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系列之三十三东方世界的盔甲武器11

2021-04-30陈传生陈漠

轻兵器 2021年4期
关键词:刀身婆罗洲雅人

陈传生 陈漠

帕朗-拉托克刀,19世纪婆罗洲制

曼道刀及其刀鞘,19世纪婆罗洲砂拉越制

婆罗洲

婆罗洲( 马来语: Borneo) ,印尼称之为加里曼丹岛( 印尼语:Kalimantan),是亚洲第一大岛、世界第三大岛,也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分属于3个国家(印尼、马来西亚及文莱)管辖的岛屿。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是达雅族人(Dayak),他们有着自己的特色武器。

帕朗-拉托克(parang latok)刀,属于帕朗刀的另一种形式,是达雅人使用的武器,既用于伐木等农业活動,又可用于战争。

曼道(mandau)刀,也属于帕朗刀的变式,是达雅人使用的一种重型砍刀,主要用于劈砍,因此也被称为斩首刀,柄首通常被雕以兽首形象,并饰有一缕人的头发。

1 吹箭(加装矛头),19世纪婆罗洲迪亚克制2 3 盾,19世纪婆罗洲迪亚克制

吹箭在马来语中被称为苏皮坦(sumpitan),是一种极特殊的管状武器,通过呼气的力量将管中的箭吹出。为达到攻击效果,细小的箭头常涂有剧毒物质,婆罗洲的达雅人常用它猎杀小动物。展出的一支吹箭,前端安装一个矛头,使之具有吹箭和长矛的双重功能。整件武器长2235mm,吹筒长1906mm,矛头长329mm,吹筒使用普通木材制作,质量0.85kg,前端145mm的一段使用藤条捆绑以加固矛头。

盾(klau),是婆罗洲达雅人普遍使用的武器,其体积很大,使用木材制作,上面通常带有程式化的怪兽恶魔图案,有的还用人发装饰。展出的两个盾牌,是1848年英国派遣的“惩罚性远征队”在婆罗洲沿海打击海盗活动时缴获的,较大的一个盾高1450mm,宽515mm,质量2.7kg。

婆罗洲帕关部落勇士手持长矛、盾牌演练攻防战术的场景,1912年拍摄

身披虎皮、头戴犀鸟羽帽、手持长矛、盾牌的龙凤峰土著首领。来自《婆罗洲丛林中的土著部落》,W.O.Krohn摄于1927年

与武器展品一同展出的还有两幅反映婆罗洲土著人生活的摄影作品,一幅是1927年拍摄的龙凤峰土著首领身披虎皮、头戴犀鸟羽帽、手持长矛、盾牌的形象;另一幅是1912年拍摄的婆罗洲帕关部落勇士手持长矛、盾牌演练攻防战术的场景。

菲律宾

菲律宾是地处西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由7600多个岛屿组成,可分为吕宋岛、米沙鄢群岛和棉兰老岛三大岛群。群岛上的种族为数众多,文化多样,随着宗教与贸易的发展,各地分别受到印度文化、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的影响。博物馆展出为数不多的菲律宾古代兵器,多为摩洛人(Moro)使用的。摩洛族是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巴拉望省、苏禄群岛及婆罗洲的穆斯林民族,涵盖萨马尔人、马京达瑙人、马拉瑙人、雅坎人、桑吉尔人、陶苏格人、巴乔人、巴拉望人等,他们是阿拉伯人与马来人和当地原住民的混血后裔,占菲律宾人口约5~10%。

板链甲,板甲用牛角制作,18世纪菲律宾摩洛制

板链甲,铜制,19世纪菲律宾摩洛制

板链(baju lamina)甲,是菲律宾摩洛人穿着的铠甲,这种板链结合的构造和样式显然是受中世纪伊斯兰盔甲的影响,但使用的材质是独一无二的。绝大多数板甲片使用的是动物角而非金属材料,链甲环为黄铜制而非铁制,也有个别的板链甲全部使用黄铜制作。与之匹配的头盔也是铜制,其形制类似于16世纪欧洲勃艮第式轻盔,可能是受早期葡萄牙开拓者和贸易商所佩戴头盔的影响。

克莱旺(klewang)刀,是印度尼西亚广泛使用的一种刀,它与帕朗刀及婆罗洲达雅人使用的帕朗-拉托克刀和曼道刀一样,都属于砍刀类型。展出的一把克莱旺刀是菲律宾摩洛人制作的,全长678mm,刀身长519mm,刀柄包银嵌金,柄首为牛角雕刻,塑造了一个印度神话中的圣物海兽摩加罗(Makara)的形象,这种装饰风格表现了摩洛人的特征。

克力士-苏禄剑,19世纪菲律宾摩洛制

1 碧龍斧,19世纪菲律宾吕宋岛制2 克莱旺刀,19世纪菲律宾制

缅甸刀, 匕首型, 刀身为少见的叶片形,19世纪晚期制

刀柄和刀身雕刻民间传说“辛哈巴胡的故事”场景

克力士-苏禄(kris suluh)剑也称孙当(sundang)剑,是克力士剑的一种变体,有着长而沉重的刀身,剑首雕刻造型为“美冠鹦鹉”,它们来自于菲律宾苏禄群岛、棉兰老岛穆斯林集聚区,是苏禄和摩洛人使用的武器。展出的两把剑尺寸分别为:全长600/530mm,刀身长480/435mm。

碧龙(biliong)斧,一种非常少见的战斧类型,头部呈鸟形,长而弯曲。展出的一件展品是在菲律宾吕宋岛发现的,其做工非常精细,遗憾的是斧柄及斧柄与斧头的连接部分缺失。

缅甸刀, 19世纪制。象牙刀柄雕刻塑造了一个看不到面孔的美女形象

枪管焊接象刺

缅甸

缅甸人使用的武器与中国西南地区的武器非常相似,有的在名称上也没有多大差别。

刀(dha),是缅甸最普通、最常用的武器。单从其名称看,“dha”与中国“刀”的发音十分接近,表明它脱胎于中国,很可能是秦汉时期由中国传入的。缅甸刀具有多种形状和尺寸,大体上可分为普通型、小型和匕首型三种版本。刀柄均为圆柱形,没有护手。刀身多为单刃并略弯曲,也有单刃直背形和叶片形、圆头形、方头形等较为特别的款式。通常都带有刀鞘,长刀刀鞘上往往缠裹着一根绑带,以便于携带时将刀鞘背在肩上或放置于后背。刀的装饰包括刀柄、刀鞘和刀身三部分,一般性的装饰是使用黄铜、白银、象牙等制作刀柄,不做太多雕饰,意在体现一种高贵而质朴的风格,比较复杂的装饰则带有精致细腻的雕琢,并表达一定的主题。展品中,一把刀的象牙刀柄,雕刻了一幅由藤蔓、叶片和女人手臂、小腿构成的立体画面,塑造了一个看不到面孔的美女形象;另一个象牙雕刻的刀柄,造型是一个心怀神灵的坐姿猴王,基座由一群猴兵托举。还有一把刀的刀柄和刀身雕刻,细腻地描绘了民间传说“辛哈巴胡的故事”里一系列场景画面。

1 2 3 分别为长矛、长叉、三叉戟,18世纪制4 长矛(附带头鞘),带有雕刻镀金装饰,握柄由棕榈木制,可能是缅甸18世纪制

长矛、长叉、三叉戟等,是缅甸长柄武器的几种主要类型。展出的一组展品均为18世纪制造,属于带有高度装饰的精品之作,矛(戟)头带鞘,木质握柄有的使用棕榈木制作。

象刺(ankus),是训练和驾驭大象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缅甸被广泛使用。由于缅甸的大部分地区被茂密的丛林覆盖,不适合骑兵作战,因此在战争中主要依靠步兵和大象。展出的一个象刺,制作于18世纪,包括一个木质握柄和铁制钩刺,全长1315mm,前刺长243mm,侧钩长203mm,钩刺上带有雕花嵌银装饰。另有一支18世纪的火绳枪,在枪管上直接焊接了一个象刺,这样的组合式武器恐怕在全世界的武器库中都很难见到。

船用铁制手炮,固定在鳄鱼木雕上展示,19世纪制

一个18世纪的马鞍,使用铁和木板制作,是骑兵的马具装备。表明虽然缅甸大部分地区不适宜骑兵作战,但在一些地方仍有少量骑兵。

一个铁制的手炮,口径44mm,长898mm,质量12.43kg,被固定在一个鳄鱼木雕上,可能是放在船头上使用的。(全文完)

猜你喜欢

刀身婆罗洲雅人
婆罗洲的热闹雨林
婆罗洲有森林“魔法”
那一阵风
卡皮兰刀:刀尖分又为哪般?
喜获丁垂赋老师赠画册而题
堺雅人44岁全力奔跑
切割部件用途及制造方法的探究
克赫帕什镰形刀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