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调研及发展对策

2021-05-06周汝琴王永慧唐明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盐城发展对策建设

周汝琴  王永慧  唐明丽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撑农民创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地察看、调研走访等形式,对江苏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企业集群、产学研合作、科技应用服务等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分析,发现其在园区规划布局、管理服务、創新主体、示范引领作用和资源整合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从优化园区发展布局、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示范带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创新资源等5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地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对策;盐城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4-0220-05

作者简介:周汝琴(1973—),女,江苏盐城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工作。E-mail:cnzrq@163.com。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践行“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的重要载体[1-2]。

当前,江苏省盐城市面临多个国家级战略叠加机遇,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纳入中心区的唯一苏北城市,盐城站在了更高层级,更大格局中。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盐城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为新的时代坐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遇,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特色产业绿色发展道路,做优园区载体平台,突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导向,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整合大量的项目、资金、科技资源投入农业园区建设,切实增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自觉,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之产业兴旺,不断提高盐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盐城特色、全国领先的农业园区发展之路。

1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成效

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创新资源,通过建设新农村创新创业、农民职业培训、新成果展示示范及推广等平台,使其成为推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3]。

2000年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其他五大部委,启动开展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2008年江苏省启动建设省级农业现代科技园区。2016年盐城市开始组织认定地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获认定国家、省级、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共20家,其中大丰区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1家,响水县正在积极争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盐都区、大丰区、东台市、响水县、城南新区共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家,东台市、大丰区、盐都区、开发区、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响水县共建成市级园区12家。大丰区盐土高效农业科技园入选国家、江苏省农业科技园,东台滩涂现代农业科技园、响水现代农业科技园入选省级、地市级农业科技园。2019年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亭湖区等5个县(区)已申报省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各县(市、区)均有分布、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明显、科技示范带动较强的区域发展格局。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为主要模式,其中政府投资占52.4%,企业投资占47.6%。盐城市以企业主办或企业与科教单位联合主办的园区运营主体仅有4家。

盐城市农业现代科技园区在地市、县(区、市)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建设工作推动下,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全市17家园区共完成投资4.16亿元,建成核心区686.67hm2、核心示范区2186.67hm2,2018年总产值达到4.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8亿元、利润4806万元。2017年市聚力创新十条政策专门对大市区2016年获批的省级、地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分别奖励20万、10万元,射阳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本级财政同时进行相应的资金配套,为园区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1.1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各园区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例如位于大丰区的江苏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以盐土农业为主导;省级园区中,盐都以林果花卉为主导,东台沿海经济区和东台市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以滩涂农业和果蔬为主导,响水现代农业科技园以西兰花产业为主导;市级园区中,东台五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稻米加工为主导、大丰大桥现代农业科技园以蔬菜和畜禽养殖为主导、盐都楼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盐都泾口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以林果花卉为主导、开发区以农业装备为主导。东台的西瓜和青椒、大丰的大蒜油桃和花卉、盐都的番茄和草莓、响水县的“响水西兰花”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颇具口碑、在业内占据较强市场实力的盐城乃至江苏的重要农业产业。通过科技要素的提升,各园区加强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其中,大丰国家园区发展盐土种植、海涂养殖、盐生植物精深加工、农业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实现年产值120多亿元,辐射带动园区周边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多亿元。响水农业科技园区以西兰花产业大力发展育苗、加工、仓储物流和冷链销售等,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为6万m2的蔬菜工厂、3万m2的智能观光温室大棚。东台市现代农业科技园逐步形成了西瓜—大白菜—莴苣、西瓜—水稻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设施农业规模占比达85%,辐射带动瓜菜种植面积0.67万hm2以上。

1.2企业集群初步显现

坚持龙头引领,着力培育以涉农企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17个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共入驻企业50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地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9家、规模以上企业9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2家、地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41家。位于大丰区的江苏盐城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入驻企业达到423家,其中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8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6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65家。园区既建成以江苏宝龙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银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本土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又先后引进了江苏大地九丰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浙江银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粮食集团、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大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到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中,为盐城市园区快速高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全市17家园区已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99个,其中大丰国家园区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科教单位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933.3hm2;亭湖园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有“中国湖羊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盐城联合创新中心”;东台农业科技园区与吴明珠院士合作成立东台西(甜)瓜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十几家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建有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吴明珠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滨海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等开展合作,建有国家级农民培训基地和园区培训中心;响水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开展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以及全国首家西兰花产业研究院;建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合作,建成研发中心1500m2;盐城城南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中国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南京林业大学科教合作基地、江苏省林业良种示范基地;盐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合作,建成盐都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组培育苗中心和省级科普展示基地等科技平台。

1.4科技应用服务成效显著

着力提升园区创新基础条件,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配套建设。17家园区共建有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8家、地市级企业研发机构25家,建有检测中心等公共平台41家、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15家、便利店2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4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引进或培育新品种322个,推广新品种183个,申请动植物新品种5个,获认定动植物新品种9个,申请专利211件,获授权专利143件,申请软件著作权2件,制定技术标准、规程27个,形成新产品33个、新装备104套、新工艺技术53套、商标457个(其中知名品牌、驰名商标25个),获批无公害产品235个、绿色产品72个、有机产品23个,推广应用面积超1.2万hm2,就近吸纳劳动力就业6.7万人。园区已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重要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农民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东台省级农业科技园新建农业智慧大数据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园区农产品质量溯源覆盖面超80%。园区依托江苏翠源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市岭松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等精深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就近就地吸纳劳动力就业3000多人,直接带动1万多农户增收,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增长超10万元,带动农民年增收超500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响水园区通过同创园,对种植西兰花的低收入户实行“三减两落实”帮扶措施,落实保护价收购和贴息贷款,带动园区内及周边低收入农户实现稳定增收。一批知名品牌获得较为显著的影响力,“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建湖青虾”“响水西兰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射阳大米”入选2018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粮油榜。

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2.1园区规划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科技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农业科技园区在空间分布、产业布局上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农业科技园区基本上以各镇政府和企业的自主开发为主,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层次低,缺乏顶层设计。各建设主体在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时,对园区的功能定位、运作方式、高新技术项目的选择等方面缺乏前瞻性论证和深层次布局,对周边农产品需求及消费市场情况掌握不清,导致自身长远发展的阶段性计划制订不够成熟,造成部分园区产业结构趋同,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不显著,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

2.2园区管理服务有待加强

各类园区尤其是地市级以上園区,虽然都相继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和发展公司,但由于大部分园区都为镇村、街道和园区一体化运营,内部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和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园区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能力有待提高,普遍存在重争牌创牌、轻保牌用牌的现象。部分园区管理较为松散,以土地流转、发包给种养大户投资建设为主,自主经营、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服务方面,还有5家园区尚未建有检测中心等任何科技公共平台,建有星创天地的仅有5家,建有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便利店的园区仅有8家,园区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及管理、农产品安全及质量追溯、农业机械化利用等方面不能提供专业化平台和服务,造成园内名特优产品不多、劳动率不高。

2.3园区创新主体实力有待提升

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尤其缺乏高质量的企业主体。全市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仅占16.5%、国家高企4.6%、规模以上企业18.7%、农业科技型企业10.6%,建有省级、地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的企业仅占8.6%,建有长期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企业占19.7%,企业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只有38家、立项数59项,普遍缺乏自身研发能力较强、对区域产业发挥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

2.4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园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水平仍须进一步提高。个别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园区内的主导产业仍停留在种植养殖等效益较低的一产阶段,育种育苗、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三产服务、现代营销、物流电商、休闲农业等绿色生态高效的全产业链发展能力不足。园区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引领功能弱,对新产业和新业态的集聚效应不够,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强,支撑区域发展显示度不高,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的作用不够到位。

2.5园区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大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周期长、回报慢。目前,全市科技部门对农业科技园区并无专项资金支持,各级财政也无专项经费配套。各园区建设主体对园区前期运行投入热情高,但后续运营乏力,园区建设所需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得不到有效保障,园区得不到长期稳定发展。须加大招引培植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大力度引进科教资源,深化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支撑,特别是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贷款政策、社会投资政策和人才政策等。

3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科技园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撑农民创业、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在2017年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在培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功能作用[3]。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是当前盐城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2020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实现全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的部署,结合各县(市、区)现有基础,针对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提出建议如下。

3.1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布局

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与全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相衔接。按照中国共产党盐城市委员会、市政府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指示要求,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和盐城市“两海两绿”等重大战略实施,根据各县(区、市)的发展阶段和资源要素,立足区域产业布局和生态定位,对园区进行分类建设和指导,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差异化错位发展,明确园区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发展规划,细化阶段目标任务。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应分别侧重于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创新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新兴农业产业体系培育[4-5]和解决区域农业发展瓶颈、制约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等方面发挥主体功能作用。强化对薄弱地区园区发展的指导,推动加大整改力度。加强与江苏省科技厅和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的沟通对接,邀请产业和规划专家,共同对各园区的下一步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把关指导。

3.2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要求,创新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探索推进园区政企分开,设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建设发展公司。管委会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事业和日常管理工作。园区平台公司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广泛合作,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动园区加快建设。搭建“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强种苗繁育、农机作业、检验检测、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物流链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涵盖农民技术培训、企业孵化培育、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等一体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6-7]。依托“互联网+”建立在线服务和网上交易中心等数字化服务系统,整合区域内各园区信息资源,将产品销售信息化和技术协作网络化融为一体,提高科技园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园区内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劳力等入股合作社或园区发展公司,提升园区联农带农能力。

3.3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创新能力

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挥项目资金导向作用,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园区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群,使园区成为真正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集聚区;加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等建设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自主研发能力,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以“中字头”“国字号”为重点,加大省内外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企业招引力度,特别是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智能化农业生产、信息管理服务等企业的招引,加快高效农业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粗延长园区产业链[8]。

3.4强化示范带动,进一步发挥园区创新引领作用

创新完善园区核心区、示范区和技术辐射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提升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生产中各资源要素的效率。加强产业链中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开发,壮大龙头企业,增强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能力。产前重点突破新品种引进、研发和推广;产中重点突破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生产;产后重点突破鲜活农产品分级化、净菜化、包装化上市和现代物流及营销。坚持高、新、龙头带动的基本原则,提高农业产业链中高新技术的贡献比例,实现全产业链升级和快速转化[9]。进一步明确园区主导特色产业,按照“一园区一主导产业”,强化品牌创建,推动园区农产品“两品一标”的认定认证,形成具有品牌优势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园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索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带动园区内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3.5推进要素集中,进一步向园区集聚创新资源

(1)集聚各类科教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园区集聚,建设面向市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技术转移交易机构,促进先进原创技术成功落地。(2)着力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深化与一流农业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招引领军型农业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农业创新团队,选派学生在园区企业實习,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打造本土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10]。采取帮助入园企业聘请科技副总、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为园区科技创新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3)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苏北科技专项资金的作用,引导性项目向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内企业倾斜,支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补助项目优先支持园区内农业科技型企业、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奖补[11]。加大地市、县(市、区)落实聚力创新十条政策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奖补政策实现县(市)全覆盖。加大园区社会化资本投入力度,整合使用各类资金向农业科技园区倾斜,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及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园区,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然然,王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9-14.

[2]张小甫,赵朝忠,符金钟,等.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2):34-36.

[3]孙宁,李存军,张骞,等.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程及经验借鉴[J].中国农业信息,2019,31(3):27-38.

[4]黄波胜,孔岩,张国灿,等.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8):157-162.

[5]袁波,高凯,王善虎,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力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3):1-4.

[6]朱学新,张玉军.农业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9):72-76.

[7]钱政成,吴永常,王兆华.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2):158-163.

[8]还红华.农业科研单位试验示范基地集群效应的分析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6):29-32.

[9]饶华敏.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6):99-103,151.

[10]赵黎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形成机制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5):65-68.

[11]谢玲红,吕开宇,夏英.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0):201-206.

猜你喜欢

盐城发展对策建设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