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
2021-05-06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幼儿园 王 帅
目前,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游戏被广泛应用。游戏化活动可以使幼儿将游戏、学习和实践三者结合,促进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基于游戏既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天性体现的现实思考,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利用游戏化的艺术活动来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效果,以此激发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幼儿美术学习
3~6岁阶段是想象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深刻认识到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
在幼儿园中,仅靠老师的一句“来吧,我们们一起来画画”很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在美术游戏中,如果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画画,孩子们会更积极、专注于绘画。
1~3岁幼儿在社会发展中,开始有和同龄幼儿建立“玩伴”关系的欲望。如果有朋友陪伴,他们会很乐意参加绘画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幼儿可以相互合作一起画画,一支彩笔和一张白纸可以玩上一整天。
运用游戏化教学提升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㈠教师合理引导,保持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同时有效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目前,很多教师在画画时会采取“手拉手”的教学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幼儿形成“画葫芦”的心理状态。
当幼儿想画一个东西,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它时,往往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老师,我不会画。”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需要用更多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和仔细观察的习惯。例如,当学习画狮子时,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思考,和幼儿讨论狮子的特征,用图片或书籍加深幼儿对狮子的印象,甚至可以带幼儿去动物园观看,增强幼儿表达绘画内容和构图概念的欲望。
教师要给幼儿更多的心理灵感,比如狮子头是什么形状,圆形还是矩形?鼻子是什么形状?引导幼儿用基本形状来描绘“狮子”。基于绘画对于低龄幼儿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捏黏土”的游戏,让幼儿感知基本形状,并用黏土来表现“大狮子”,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㈡创设自由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发挥创造
绘画本身就是一个即兴创作的过程,而坐在固定位置上绘画只能说是在学习一种技能。在任何时候和环境中,如果幼儿有绘画的冲动,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给予支持,而不能破坏幼儿的绘画环境。
4~5岁、5~6岁幼儿更喜欢水彩画,但对于他们来说画水彩画并不容易,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玩“意愿画”的游戏,如印画游戏、镶嵌游戏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教学环境来引导,例如“树叶印画”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想象——秋天来了,树叶施展出变色的魔法,有些叶子变黄了,有些叶子变红了,小朋友们的树叶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教师通过行为引导:“看,树叶飘进大海里,变成了蓝色的;树叶飘进了土地上,变成了棕色的……”以此让幼儿将物体与色彩联系起来,锻炼幼儿辨别和区分物体的能力,让活动更具有趣味性。
教师将树叶刷上水粉颜料,放在纸上用手压按,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棕色的树叶。幼儿在这种模式下能更快融入美术学习,激发起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幼儿需要的是多样化的、能自我展示的空间以充分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兴趣,这样的美术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㈢鼓励幼儿展示自我,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
游戏化绘画教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发展了社交能力,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幼儿绘画在于兴趣、思考和创造,而不是技巧。适当的鼓励会让幼儿觉得自己的画被认可和喜欢,并能激发幼儿不断学习美术的兴趣。
孩子们把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后,可以衔接一堂手工课,让他们自己制作画框保存画作。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艺术学习。画框制作可以采用废旧纸壳或者树枝等材料,通过剪裁和贴画装饰,以及涂色等变成一个画框,教师辅助幼儿进行四个边角的定位,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表扬与赞赏幼儿——“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让幼儿心中萌生出充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让幼儿带着上课的成果回家,得到家长的赞赏和支持,以此可以更好地维护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幼儿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将其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通过美术活动传授美的概念;创造一个特定的美术学习特定游戏环境,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美术技能;重视学习兴趣,优化绘画环境,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充实课堂并激发幼儿美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