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巨城的遥望与畅想

2021-05-04徐擎桠

产城 2021年2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人口经济

徐擎桠

擁有“千万人口”和跻身“万亿俱乐部”是中国城市之间竞争的最高标准。“巨城”建设的利与弊尚在争论,在此过程中需要正视人口聚集所引发的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带来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

人口和人才是区域经济兴衰的基础。人口流向变化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无可否认的是,当前的经济要素正在进一步向大城市、超大城市集聚,经济实力强劲、具有更多就业机会、落户政策宽松的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而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本身就是很多人选择城市居留的最基本考量。换言之,近几年兴起的城市“抢人”大战正在促进新千万级城市的加速形成。

竞逐千万人口/万亿GDP城市

《一座超级城市是如何运转的》一书讲述了城市基础设施中五个最有趣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方面——客运、货运、能源、通信、卫生:“城市中,街道上的车辆川流不息,码头间吞吐着成千上万吨货物。而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有百万加仑的净水流经管道,同时又有百万加仑的废水被静静排出。同时,住宅和商业楼消耗着大量电力,百万千兆的数据在通信线路中涌流。”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很少会停下来思考超级城市的这些运转细节,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的是:“同在一座城市的有多少人?”“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又是何等情形?”以及,“我们如何在这般巨大的城市里过得更好?”

如今,若不统计港澳台地区,我国已有16座城市(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石家庄、哈尔滨、苏州、临沂、杭州、郑州、南阳、西安)常住人口数量突破千万门槛,其中西安、石家庄、哈尔滨、临沂、南阳5城经济实力暂时略显薄弱,其余人口过千万、GDP超万亿的11座“双料”城市就是当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万亿GDP俱乐部”城市中,南京、宁波、无锡、青岛、长沙、佛山6市的常住人口都不足千万,无锡的常住人口甚至不足700万,这很是引发了不少同样“人口少、产业强”的城市兴起了向之看齐、对标之心。

有了明确的指标,如今国内拥有不错人口基础和经济实力的二十来座城市对第17个千万人口城市的角逐可谓激烈。一般而言,凭借过硬的经济实力、产业就业机会、城市建设基础,依靠机械增长推动常住人口总量增长的城市,随着经济要素进一步向这些城市集聚,落户门槛再逐步放宽,其人口吸引力将进一步加强。据统计分析,近年来二线城市人口规模已经出现了一轮加速上涨,但导致其人口增长的因素各不相同,或因巨大的人口基数,或因人口高自然增长,或因人才新政带动的人口增加所致。按照此前的人口年均增量,青岛、长沙、宁波是最有希望率先撞线千万人口关口的城市。当然其他城市也有进击的举措,福建省会城市福州已经表示,“十四五”时期将“统筹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吸引不同层次人口流入,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加快形成千万级人口城市”。

“中国的城市是不是太大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人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人口过千万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在城市专家眼里,现代城市的发展需以“人”为本,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人口净迁入还是净迁出城市,人口的多与少……这些都决定着城市的经济活跃度以及发展潜力。此时,如何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如何让迁移的人群心甘若饴的留驻?——这些都是各个有远大愿景的城市认真思量的问题。

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和纽约大学发布的《城市扩展地图册》提出,“城市新建区分为填空、扩张、蛙跳和吞并四种模式,不同的模式下,城市增长方式不同,其对应的建成区建设逻辑也有所差异。”在城市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推进的当下,城市发展已不止于“量”的比拼,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虽然人口向大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是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在城市化中后期。但是,“即使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未曾经历过如此体量的中国式超大城市发育阶段”,因此,时常有“中国城市是不是太大了?”之类的疑问。对此,独立经济学家李铁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现在,我们已经有千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也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如果可以再依托其他人数较少,而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实体城市,完全可以释放它们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也会使中国的城市数量与城镇人口规模更加匹配。”

我们还可从在中小城市打造上颇有心得的德国学得部分同样适用于大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从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就业吸引,共建住宅合作社增强居住保障,推进社会城市项目增强社区凝聚力三个方面促进人口集聚吸引能力,实现较好的集聚吸引效果”。

此外,新一轮国家中心城市最终花落谁家正引发热议,“国家中心城市能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也更符合城市化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应该继续适量增加。”此前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可都是拿下人口、GDP双指标的超级城市,此时,谁将成为“第十城”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人口经济
广东:2022 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均过亿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