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设计在家具中的运用
2021-05-07施若雯
施若雯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门类逐渐丰富多元化。家具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使用时间最长的产品类别。消费者对于家具的需求不再单纯满足于功能层面,同时对于情感层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产品不仅需具备必要的功能性,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人情味。传统冰冷的工业产品已经很难适应人类生活生产需求,“后现代主义”更加强调对于人文方面的关怀,通过产品的情感属性以平衡高科技产品为人们带来的疏离感。
1 无意识设计概念
1.1 什么是无意识设计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成分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无意识”(Without Thought)也称为“下意识”“潜意识”,是一种直觉式的反应,因此又叫做“直觉设计”,是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如今消费者面对新产品时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被动地接受时,他们需要不断适应产品所具备的功能,甚至改变平时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适应负担,增大了产品与用户间的疏离感[1]。无意识设计则是一种从用户的日常生活行为出发,强调服务于人、减轻设计为人带来适应性负担的设计,无意识设计通过对用户日常下意识层面行为举动挖掘进行设计,人们对于无意识层面的感知往往较弱,具有含糊不定以及动态多变的特点,常常无法明确做到对于自身内心需求的正确感知,或无法准确形容出自己需要什么,但当产品与用户无意识层面需求相对应时,用户会觉得倍感亲切并惊喜道: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要求设计师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观察拆分,以及多学科的融合进而对用户心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来完成“无意识需求”向“有意识设计”的转化。
1.2 人文关怀概述
所谓人文关怀,即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充分重视“人”的需求,充分考虑用户生理和心理、社会的文化与情怀及科技与情感等因素条件下“以人为本”的设计。用户往往是感性的,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常常感性成分作为主导因素超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分析,这说明了产品设计中人文关怀情感的重要性[2]。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思想也随之发展,其发展轨迹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论不谋而合[3],此学说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包括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文关怀即在产品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产品与用户心理需求层面的关系,正如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约翰所说:“人类正往高技术和高情感两个方向发展,每一种新技术都应该以相应的高情感作为补偿”[4]。只有在产品满足人类心理需求,为人带来一定的情感寄托,人们使用的舒适度才会得以提高,产品才能够长久生存。
1.3 无意识设计在家具中的必要性
将用户需求层次划分为外显层与内隐层,则“有意识”层面对应用户需求的外显层,“无意识”层面对应用户需求的内隐层,如图1所示,有意识设计是立足于人的显性需求主动进行艺术想象,强调功能的必然性,而无意识设计立足于人的隐性需求,强调功能的契合性[5]。
图1 用户需求层次对应关系
就现存家具市场而言,多数家具设计仍是千篇一律的从家具产品功能附加以及造型上的变动来进行改变,设计仍停留在用户的“有意识”层面,缺乏与用户间的情感交流,无法从本质上真正打动用户。而深泽直人认为“环境引发行为”,以深泽直人为代表的无意识设计总体逐步趋向于简约设计风格,一方面能够通过简洁清晰的视觉语言与用户进行交流,不易造成产品所承载的信息过载,对用户造成视觉干扰;另一方面,好的产品是无需多余说明一眼便知如何使用的,产品造型不再是单一的装饰用途,同时也作为了一种表意的语言形式存在,简约的产品形式能更为直观清晰的表达产品含义[6]。
他所推崇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无意识设计通过对用户自身“无意识”层面行为的剖析,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挖掘用户潜在痛点,思考能够用什么方式来对它进行改变,不同环境下所提出的设计需求也不同,通过不同的设计需求完善自身的设计方案及理念,为人们带来良好的产品使用体验。在无意识设计层面它不单是一个个体方面的设计,同时也是一个整体环境系统的设计,产品的设计角度不单从产品自身出发,同时也需从生活角度出发。
2 无意识设计方法
2.1 无意识设计方法理论
由深泽直人所提出的无意识设计所衍生出的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具有以下几个步骤:观察行为、提取行为、分析行为、解决方案、设计产品。
图2 无意识设计方法
步骤1,观察行为。观察用户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举止。
步骤2,提取行为。根据所记录的无意识行为进行删减提取,选择具备适配性的行为。
步骤3,分析行为。分析用户无意识行为的成因及痛点。
步骤4,解决方案。针对用户无意识行为提出产品解决方案。
步骤5,设计产品。依照解决方案进行产品进一步完善设计。
2.2 无意识方法理论在家具设计实例中的运用
深泽直人说:“在日本,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物体本身更重要,物体是构成和谐的一部分,我开始停止仅是有趣的外形构想而开始考虑物体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无意识产品设计时要对生活环境具备一定的敏感性,体会行为细枝末节带来的使用感受,时刻关注人-机-环境三者间的关系。产品需要与所处环境进行融合,不显突兀,例如图3所示带放置饭勺功能的电饭煲,首先通过观察人们在生活中的无意识行为提取了在盛饭后通常需要把饭勺另外放入一个碗中或是想要放置一旁的行为需求。针对这一需求,设计师在电饭煲的盖子顶部设计了凸起的置勺位,利用人们的无意识行为解决了在盛饭后置勺不便这一痛点,人们能够毫无障碍的获悉该置勺位的使用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电饭煲的基本外显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内隐需求。
Alberto Alessi曾阐述:“真正的设计是要打动人的,它能传递情感、勾起回忆、给人惊喜;好的设计就是一首关于人生的诗,它会把人们带入深层次的思考境地。”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公司设计了一款以老式排气扇为造型的CD机,下端连接一根拉伸,在用户进行使用时会依据下意识反应拉动拉绳使CD机运作起来,如图4所示,伴随着“咔哒”声,音乐仿佛随着风一般吹出来,在复古与现代中找到情感衔接点,通过产品自身交互性唤醒人们旧时记忆,激发用户情感体验。
图3 可置饭勺的电饭煲
图4 壁挂式CD机
3 结语
无意识设计并非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而是针对性地对目标人群的生活规律和习惯进行调研,深度分析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以及经验行为,在产品中以适当的元素为引导或者暗示,使得产品“自己会说话”[7]。无意识设计,即剥析出那些已经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潜藏于无意识中的图形、符号等视觉语言元素,并将其运用到设计中。通过产品造型以及操作模式等,将其更自然的融合到人们的感官体验中,使用户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接受到产品需要传达给人,或者用户自身所需要猎取到的信息[6]。因此,受众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并理解无意识设计,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无意识设计理念的家具自然而然的融入进人们的生活,顺应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更好的生活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