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禹王:打造“中国大豆”国际品牌
2021-05-04林晓岚
林晓岚
一颗小小的大豆,处于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的起点。在中国大豆产业面临世界市场“豆”争时,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禹王”)总结多年在大豆产业探索的经验,提出打造“中国大豆”国际品牌的设想。
大豆挑战打造“中国大豆”品牌势在必行
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消费和加工历史,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是实现国产大豆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大豆大量进口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立足于我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形成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做大做强国产大豆产业。
2004年,山东禹王董事长刘锡潜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打造“中国大豆”国际品牌的设想。“针对国外大豆品牌竞争,中国大豆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天然基因、高蛋白、可食用。”刘锡潜表示,“打造‘中国大豆国际知名品牌。”
由此,刘锡潜带领山东禹王,承受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带动了中国“非转基因”高蛋白食用大豆种植业从无到有的兴起。
从1979年创建全国第一家工业化蛋白质厂到如今,山东禹王已经形成了从大豆育种——种植基地——生产制造——终端产品——O2O 渠道的完整产业链,发展出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食品及原料加工基地,成为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如今,公司年加工大豆60万吨,年产低温豆粕40万吨、大豆分离蛋白12万吨。大豆膳食纤维5万吨,大豆磷脂1.2万吨。
自主创新带活大豆蛋白深加工产业
在中国放开转基因大豆进口时,由于国内种植的传统大豆的出油率比转基因大豆低很多,拥有高出油率的转基因大豆便很快占领了中国市场,价格高、出油少的国产大豆受到豆油加工企业冷落。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升级加工技术与设备成为关键。
山东禹王坚持“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自己调试、自己优化、自己升级”的自主研发模式,推动大豆加工设备的创新研发,在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产销量、产品稳定率均名列前茅,代替德國、日本等进口设备,实现行业装备制造本土化。
目前,山东禹王开创3项独具代表性的核心技术,其中高得率低变性脱脂豆粕生产技术开创了中国大豆蛋白走向国际市场的先河,正因为有了它才使蛋白行业得率35%提高到45%以上,吨蛋白加工收益提高2200元,大幅度提高了中国蛋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挽救了受国外挤压濒临破产的中国蛋白行业。
而低抗元内源复合酶酶解蛋白生产技术和优质高产“非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两项技术不仅解决抗营养因子去除率及蛋白水解率低的难题,同时让“非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试验田亩产达 415 公斤以上,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大豆新产品的开发也列入了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范畴,通过大豆蛋白系列产品、低变性脱脂豆粕及深加工系列产品和大豆内源复合酶酶解蛋白三类产品的开发,公司拓宽了在大豆产业上的产品规模和生产应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品质得以提高,带活大豆蛋白深加工产业持续创新与发展。
联农带农多管齐下拉动农村就业增收
山东禹王作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引导农户从事种植生产,并通过订单以保护价的方式收购农产品,确保了农户获得稳定收益。在黑龙江和山东省,山东禹王共建立177 万亩的“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种植基地,与种植基地内的乡、村组织签订大豆收购合同,针对按技术标准种植的大豆原料,将以高于市场价3%? 5%的价格收购,每年在大豆种植基地的采购额达到12亿元以上,直接带动了 55000 户豆农增收。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山东禹王建有 5 万亩的自建基地,通过租赁农户土地每年向农户支付租金2800多万元,带动1000农户增收。同时,通过合作联结方式,带动4000农户增加收入780多万元,直接联结带动农民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 40 家。另外,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基地原料,每年也可为农户增收8600多万元。
目前,山东禹王下属9个生产厂区,生产加工一线员工95%以上均来自当地,每年的季节性用工也有100多人,全年支付给就业农民的工资福利约2100万元,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10%,为当地农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农业产业的振兴,就不会有乡村的振兴,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民族的真正复兴。”刘锡潜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期待。“希望禹王能助力‘中国大豆焕发新生,成为享誉世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