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2021-05-06毛建云
毛建云
摘 要: 问题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及意识,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本文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培养;激励;引导;敢于;勤于;善于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学生在课堂气氛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谈、 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一种良好氛围,也是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
一、营造氛围,还学生敢问的“胆”
创造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提问。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和赞扬。手势的肯定与引导,眼神的默许和交流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极其简单,甚至你认为幼稚可笑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说明白提问对学习有良好的帮助,只要他们能有问题提出,都应该带头给他以热烈的掌声。所以,课堂上我们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轻抚的动作都是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能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师平等善待每一个提问的学生,就为他们“敢问”打下良好基础。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全心投入,从而由以前的怕问、不问转变为敢问,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二、激励引导,重植学生勤问的“心”
小学生学习中不愿“问”,主要是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励引导学生,让他们想问、敢问、勤问。比如在教学测量土地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让学生把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一开始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就引导激励:“谁可以提出问题,就证明他已经弄懂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会儿到操场实践操作时就让他第一个试试怎么样测量。”经过这样的激励,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班内“问意浓厚”:为什么要确定一条直线?为什么要使用标志杆?”经过这样的引导与训练,学生问的兴趣来了,逐渐养成“不耻下问”的勤问习惯。
三、教给方法,武装学生善问的“脑”
学生敢问、勤问、更应会问、善问。要提高学生“问”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与善问才是具备真正学习能力的标志。针对学生的不会“问”,我们应该从大脑深处教会他们问的方法。首先是教师问的“言传身教”。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教师可让学生分两步提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什么来试商?”“试商中商与除数关系怎样?”(把除数变大,商就可能变小,把除数变小了,商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商小了需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时则商要调小。)这问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又为新知的理解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會学生问的“地点”。学习中,关键是学生在什么地方找疑点去问。因此,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法则、性质的推导与结论处、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处;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寻找疑点去问。如教学“年月日”时,有一位学生就问:“课本为什么说通常四年一闰,这通常两字可以不用吗?四年一闰是肯定的,为什么仍然要加上通常两字呢?”我带头给他以掌声,称赞他是个眼明心细、积极探索的孩子,相信这必将引起他对“问”的兴趣。最后,要教会学生问的“技巧”。万事开头难,相信一开始时学生提的问题不够准确、质量较差,只停留表面、十分肤浅。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在寻找疑问时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样”这类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疑”,从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深的效果。如教“亿以内数的读法”时,一位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为什么只读一个零?”这样的“问”就问得有价值、有深度,从而让学生感到困惑,激励他们思考、合作、探索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看、多说、多问、多思考、多合作、多表达,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相互质疑的好习惯,从而启发其思维,点燃其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与疑问的空间,从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广东省惠东县多祝永和小学 51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