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开百态自贸区

2021-05-04林沐伽

产城 2021年2期
关键词:试验区试验建设

林沐伽

党的十九大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推动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枢纽,也是打通“双循环”堵点,推动更大范围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的自贸区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在发展战略上亟待把握新趋势、突显新特色。

21个自贸区21个中国品牌

从概念上说,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从2013年9月上海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28.78平方公里起步,到“十三五”期间新设17个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1个,67个片区覆盖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我国自贸试验区已形成“1+3+7+1+6+3”的新格局,实现京津冀、长三角全覆盖,“沿海无缺口,内地有重点”,拥有自由贸易海港、陆港、空港和岛港四种自由贸易试验区类型,构筑起一张全新的开放版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数据显示,2020年,前18家自贸试验区共新设企业39.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763.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实现占全国17.6%的外商投资和14.7%的进出口,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重要作用。

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任务,但探行路径各有不同。设立自贸区本身就是一次对现有贸易规则的深度探索,各个自贸区也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依托各省份、区域的产业特色、区位优势现况及规划,各自贸区的定位和目标明确且具体,均有相关侧重点,比如东自贸区偏重服务业、天津自贸区偏重京津冀制造业、北京自贸区定位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等,而且自贸区内部也在根據不同片区的划分凸显产业重点。可以说,每脚踏实地地建立一个自贸区“试验田”,就相当于铸造了一个产业领域的“中国品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眼下,我国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正从地理范围扩展转向质量提升,朝着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方向转变。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货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指出,“建设自贸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自贸区扩容,目的就是要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多元试验”与“防范风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一次演讲中谈及自贸区时这样说道,“大家注意,不管上海自贸(试验)区,还是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央反复交代自贸(试验)区不是为了GDP,也不是为了开工厂,也不是为了招商引资搞什么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试验探索创新的制度。”事实上,各自贸区设立以来,均在税费、行政手续、制度设计等方面求新求变,持续摸索;其涵盖多种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多个发展阶段,为测试开放经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产业的外部冲击提供多种“场景”。据商务部统计,“十三五”时期,全国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了173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累计达到了260项,“七年来自贸试验区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效促进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有效推动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随着一项项改革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所明确表示,“自贸区是试验田,初衷是先行先试,推动对外开放,所以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一个个定位不同的自贸区成片崛起,才能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整体提高。”比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殊”就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国内定位特殊,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对标特殊,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管理特殊,参照经济特区管理;产业特殊,政策设计配合特殊产业发展。

面对“如何处理自贸试验区与现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经开区等园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商务部在“十三五”时期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开区有重叠,有互补。在扩大开放方面,自贸试验区要进行开放压力测试,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而且比其他园区更有优势。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还将牢牢把握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更好实现1+1>2的政策效应,探索取得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带动全国范围内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刘程在建议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体制机制建设时特别指出,“要继续引导各自贸试验区在复制推广先进的体制机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各地区产业发展和布局上的比较优势,避免各地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形成产业发展规划的趋同,失去多元试验的意义。以分工的形式鼓励各自贸试验区有针对性地测试开放冲击风险,为推动区域贸易自由、投资便利和金融开放先行先试,形成经验,特别是防控风险的经验,以便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试验区试验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CS95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