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1-05-06梅李军

银行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发行科创科技

梅李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释放了新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创新提速升级的明确信号。作为国家层面服务三农制度安排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如何增加農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性金融供给, 助力补齐农业科技创新短板,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政策性金融支撑,是其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我国农业插上了科技创新的“金翅膀”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科创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的高低。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农业科创规律,强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加速科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插上了科技创新的“金翅膀”,从过去增加要素投入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由传统的资源依附型向科技依附型转变,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国家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先后印发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内容涵盖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以及应用研究,要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完整链条。以农业产业为主线,系统部署农业基础和前沿技术的原始创新,鼓励农业科创“无人区”领域的探索研究,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农业科创平台,加快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发展,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建立从研发到市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科创体系,“环环相扣”布局创新链,形成创新合力,有效降低农业技术对外依存度,科技支撑明显增强。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业科技创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动能。一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广泛渗透到农业领域,以云计算、5G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重塑农业发展方式, 让信息多跑路,让劳动力少跑腿,数据赋能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据—知识—决策”为主线,国家突破了天空地一体化农业智能感知与诊断关键技术瓶颈,研发了一批数据驱动的智能作业装备,加快了农业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二是大国博弈、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外在压力倒逼中国加快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抢占农业科创制高点。针对农业“卡脖子”领域,强势推动智慧农业、生物种业自主创新,重点围绕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以及绿色、低碳、生态化技术的集成应用进行研究,组织开展畜禽良种、大豆和玉米技术攻关,大力实施强筋弱筋小麦和优质稻米等绿色良种育繁建设。三是产学研用的结合日益紧密。面对耕地、水等资源约束以及农业供求结构失衡的困境,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创分工格局,突出实践应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通一系列农业科创堵点,推动农业科创成果的落地转化,极大地缓解农业生产技术“贫血”压力。

涉农企业科创水平呈现强大活力。涉农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研发者,又是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还是技术外溢的受益方。近年来,涉农企业牢牢把握住农业产业发展脉搏,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入水平明显加快,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比重增加。涉农企业充分发挥研发热情高、成果贴近市场的优势,积极参与或主持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重大专项课题,树立研究成果导向,将科研成果“确权”给科研人员,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共享农业科创红利。在涉农企业科创水平呈现强大活力的影响下,产业链、创新链的结合日趋紧密,农业科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一大批科创性农业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约束条件

担保措施难以落实。农业科创项目基本都要求抵质押或保证担保,而以技术、专利等“轻资产”为主的农业科创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普遍面临抵质押物难以落实的困境,抵押物折现率偏低的现象也存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等担保方式在制度和操作规程上还不够规范和明确,存在变现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专业担保机构要求多,担保费率高,可担保额度低。信用担保机制缺失,大部分地方政府基本无相关增信措施,也使用大数据等现代化增信手段,导致无法获取融资或融资规模有限。

产品服务缺乏竞争力。一是产品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信贷标准化和客户差异化存在矛盾,结合农业科技创新实际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偏少,建立在基础产品之上的营销产品过细,且互相之间边界模糊,产品用途限制过多,期限错配问题比较突出,无法快速适应市场变化,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需要。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加剧了风险传递。由于信息不对称,通过征信、天眼查等查询手段存在滞后性、局限性,尚未建立一个涵盖市场、行业、地区、企业等多维度信息采集、分析、判断的综合性风险预警体系,农业科技创新风险防控压力不容忽视。三是面临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双循环新格局下, 商业银行调整较快,充分利用其在客户准入、产品服务、审批权限等方面的优势, 提供个性化金融需求,逐渐进入三农领域,优质农业科创客户正成为商业银行的主攻方向,农发行固有的信贷领域面临被挤压和蚕食的风险。

风投机制不完善。由于农业科创存在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性,加之科创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企业参与农业科创的难度偏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农业科创型企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缺乏经营性现金流,更增加了研发投入难度。同时,部分“卡脖子”领域的农业技术研发具有一定的行业风险和创新风险,短期内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迅速获得商业资本的支持。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及风投机制不完善,社会资本较少参与设立支持农业科创的风投基金。在政府“减收、增支”的当下,较少有政府部门牵头成立某种形式的信用担保基金或采取财政补贴支持,以缓解农业科创企业融资困境。目前,农发行出资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尚未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直接股权投资、设立子基金和投贷保贴联动支持等方式有待试点。

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优势,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步伐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步伐,农发行需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要求,切实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 加大农业科创领域信贷投放,促进农业科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夯实国民经济循環的农业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前瞻性研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密切跟踪国家政策走向及农业科创市场走势,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判,积极跟进农业科创产业前景和行业基本面研究,关注最新农业科创成果的转化和示范应用热点,从更高层面、更广视野强化对农业科创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同时,将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纳入农发行2021~2025年发展规划,为基层行业务拓展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路径指引。

积极与政府、龙头企业等合作。一方面,加强与农业农村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的沟通汇报,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制定,采取项目推介、联合发文、签订协议等方式深化战略合作。另一方面,强化高层对接,密切与大型优质农业科创企业合作,发挥融智、融资作用,当好地方政府的金融顾问,引导政府在出台农业科创政策时运用政策性金融思维,努力将政府视角的“投资项目库”转化为金融视角的“融资项目库”。

吸收和借鉴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借鉴扶贫实验区的成功做法,设立农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在客户准入、评级授信、利率定价、担保要求等方面给予适当宽松的政策和专项支持。同时,总结支持农业科创好的做法,借鉴金融同业的成功经验,形成支持农业科创的最佳实践,在全系统推广应用。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适应农业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着力打造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顺应农业科技创新专业化、产业化的趋势,量身打造支持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等一系列体现农业科创特色的信贷产品,增强产品的综合性,提升贷款用途的复合性,延伸农业科技创新前端和末端的信贷支持范畴, 根据农业科创项目周期和承贷主体的综合实力灵活确定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贷款要素,探索适合发展前景好、信用等级高的农业科创企业的信用贷款方式。

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拓展抵押物空间,探索将商标、知识产权等纳入抵押权范围,大力推广以政府定向补贴收益权、财政直补资金、碳排放权等特种经营许可权为标的的抵押担保,推行“龙头农业科创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链式担保、联合担保方式,开展农业生产设施抵押,盘活各类三农经济资源,拓宽第二还款来源渠道,有效缓解农业科创项目担保不足的矛盾。

以市场化为导向,围绕现金流打造核心业务能力。一方面是发掘现金流。农发行要充分研究农业科创项目的运营模式,积极开发项目经营功能,不断挖掘项目自身所能创造的现金流。在农业产业园区项目中,包含着较多的经营功能,能够实现项目自身的现金流平衡。对于准公益性项目,积极挖掘项目的公共服务功能,通过提供收费服务来覆盖成本。另一方面是设计现金流。对于农业科创项目自身收入有限的情况,应围绕项目设计综合性现金流,将与项目相关联的收入纳入承贷主体的综合收入。对一些具有财政补贴或支持的农业科创项目,探索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结合支持,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并在农发行设立专户。

强化风险监测。从源头上注重风险防范,关注农业科创领域风险交叉感染,综合评估客户的市场、信用、流动性风险,通过整合内部各信息应用系统,与外部的征信、税务、司法等机构开展数据合作,建立统一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总结风险演变规律,探索适用于农业科创项目的风控模型,实施精准贷后管理,适时提高风险容忍度。

助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打通资金链、产业链,支持农业创新发展。配合国家三农政策,优先支持事关国家农业产业安全和“卡脖子”重点产业链,积极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替代,打通农业科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瓶颈;重点支持农业科创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整合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条各环节融通创新;大力支持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的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重点发力,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发展乡村产业,帮助农民增收。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把农业科创助力产业帮扶摆在突出位置,在脱贫地区大力支持特色乡村产业发展,用科技创新重塑茶叶生产、中药材种植等影响大、效益高、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让数字“说话”,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民拓展增收空间。

助力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农发行要服务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农业遥感、5G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先进农机装备在土地中的应用,推动劳动机械化、生产信息化进程,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等项目,全面激发土地活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同时,把解决好农业“芯片”——种子问题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来抓,重点支持种质资源保护、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深化与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的合作,助推国家种子基地建设和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促进生物育种等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贡献农发行力量。

建立风投机制

农业科技创新的独特性要求农发行牢固树立金融安全底线思维,提高风险管理前瞻性,建立风投及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加大逆周期托底力度。

根据农业科创企业的特性提供相应的资金供给方式。鉴于农业科创企业“轻资产”特性,探索主导或参与发起农业科创产业风投基金,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子基金方式予以支持;深入挖掘农业科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各类金融需求,提供覆盖全链条的多方位、广覆盖、一体化金融服务,打好“投、贷、债、证、险”组合拳,加强不同业务品种之间的协同,实现对农业科创主体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闭环管理。

建立农业科创项目风险补偿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运作原则,引导政府建立由其主导的扶持农业科创基金、担保基金,由地方政府出资和有贷款需求的农业科创企业按比例缴纳资金组成,用于农业科创项目风险补偿。

充分发挥农发行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更多地流入农业科创领域。深化农发行与银行同业合作,对重大农业科创项目由农发行牵头组建银团贷款,或由农发行提供批发贷款给银行同业,在优先保障实际用款人资金可得性的前提下,与合作银行约定转贷利率上限,确保实际用款人资金使用成本不高于当地同类产品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促进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有效结合,扩大风险共担半径。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农发行科创科技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农发行珲春市支行开展学习“最美农发行人”活动
靖宇县农发行积极开展健身活动
农发行抚松县支行5亿元贷款支持棚改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