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地过年对春节经济影响几何?

2021-05-04安逸

产城 2021年2期
关键词:春节假期民宿消费

安逸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的春节与往年有所不同,从中央到地方都给出了“在工作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当地”的倡议,各地对于外地返回人员的管控也相对严格。在这一系列号召和政策背后,春节期间的经济运行逻辑有何表现?

部分消费市场承压

春节假期,本来是“假日经济”磅礴发展的时期,人们可以利用节假日的闲暇时光来集中旅游、购物或者从事其他的娱乐活动,由此促成消费市场的繁荣壮大,并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然而今年,由于就地过年的倡议削弱了春节前后的人员流动,往年全国各地的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巨变。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指出,这一巨变至少会给两大领域的消费造成冲击——一是跨区域属性的消费,二是“人情味”属性的消费。跨区域属性消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航运和长途旅游。就地过年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加上疫情影响,人们外出旅行的需求也会减少。

至于“人情味”属性的消费,受影响的主要集中在带有聚会属性的各种活动以及节日礼品等领域。一方面,出于防疫需要,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类似于“禁止春节前后开展聚集性活动”的相关政策,并且针对餐饮业给出了多項管理措施,这便导致很多大规模的宴席无法举办,考虑到往年春节宴席是餐饮企业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今年春节期间行业经营依然承压;另一方面,由于相当一部分人无法返乡过年,走亲访友活动显著减少,对节日礼品的销售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就地过年对于餐饮、线下零售、娱乐行业影响则是分化的。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指出,春节返乡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流动。所以今年部分人员选择就地过年,导致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出减少,当地餐饮、线下零售、娱乐等消费相比往年会增强;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人口流入减少,导致当地消费相比往年减弱。

哪些领域迎来利好?

就地过年在给部分领域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亦在某些产业方面带来利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1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就地过年对工业是正向的促进和拉动。

张奥平也表示,往年春节前后,涉及到提前放假、滞后返工的普遍现象,春节前后近30天都是劳动力往返流动的高峰期。而今年部分员工选择就地过年后,他们会比往年更晚放假、更及时返工,甚至会选择春节假期间加班拿补贴。所以,对工业的生产会产生促进作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工人在当地过年,有的人会选择加班拿到更多补贴,有利于企业维持假期正常生产。另外,也可以节约工人返程时间,春节假期结束以后可以马上投入生产。总体看,就地过年对于缓解用工荒、满足节后用工需求有积极影响。

除了工业和建筑业生产,还有哪些领域迎来利好?付一夫表示,首先,“宅经济”再次热起来。回顾2020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疫情,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人们的日常起居不得不更多地诉诸于互联网,于是便催生了“宅经济”的火热,以直播带货、游戏、短视频、在线拼团、线上教育、线上医疗问诊、远程办公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都接连涌现出来,而相关的互联网巨头们也都因此而受益。今年也不例外。

另外,就地过年,也让本地游、周边游受追捧。各大旅游平台、景点也纷纷推出各种“吸客”大招。例如,北京古北水镇打出“冰雪嘉年华”“长城观景”“民俗文化”等组合拳。携程、同程、马蜂窝、去哪儿、美团等在线旅游平台也纷纷发力本地游,上线新产品、新活动等。途家、小猪等民宿平台则鼓励民宿从业者对民宿产品重新进行创新设计、包装,根据自身特色优势来进一步挖掘和丰富节日民宿产品的文化属性,激活新的消费潜力。

在就地过年倡议下,全国多地发放现金和政策大礼包,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年货节等促销活动,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也纷纷上线新产品、新活动,发力本地游……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此前表示,今年春节市场涌现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高品质商品,进一步丰富贯通城市农村、涵盖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假期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摘编自《工人日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观察者网等)

猜你喜欢

春节假期民宿消费
孪生院子民宿
成年人的春节二三事
春节假期民航运送旅客357万人次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春节假期是否应该延长到元宵节?
你是民宿达人吗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