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聚酰胺6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2021-05-06

纺织导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切片进口量产业链

聚酰胺纤维是全球最早合成和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在纺织服装领域多被称为锦纶或尼龙,最初产量一直位于合成纤维之首,后因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等因素,于1972年被涤纶取代。近几年全球聚酰胺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我国,除我国以外,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聚酰胺产能增长几近停滞。一是因为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全球最多的消费人口,不论是服装、家纺等民用领域,还是汽车、建筑、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用领域均有强劲需求,推动了聚酰胺产业的发展;二是由于我国已突破了聚酰胺主要原料己内酰胺的技术瓶颈,聚酰胺的生产成本压力得到了大幅缓解。未来一段时期内,聚酰胺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 聚酰胺产业链内涵及类型的界定

1.1 聚酰胺产业链内涵

本文所研究的聚酰胺产业链主要包括聚酰胺生产原料的供应以及聚酰胺切片、聚酰胺纤维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其终端应用环节等所涉及企业的集合。聚酰胺产业链向上延伸至原料生产的石化行业,向下延伸至服装、家纺、渔网丝、地毯、汽车轮胎帘子线、绳索等终端应用行业。

1.2 聚酰胺产业链类型

笔者认为,聚酰胺产业链属于资源型、技术型和市场需求型的综合型产业链,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当前聚酰胺原料主要源于石油炼化,因石油的不可再生性,故认为该产业链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链;其次,聚酰胺生产需要投入大型设备且工艺技术复杂,新技术的突破往往会给产业的产能和产品结构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属于技术型产业链;再次,聚酰胺终端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功能需求等的变化,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发展,因此也属于市场需求型产业链。

2 聚酰胺6产业链的构成及各环节分析

现阶段我国以聚酰胺6的生产应用为主,因此本文以聚酰胺6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将产业链划分为原料 ——己内酰胺的生产、聚酰胺6的生产加工及聚酰胺6应用三大关联环节(图 1)。

图1 聚酰胺6产业链架构图

2.1 己内酰胺的生产环节

己内酰胺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工艺装置的先进程度决定了己内酰胺的生产效率、产品纯度和质量稳定性,且对聚酰胺6的后续加工应用产生极大影响。该环节对水、电等资源消耗较大,同时污染较大,因此环保压力大,环保清洁生产费用占生产总成本比例较高。过去己内酰胺生产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化工巨头垄断,原料瓶颈限制了我国聚酰胺6产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大陆地区己内酰胺装置的设计、生产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原料瓶颈已经取得突破,产能也从2011年的58.5万t/a增长至2019年的409万t/a,占2019年全球己内酰胺总产能的52.49%。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己内酰胺需求量为640万t,我国己内酰胺消费量约占全球的49.50%。

表1 为2019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超过20万t/a的重点企业及其产能,这些企业的产能总和为315万t/a,约占2019年国内总产能的77.02%。产能较集中的几个省份中,福建省产能95万t/a,约占全国的23.23%;山东省产能70万t/a,占约全国的17.11%;江苏省产能60万t/a,约占全国的14.67%;浙江省产能40万t/a,约占全国的9.78%;湖南省产能30万t/a,约占全国的7.33%;山西省20万t/a,约占全国的4.89%。根据扩能的相关统计,未来 5 年内仍将会有144万t的产能释放,主要分布于福建和湖南两省。

表1 2019年我国己内酰胺重点企业产能 万t/a

数据来源:文献[3]。

虽然我国己内酰胺的自给率已经大幅提高,但高品质原料依然需要依赖进口。据统计,2019年我国己内酰胺进口量为20.21万t,出口量为189.37 t,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己内酰胺生产与聚酰胺6生产存在一定的关联矛盾,我国生产的己内酰胺尚不能满足国内高质量聚酰胺6的生产需求。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2019年己内酰胺进口来源国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俄罗斯、比利时和日本,进口量分别为10.71万、5.14万和1.39万t。俄罗斯石油化工业比较发达,原料价格低廉,具有成本优势,因此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己内酰胺多年来位居进口量首位;日本与我国地理上邻近,交通运输方便,且其己内酰胺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成熟度高,产品质量有优势,也是我国进口较多的原因。在出口方面,我国己内酰胺主要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满足这些国家对下游产品的需求,越南是我国己内酰胺出口量占比最高的国家,达44.02%,其次是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分别占15.05%和12.41%。

由于目前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生产、纺丝企业多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因此在己内酰胺进出口量方面也是这些省份占比较高,其中江苏是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出口大省,2019年其进口量 7 万t,位居首位,出口量约39.50 t,位居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2.2 聚酰胺6的生产加工环节

聚酰胺6的生产加工环节主要指聚酰胺6切片的生产及后道加工,这是聚酰胺6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聚酰胺6切片主要分为纺丝级切片、膜级切片、工程塑料级切片等 3 类,分别用于加工纤维、薄膜和工程塑料。本文主要研究聚酰胺6纺丝产品的产能及产量情况。

我国聚酰胺6纤维的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其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19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产能503.5万t/a,产量348万t,聚酰胺6民用丝产能395万t/a,产量282万t,切片和纺丝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9.12%和71.39%,存在一定比例的产能闲置。聚酰胺6切片用于生产民用丝的比率为81.03%,可见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应用依然以民用纤维为主。

从我国聚酰胺6的产能布局来看,福建、浙江、江苏三省集中趋势明显,拥有一批大产能的龙头企业。在聚酰胺6切片的生产企业中,除大部分分布在福建、江苏、浙江三省外,山东、湖南两地也有少量企业;在聚酰胺6民用丝生产方面,形成了福建永荣锦江(原福建锦江科技)、长乐恒申、广东新会美达、福建凯邦等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中大多为民营企业,这表明我国民营资本对聚酰胺6产业的产能贡献突出。

笔者未能找到2019年聚酰胺6切片产能数据,在此以2018年统计数据为对象进行研究。如表 2 所示,2018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总和为253.50万t/a,其中有77.71%的产能来自福建、江苏和浙江三省的企业,产能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表2 2018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主要生产企业及其产能 万t/a

数据来源:文献[6]。

由表 3 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聚酰胺6民用丝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总和为143.6万t/a,产能居前三的省份分别为福建、浙江和广东省,分别在主要企业产能总和中占比69.29%、19.57%和7.66%,产能集中度非常高。

表3 2019年我国聚酰胺6民用丝主要生产企业及其产能 万t/a

数据来源:中纤网。

虽然随着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我国聚酰胺6切片和纺丝产能得到了大幅增长,但该环节依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高质量产品供给依然不足,需要依赖进口弥补;二是我国聚酰胺6依然以常规切片和纺丝产品为主,缺乏特色高质量产品,导致同行业竞争激烈,容易陷入价格战。

如表 4 所示,2019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进口量为出口量的2.91倍,表明我国对聚酰胺6切片的需求较大,这不仅与下游应用扩大有关,也与国产聚酰胺6切片尚不能达到较高的应用要求有关。聚酰胺6长丝的出口量为进口量的3.74倍,聚酰胺6工业丝的出口量为进口量的32.63倍,说明我国聚酰胺6长丝和工业丝基本能够实现自给。

表4 2019年我国聚酰胺6产品进出口情况 万t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当前,我国聚酰胺6切片大部分依然用于生产民用丝,工业丝产量较少,且聚酰胺6工业丝进口量小,一方面与国内对聚酰胺6工业丝需求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涤纶工业丝等其他替代产品压缩其市场份额有关。

2019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地区分别为中国台湾、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对其进口量分别为6.42万、4.59万和3.49万t,总计14.50万t,占2019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总进口量的42.26%。我国台湾地区的聚酰胺6产业发展较早,泰国属于新兴工业经济体,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主要出口石油及其制品。

2019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主要出口国为日本、泰国和韩国,对其出口量分别为2.25万、1.73万和1.49万t,总计5.47万t,占我国聚酰胺6切片出口总量的46.32%。这 3 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均与我国邻近,运输成本占优势。

从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进出口省(市)来看,广东、浙江、上海是2019年聚酰胺6切片位列前三的进口省(市),其进口量总和为24.99万t,占全国总进口量的72.84%,其中广东一省的进口量即为9.70万t,占总进口量的28.27%。聚酰胺6切片出口省(市)中位列前三的分别为上海、江苏、广东,其出口量总和为10.50万t,占全国总出口量的88.90%,其中上海、江苏分别占总出口量的41.32%和38.10%。广东、上海既是主要进口省(市)也是主要出口省(市),这与其拥有众多国际性大型港口有一定关系。

作为聚酰胺6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聚酰胺6的生产与后道加工对上游己内酰胺的消耗和下游应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保证中间产品质量的优质和稳定,我国聚酰胺6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研发改进,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性能。同时,积极投入研发聚酰胺6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和附加值,拓展聚酰胺6下游应用市场,以避免低价恶性竞争。

2.3 聚酰胺6的应用环节

聚酰胺6的应用主要指下游聚酰胺6纤维、BOPA和聚酰胺6工程塑料的应用等,是聚酰胺6产业链中实现价值提升的重要环节。

聚酰胺6纤维主要包括聚酰胺6民用丝、工业丝、连续膨体长丝(BCF)等。其中,聚酰胺6民用丝在针织领域可用于加工经编花边、经编平布、网眼布、纬编女式丝袜或泳装布等各类面辅料。机织方面,其耐磨性高、质轻、舒适性好等优势获得品牌青睐,如日本优衣库(Uniqlo)采用聚酰胺纤维加工羽绒服面料,轻薄柔软舒适,非常符合品牌追求舒适生活的理念;美国Nike(耐克)也采用聚酰胺纤维加工各类帆布包,耐磨又时尚。此外,还可包覆氨纶织造用于瑜伽服、内衣等的高弹柔软亲肤面料,与棉混纺用于加工士兵的作训服;聚酰胺6短纤维则可与棉、羊毛、粘胶纤维等混纺制成冬季毛呢大衣、裤装面料等。

聚酰胺6工业丝具有断裂强度高、耐疲劳性能佳、与橡胶结合性好等优势,可用于制造轮胎帘子线,还可用于加工渔网、缆绳、安全带、降落伞、滤网等产品。聚酰胺6的BCF主要用于生产簇绒、机织和缝编地毯,少量用于装饰布,在美国、欧洲等地应用广泛,在我国也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除了常规的聚酰胺6纤维,近年来市场上还开发出了各类功能性纤维,如阻燃、亲水、防紫外线、抗菌、抗静电、凉感、暖感、负离子、远红外等,进一步扩大了聚酰胺6的应用范围,涵盖家纺、家居服、婴儿用品、窗帘布、防护服、军用迷彩服、汽车内饰等领域。

BOPA膜最早由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发应用,因柔软、耐穿刺、耐冲击、弯曲强度高、对氧和二氧化碳阻隔性好而被广泛用于食品、日化、医药、机械电子等领域的各类抽真空包装材料,具有延长保质期、阻隔空气、抗污染和抗氧化等功能。BOPA膜有90%用于食品和医用软包装,其他用于工业领域,如片状型材生产用膜、飞机和船舶真空套袋膜等;此外还可改性为BOPA复合膜,作为军用机械、军用食品的包装材料以及锂电池铝塑膜封装产品等。

聚酰胺6工程塑料可以经过填充、增强、增韧、阻燃改性等工艺扩大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添加苯环改变分子结构或加入添加剂得到耐高温聚酰胺,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军工、3D打印等领域;通过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酰胺6可用于武器装甲及防弹衣等特种行业;通过增强改性的聚酰胺6工程塑料可替代铜铁等合金,用作机械零件和汽车配件,如泵、螺母、垫圈、车灯外壳、刹车装置等;添加磷酸酯或次磷酸盐等阻燃剂制备的阻燃聚酰胺6可用于电器外壳等电子电器领域。

聚酰胺6的应用是聚酰胺6产业链的下游环节,随着聚酰胺6相关产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各领域对产品的高值化和差异化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相关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性能并开发新型功能性产品。

3 结语

本文对我国聚酰胺6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聚酰胺6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地区,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不平衡,表现为虽然聚酰胺6产量较大,但高质量的聚酰胺6生产原料己内酰胺和聚酰胺6切片等的供给还需要依赖进口,同时下游需求减缓导致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我国聚酰胺6产业链上的相关生产企业应积极投入高品质己内酰胺、切片及纺丝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工艺改进。

(2)随着聚酰胺6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聚酰胺6生产企业应该敏锐洞察市场变化,挖掘潜在需求,以消化国内聚酰胺6产能,推动我国聚酰胺6产业链的供需平衡及整体稳定可持续运行。

猜你喜欢

切片进口量产业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2015年10月中国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进口量同比增加36.7%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