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产业强镇成果观察
2021-05-04毛绪强牛震
毛绪强 牛震
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了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由此,农业产业强镇被赋予重要的战略使命,成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助推器。
如今,三年时间已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实施成效如何?尤其是在带动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隆冬时节,记者实地走访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天水市秦安县安伏镇,探索甘肃省依托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让产业之花开遍陇原大地的成功“密码”。
作为全国首批試点建设省份之一,甘肃省自2018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先后支持12个市州、19个县(区市)的20个乡镇启动实施产业强镇建设。
为筑牢产业强镇创建根基,甘肃省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要求,坚持“聚焦主业、集群发展”“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集中围绕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了当地蔬菜、果品、肉羊等种养业提质增效,加快了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了以仓储保鲜、净菜、粮油、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与此同时,这些产业强镇的商务流通、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新业态和创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功能逐步拓展完善,有效带动了农村创业创新和入乡下乡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切实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政府主导保实施
创建产业强镇,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三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我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工作,为此,省里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从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加强项目绩效考核、积极落实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省级负总责、市级重督促、县(镇)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和协调推进机制,确保产业强镇项目顺利实施。”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马宝斌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省一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成立了以分管厅长为组长的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产业处、规划处、种植业处,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和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负责人为成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总体负责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明确督导、协调等工作职责,及时印发建设方案,加强工作部署、协调调度、技术指导、定期督导、项目绩效考核、奖补资金监管。
在县(区市)一级,各级政府也相应成立了由分管副县区长为组长,县区农业农村、财政、发改、审计等部门和项目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业务股室干部为成员的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各镇政府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农业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从而形成了县区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项目实施,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项目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建设议事规则、监督检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组织项目验收等工作的良性机制。
“这样的工作机制有利于项目资金真正用对用活,为项目建设乡镇提供了工作遵循。”张掖市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克勤告诉记者。
据介绍,甘州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作为全区制种生产、蔬菜种植的示范镇,近年来,党寨镇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玉米制种、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传统种植优势只是基础,未来产业转型发展才是根本。”
王克勤介绍,甘州区根据省里文件精神,联合项目实施单位党寨镇研究制定了《甘州区党寨镇农业产业强镇实施方案》,明确了制种玉米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蔬菜产业提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制种玉米基地水肥药一体化托管示范及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建设等建设任务,确定了实施主体,明确了补助资金标准、推进计划,从而明确了资金流向、确立了责任主体、强化了建设目标。
通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带动,党寨镇制种玉米产值较实施以前同比增长13.6%。蔬菜产业产值较实施前同比增长75%。
龙头带动增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引领,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凭借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带动其他主体共同发展,将产业链各主体打造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共生。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甘肃省正是抓住了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让地方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一栋蔬菜大棚内,绿油油的娃娃菜正在舒适生长,棚外冷风交加,棚内春意盎然。
“这是我们的甘州第一棚。”陈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吉阳告诉记者。
“何为甘州第一棚?”
原来,这是从山东省寿光市引进的先进大棚,该大棚长220米,宽30米,总面积8000平方米,造价高达100多万。无论从大棚建造还是棚内设施,该大棚都达到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
“像这样的娃娃菜,一年可以种四茬。从2020年的行情来看,每颗娃娃菜可以卖到1.6元钱,按一年四茬来计算的话,每茬至少卖11到12万元钱,全年计算下来销售额可达40多万,纯收入也将近20多万。”韩吉阳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甘州区陈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了甘州区党寨镇农业产业强镇150万元建设项目,自项目落地以来,合作社配套了800万元进行大棚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入社农户在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同时也学会了国内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在增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成后,党寨镇已建成连体钢架大棚30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化日光温室348座、1788亩,带动全镇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6万亩,较项目实施之前增加15%,2020年镇内农民人均收入较2019年增加2800元以上,增长率达19.3%。
甘州区党寨镇依靠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让项目实施主体陈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大棚基础设施改造造福当地百姓。而天水市秦安县安伏镇,则依托产业强镇项目让世世代代以種植苹果为生的农民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福音。
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承担安伏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的主体之一。自承接项目后,该公司针对当前镇内苹果贮藏保鲜初加工缺乏自动化分选生产线的实际,依托公司1万吨果品冷藏库,新建了一条自动化精选果品流水线及包装设备,降低产品损耗、降低生产能耗、使加工企业能够前后延伸,增加产业收益。
家住秦安县安伏镇麻湾梁流域的果农陈生国,目前种植了20亩地的苹果。2020年,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从他手里以一斤6块钱的价格收购苹果,这样的收购价让为老陈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益。
“我们这些果农都与雪原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这几年公司都会以高于市场价3%以上的价格来收购,这让我们果农的收入非常稳定。”陈生国说。
“如果碰到苹果价格较低的年份,我们也会保证果农的基本利益,所有的风险都让公司来承担。”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二成告诉记者。
果农风险公司承担,这样的做法除了公司强大的市场把握能力外,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加持则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019年,我们承担了农业产业强镇的3个子项目共550万,这笔资金让公司从基地种植、产品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蔡二成告诉记者,“之前我们还没有这么大的信心承担果农的风险,现在通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再依托公司强大的贮藏保鲜技术,我们现在可以对果农进行风险控制了。”
目前,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大量收购果农产品,促进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果农形成有效利益联结,年带动农户增收可达800户以上。
此外,安伏镇还以市场流通和信息化、物联网等现代流通手段为依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行动,依托天水梦源果品有限公司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1处,建成“1平台1体系2中心”,即:安伏镇农产品服务大数据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农产品快速检测中心、电商物流运营服务中心。通过和快递企业合作补充了农产品线上销售,农户收益人均增加10%,苹果产业逐步实现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拓宽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
三产融合促转型
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自2019年承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以来,紧紧围绕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承接主体,累计投入资金6067万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1000万元),截至目前,高原夏菜亩均收益达1万元以上,带动周边蔬菜种植户亩均增收1400元以上,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之一。
“通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带动,我们朱王堡镇围绕一二三产融合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目前来看效果显著。”朱王堡镇镇长朱仁吉告诉记者。
据介绍,朱王堡镇通过产业联动、集聚和技术渗透,将高原夏菜生产、加工、销售与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积极探索“来得了,留得住”的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镇上现在已经培育果蔬贮藏、加工、运销企业5家,成立相关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18家,建成农产品包装材料生产厂家1家、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全镇高原夏菜加工储运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实现总产值5.4亿元。”朱仁吉介绍,“以高原夏菜产业为依托,目前镇上积极发展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现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31家、住宿企业17家。2020年,全镇第三产业产值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33.1%,真正做到了产业融合发展。”
天水市秦安县安伏镇也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依托,突出打造以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共同发展。
“我们选择镇域内优质苹果种植区,对口建成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合作社全部达到有章程、有阵地、有经营服务、有带动能力、有规章制度、有成员账户六有规范化标准;同时开展合作社理事长、骨干成员培训300人次,合作社骨干成员联接发展果品种植大户183户,种植大户辐射带动果农4000余户。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种植大户之间签订购销协议,企业和合作社以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农户,农户种植优质果品提供给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伏镇党委书记罗家红对记者说。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马宝斌告诉记者,甘肃省通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2.1亿元,共撬动社会资本15亿以上,产业增收效益达到了30多个亿,在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等方面效果明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手记
陇原大地一周采访,除了感受到甘肃淳朴的民风外,印象最深的则是三个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实施乡镇,真正通过项目资金的撬动,带活了一方产业、造福了一方农民。在与当地每一位乡镇干部、企业老板、农户的交谈中,总能感受到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他们带来的巨大改变,也给为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补助资金能否再多一些?甘肃省借助中央财政2.1亿的资金撬动了社会资本15亿以上,这对于本就不算富裕的甘肃省来说实在难能可贵,更直接反映了甘肃对于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刚性需求。甘肃省通过项目实施真正让乡镇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朋友也因业而富,假如补助资金再多一些,真的不敢想象还会为广大农村带来怎样可喜的变化?
认定数量能否向中西部倾斜?每个乡镇1000万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可能对东部发达省份的乡镇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乡镇来说,这笔资金的作用就很明显。中西部地区从来不缺好的农产品,缺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