立现有脱贫攻坚政策的综合研判和适时延续机制, 用政策的稳定性确保过渡时期的有序性。对建档立卡脱贫户的扶持政策延长到2022年, 制定出台贫困“临界户”帮扶政策, 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 避免政策一取消脱贫成果就滑坡。
再次, 突出规划引领衔接。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做通盘考虑和统筹谋划, 推动形成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衔接机制。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系统梳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的重点任务、主要政策和具体举措, 形成衔接的事项清单, 明确衔接的路径办法。
最后, 狠抓工作落实衔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领导机构、工作班子、人员队伍、体制机制上的有效衔接, 确保从脱贫攻坚顺利过渡到乡村振兴。形成组织体系一体化机制, 强化各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研究谋划2020年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整合事宜。构建工作体制一体化机制, 脱贫攻坚后将原来的专项述职制度改为乡村振兴及减贫工作专项述职制度, 完善“月调度、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完善力量配备一体化机制, 脱贫攻坚后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机制再延长两年。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 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组。优化绩效考核一体化机制, 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脱贫攻坚期内, 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直接将脱贫攻坚考核结果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结果。2020年后, 将减贫工作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
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突出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衔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衔接工作的重点。推动“扶贫路”提档升级, 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 对脱贫村公路实施路面改造工程, 逐步提高公路等级。接续推进农村地区水利建设, 统筹规划建设重点水源工程,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让所有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深入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加强贫困地区低电压线路改造, 优化区域电网结构, 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大力改善农村地区通讯设施, 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 适时在农村布局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 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高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
二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长短结合, 推动扶贫产业由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产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巩固扶贫产业发展成果, 继续精准帮扶建卡贫困户稳定发展特色种养业, 向农村低收入户扩大产业项目覆盖。着力延伸乡村产业链条, 培育长效扶贫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加快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 加强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产业统筹, 做实做细“串点连线”“补链成群”“集中连片”的发展工作。提高乡村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 推动长效扶贫产业向“互联网+农业”发展, 鼓励“互联网小镇”创建。
三是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机衔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持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持续改善乡村教育, 科学布局农村学校,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配强师资力量。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 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 改善医疗硬件设施;配齐乡村全科医生, 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改进现有医疗保障体系, 逐步降低农村居民医疗费自付比例。持续加强乡村社会保障, 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逐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完善村民自治管理、民主监督和“一事一议”制度,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四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衔接。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摘帽后, 应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分类分档时序化推进, 贫困村未脱贫前不开展农房风貌整治, 第一档村重点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 第二档村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提档升级为目標, 第三档村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扎实推进危旧房改造整治, 动态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存量危房, 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农村旧房整治提升, 推动农户住房由“住得安全”向“住得舒适”转变。有序开展生态移民搬迁, 逐步迁出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的居民, 促使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
五是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衔接。把人才培育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稳定基层人才队伍, 及时补充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优秀人才, 加强脱贫乡镇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聘, 继续向脱贫地区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全科教师和定向医学生, 鼓励外出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退休人员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 每年集中轮训村“两委”负责人, 提高基层干部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选拔优秀脱贫攻坚干部, 对优秀扶贫干部可优先选拔任用和晋升职级, 定期向贫困地区的村“两委”负责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招考乡镇公务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分级分类认定标准, 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大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作者单位:中共东辽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