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理念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2021-05-06张春娘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火烧云自然段词语

张春娘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福建三明 365000)

引 言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是,面对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从字、词、句、段、篇中选取合适的语言训练点展开教学呢?对此,本文对“语用”理念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一、找出易错的生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1]。同时,汉字又是最复杂的文字,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成,甚至笔画长短一变就成了另一个字。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让不少学生感到困难重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出本课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几个生字,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学生牢固掌握音、形、义的联系,达成会认、会写、会用的目标。

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要求“三会”的字共五个。其中“尝”“诸”“唯”三个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自学掌握。但“戎”很容易与“戒”混淆,“竞”很容易与“竟”混淆。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把这两个字作为重点进行讲解。笔者通过字理教学让学生明白,“戎”由进攻的“戈”和防御的“甲”组合而成,这个字与一切军事活动有关,如“从戎”就是参军,“戎马生涯”就是战争的经历,“戎装”就是军装。学生一旦将字义与字的组成相联系,就不会读错、写错,而且能够熟练运用。在“竞”的教学中,笔者先将它与“竟”的字形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不同点,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熟字“竟”的意思并组词,再出示含有生字“竞”的一组词语,如竞赛、竞争、竞技、竞相开放,让学生自主发现“竞”的意思是“比赛、争着”,从而明白在表示“比赛、争着”的意思时,就要用底下是个“兄”字、“口”的中间没有一横的“竞”。

二、注意特别的词语

词汇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备课时,教师应关注文本中一些结构特别、含义深刻,或对表情达意、上下文承接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积累、运用。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第三自然段中有七个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学生找出来后,笔者将它们在屏幕上这样排列展示(见图1),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构词规律:第一列为“ABB”式的词语,第二列为“半( )半( )”的词语,第三列为“名称+颜色”的词语。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分别照样子再说几个相同结构的表示颜色的词。与同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各种奇妙的颜色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出。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朗读,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抄写下来,鼓励他们应用于描述生活中自己观察或想象到的事物的颜色。

图1

三、选取精巧的句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有诗意和美感的句子,其准确的用词、规范的表达、独特的韵味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中的“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两句话,采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富有诗意。“扇”“飘”等动词既写出了树叶的动态美,又表现出树叶的轻柔美;“黄黄的”“红红的”“一把把”“一枚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等叠词的使用,使句子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极具韵律美。

又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中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句话采用“总—分”句式,先概述火烧云“变化极多”,再用四个“一会儿”具体写出火烧云变化多且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富有特色的描绘颜色的词语,带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和节奏感。这样的句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这些句子无疑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语言、仿写内化的好材料。

四、选择典型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皆是经典,无论遣词造句还是段落篇章,只要用心研读,教师就能发现许多精妙之处。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海底世界》的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均采用“总—分”构段方式:第四自然段先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再具体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等海洋生物的不同活动方式;第五自然段先总写“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再从色彩和大小两个方面来具体表现海底植物的丰富多样。这种“总—分”式段落在教材中很常见。此外,因果、并列、转折、先概括后具体等段式在各册教材中都可以找到不少典型的范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与模仿,以使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的构段方式。

还有一些段落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亦不失为指导学生仿写运用的典范。例如,《火烧云》第四、五、六3个自然段,采用相同的构段方式,描述了火烧云的三种形状变化。教学中,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发现三段话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时间词后面紧接着出现了一种动物,然后讲这种动物的样子,最后讲它怎么变化、消失。其次,笔者通过师生问答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和作者的写作特点。最后,笔者启发学生想象:火烧云只有这三种形状吗?——它千变万化,联系你平时尤其是晴朗的夏天傍晚对云朵的观察,想象一下,天空中的云朵还会出现什么动物形状?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仿写要求:现在请你展开想象,仿写文章,开头用上一个表示时间的词,紧接着说出现了什么动物,再描述一下这个动物的样子,最后想象它怎么变化、消失。先在心里说一说,再写到练习本上。因为有了前面的发现、朗读、感悟等环节的铺垫,学生兴致很高,略加思索后,个个都奋笔疾书。学生也像作者一样写了三段,仿写作业十分优秀。

五、关注典范的篇章结构

文章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如何安排详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极具代表性。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颐和园》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一段写道“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一段总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中间四个自然段按游览的顺序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等景点,且每段话的过渡十分自然,是难得的写景范文。

又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老舍的《母鸡》一文,开头写“我一向讨厌母鸡”,结尾写“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中间一个过渡句——“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把两部分内容巧妙地串在了一起,结构多么严谨!

再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丰子恺的《白鹅》采用“总—分”结构,对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的描写详略得当,详写了最有意思的“吃相”,略写了它的“叫声”和“步态”。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的规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使学生学会运用,逐步掌握小学阶段必备的一些篇章结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火烧云自然段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火烧云》的“变”
美丽的火烧云
秋天
火烧云
火烧云
美丽的秋天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