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2021-05-07

中国信息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本文阐述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联系,总结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促进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更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强劲效应。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是对乡村振兴的系统、全面、全景谋划,为推进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农村信息化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在新阶段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农村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二、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建立形成农业农村信息组织机构体系。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初步形成了由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以信息中心为技术依托,各业务司局和有关直属单位共同参与的信息组织机构体系。地方各级农业农村信息组织机构日益健全,目前全国各省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都设置了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及信息中心。2019年全国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设置承担信息化工作的行政科(股)或信息中心(信息站)等的事业单位占比75.5%。

2.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8年底,我国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4%,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农村网民规模达2.22亿,农村每百户有计算机和移动电话分别达到29.2台和246.1部,提前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截至2020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39亿户。农业遥感、导航和通信卫星应用体系初步确立,适合农业观测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六号”成功发射。物联网监测设施加速推广,应用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累计超过1.5亿亩。

3.农业农村各行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服务不断完善。“金农工程”建成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国家农业科技数据分中心及32个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开通运行33个行业应用系统,建成覆盖18个主要农产品的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农业农村部政府门户网站等建立权威的“一网打尽”式农业农村信息发布窗口,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此外,截至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系统各单位设立政务新媒体共23个,其中入驻微信公众号9个,新浪微博1个,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13个。

4.农业农村生产信息化扎实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整合优化农情调度系统,形成全国统一的农情信息调度平台。实施园艺作物数字农业试点,2018年在重点县采集跟踪30种蔬菜42个产品的生产信息。持续推进“畜禽规模养殖信息云平台”和“数字奶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平台信息服务延伸至养殖场户。水产养殖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深入应用。

5.农业农村经营网络化稳健发展。农村电商快速发展,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电商生态体系逐步建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截至2020年6月,已培育快递业务量超千万件的“一地一品”项目23个,在全国支持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00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超13万个。

6.乡村信息服务体系日趋优化。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每个行政村建设益农信息社,有效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服务,让农民进一个门办样样事,也成为政府收集社情民意的“传感器”。截至2020年6月,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2.4万个,累计培训信息员106.3万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1.1亿人次,开展便民服务3.1亿人次。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及時准确的信息是调整结构、应对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但我国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农业专用传感器短缺,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信息采集、分析等手段落后,市场和科技信息难以快速、准确、有效地送到农民手中,传递失真、传输缓慢、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2.信息资源不足,缺乏共享机制。一方面,我国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仍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对信息的需求,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另一方面,涉农信息由不同单位归口管理,在各单位间甚至在单位内存在信息分割,资源采集与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等问题。不仅信息资源总量不足,而且资源投入效益和资源共享、利用率都较低。

3.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低,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农业农村数字产业化滞后,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开发利用不足,“数字鸿沟”问题更是加大了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难度。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

三、促进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心任务。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这些论述为我们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为推进信息化发展及应用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提出了工作要求。

(一)推进信息化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应用

1.推进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发展。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全面深度融合与应用,实现对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与智慧化服务,引领驱动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支撑乡村产业科学发展。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乡村加工品、休闲农业上行和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下行的双向流通通道,深入推进鲜活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扶持农村地区通过电子商务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大数据挖掘分析服务,指导生产、促进流通、引导消费。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

3.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大力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升级改造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普及信息便捷服务。推进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信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农村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农户基于互联网进行创业创新,推进远程医疗、金融服务进村等信息服务。

(二)推进信息化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应用

1.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平台。整合农业院校、农广校、和农技推广服务等线上资源,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开发移动培训App系统,让农民足不出户学到需要的知识,提高培训效果。

2.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创新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竞赛,宣传推介农民适用的移动终端和App软件,为广大农民提供实时、精准、适用的指导和服务。

3.开展农村基层人才信息化知识培训。重点抓好大学生村官信息化培训,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信息化进修、培训,促进农业农村系统的人才和知识的更新,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信息化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应用

1.强化农业农村系统政府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建设和运营力度。及时传递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规等信息,通过论坛、网上信访、领导信箱等互动渠道,加强政府与农民的交流,及时掌握农民思想动态,提供针对性指导和服务。

2.建立健全信息化宣传及传播平台。选定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先进文化主题,结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资源优势,形成强有力的宣传网络,对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健全信息传播和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核心价值观传播。

3.加强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边建设、边运行、边服务,让广大农民享受广泛的文化信息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

(四)推进信息化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的应用

1.开展乡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促进大数据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预警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定量化、精细化,生态环境信息服务多样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为乡村社会可持续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保障。

2.促进物联网在乡村生态环境监管中的应用。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增强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环境监管手段,加强环境信用监管,推进生态保护监管。

3.建立健全乡村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系统,全面推进网上办事服务,提升信息公开服务质量,拓展政府综合服务能力。

(五)推进信息化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的应用

1.完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党员领导干部的网络信息意识,使农村党员干部了解网络、学习网络和运用网络,提升基层党员网络基础知识、语言运用、舆情分析、危机处置及政治参与等能力。把信息化方面的基本能力作为党员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列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上岗履职尽责的必备条件。

2.建立健全基层“三农”舆情监测系统建设。及时收集、梳理、提炼网络舆情信息,为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主动性。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网络为民意表达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基层干部要虚心接受网民的批评监督。加强网上信访建设,推进信访工作变革,畅通和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促进网络信访工作规范化,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3.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网络化建设,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架构模式,通过“网络支部”等方式,抢占信息化党建新阵地,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新时期党员流动性大的管理和服务新方式,把现代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到发展、教育、服务和管理党员的各个方面。

四、结语

信息技术发展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实施乡村振兴必须紧抓信息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加快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全面深度融合态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总目标,把握总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中心任务方面的应用,为乡村振兴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信息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订阅信息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展会信息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