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多重路径
2021-05-07张南
张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重大发明创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下足功夫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问题,提出大量重大任务,为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和有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时代背景
当前,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塑造“人才红利”,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产业变革浪潮,谁能抢占先机、广聚天下英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占领制高点。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发力抢占技术高地、加快相关产业布局,希望能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但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急需注入更多更强的创新动力,这也对我们的人才培养、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当前,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例如人才评价“四唯倾向”,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凡此种种,都会挫伤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影响人才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谋划、多措并举,大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路径思考
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部署,今后一段时期,以人才发展为导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助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应该重点加强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取决于世界一流科学家汇聚和人才团队培育。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探索建立高层次技术专家库、重点岗位人才需求库,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模式,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是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改进科技评价体系,以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相结合,改变“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人才评价现象,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引导推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企业建立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进一步强化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倡导坚守诚信、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于担当、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从规章制度入手,制定更加完善和严厉的措施,充分发挥监控机制作用,重视论文查重工作,从源头防控学术不端。
四是深化院士制度改革。通过进一步改进院士候选人提名方式,实行院士和学术团体双渠道提名;完善增选工作机制,实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投票;完善候选人公示和投诉的分类调查机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等措施,使院士制度进一步发挥引导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健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五是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财务自主支配权,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坚持延续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鼓励采取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对重要技术人员实施激励,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力和活力。
六是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扩大职业教育培训规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七是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一方面,继续扩大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数量,建立以人为本的科研资助体系,加大对人才计划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加强人才计划的专业评审和后期考核,注重为人才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和配套支持。同时,重视培养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八是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从大环境来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重点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进行引进培养,精心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推进市场化引进人才的机制和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引进力度,健全服务保障协调和统计分析研判机制,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便利,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加快我国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进程上来。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