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触网” 传统混搭时尚

2021-04-30聂容止

中国新时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触网文化遗产文化

聂容止

在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非遗们正被放置于人群中央精心擦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这些古老的手艺、民俗正在通过一次次创新,成为新的时尚。

2021年3月11日,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2021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全国两会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他们带着自己的提案议案进行了积极的建言献策。从非遗传承、非遗扶贫、非遗产业、非遗创新到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融合,“非遗”成为2021年两会期间的热词。

事实上,在云经济的助推下,很多非遗传承人主动“触网”,发微博、上微信、开直播,甚至把非遗产品打造成为潮品、网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比如,把春秋时期便普及的苏绣绣进了小小的手表表盘,歌手阿朵带着土家族乐器“打溜子”通过热门综艺让大家认识,流芳千年的青花瓷被写进了歌曲,敦煌壁画元素作为印花出现在运动鞋上成为“爆款”……

在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非遗们正被放置于人群中央精心擦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这些古老的手艺、民俗正在通过一次次创新,成为新的时尚。

传统混搭时尚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的属性,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保护”一词用于非遗,本身就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因此,对于非遗的传承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非遗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共计42项,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国务院分别在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代表名录,共包含1372个国家级项目。丰富而多元的资源为非遗产业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零售与自媒体的冲击下,很多传承人纷纷大胆走出来,将老作坊、老手艺等“搬”上互联网,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让一招一式、一针一线都近在网友眼前,并将非遗知识向更多的年轻人普及。惊喜的是,在与网友的实时交流和亲密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提升了非遗的传播度,直接拉动了销售额,也收集了网友提出的一批设计、生产和营销的点子,为未来的发展拓宽着路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复兴,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拉动了一个万亿级的服务市场,其中不乏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力。比如,为庆祝《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诞生20周年,华纳兄弟影业携英国驻华大使馆发布了由多位非遗传承人用不同技艺制作、重现魔法场景的视频;藏羌织绣传承人杨华珍与植村秀、星巴克等国际品牌合作,为产品量身定做设计……

再比如,世界非遗河北蔚县剪纸曾一度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状况。近几年来,蔚县通过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模式,全年产出剪纸300多万套,生意好的商家月销额超过20万元,工匠们手里剪出来的窗花被打包成箱,送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各大网络平台的数据显示,非遗上线后传播效果显著、销售成绩喜人、非遗传承人收入水平普遍上升。这些古老的技艺和文化,通过互联网,不仅收获了更多活力、灵感和思路,也在创新中搭载上了时尚的列车。

2021年2月28日,国家非遗潮剧代表传承人姚璇秋等广东潮剧艺术家,以传统潮剧形式演绎的禁毒公益宣传片在活动现场首发并播放。宣传片以艺术与现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用警言与潮剧相结合的演绎形式,生动阐释了“人生无彩排,青春不重来”的道理,告诫大家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提高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和意识。

这是广东汕头开设的开学第一课,全程采用在线课堂的形式面向全市中小学的班级群直播,近千所学校超80万名中小学生同步在线观看。

同样,随着直播电商大浪潮袭来,千年瓷都景德镇也跟上了这一波趋势。

2020年9月5日-9月9日,陶溪川LIVE直播基地举办开窑节活动。此次活动面向抖音平台所有陶瓷品类商家和非遗传承人,采取线上直播加线下押窑形式,进行了为期5天的直播带货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多资源曝光助力,此次开窑节创新非遗传播形式,与时下潮流结合,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和追捧,总销售额达3268万元。

非遗过大年

事实上,在2021年整个春节,非遗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很多人响应国家倡议,纷纷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为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让这些异乡过年的人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感受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了“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家乡年”搬上云端。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元宵节是重要传统节日,是民间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也是非遗活动最密集的节日。在几千年农耕生活中,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了一整套极其密集和丰富的年文化,也因此创造了一批伟大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春节、元宵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200多项,如龙舞、狮舞、年画、剪纸、抬阁、灯会、庙会等。每年春节、元宵节也是全国各社区、乡村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

对于非遗在当下年味中扮演的角色,民俗学者宋艾君认为:“春节本身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项民俗类非遗。此外,年货用品,多项非遗中的食俗、艺俗都是过年的必备,如老北京庙会里的小吃、曲艺、脸谱、面塑、毛猴、绢花等。没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或风味小吃的中国年,是缺失活力的。当下,各地也越来越重视春节消费的传统文化味,所以‘非遗年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中国年俗文化博大精深,民俗风情色彩斑斕,全国各地过年的民俗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一时间,各大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平台、音乐平台等平台积极参与策划,聚焦各地非遗,开设展播专区,让人打开视频即可“触摸”到记忆中的年俗,非遗购物节、非遗里的年味、非遗云旅游等各具特色的非遗活动轮番登场。

数据显示,自2021年1月4日至1月20日,首届抖音年货节总成交额为208亿元。在匠心年货专区,邀请手艺人参与展示汉服、皮雕、刺绣、笛箫、纸扇等品类的传统手工艺作品,非遗手工艺品销量较2020年“双11”期间增长13倍。

2021年1月24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非遗牛年大集”活动启动,活动截至2月26日。在此期间,消费者可以畅享“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好物、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的线上大年集。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此次“非遗牛年大集”为不能回乡的人搭建了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非遗解乡愁。“非遗牛年大集”也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艺、走进生活、走向市场的桥梁。希望通过“非遗牛年大集”,让更多人认识非遗、喜爱非遗、保护非遗,进而推动非遗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实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一大批非遗老字号携传统年味积极“触网”:北京東来顺的羊肉、天津桂发祥十八街的麻花、上海老城隍庙的梨膏、绍兴女儿红的黄酒、云南宣威的火腿、湖南白沙的黑茶等中华老字号,老香斋的云片糕、沟帮子的熏鸡、狗头山的腊肉等地方传统年味……

另一方面,“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也在各大平台精彩上演,非遗美食、非遗直播、非遗年货、非遗技艺、非遗故事等不仅让人大开眼界,更让身在各地的异乡人的乡愁得到了慰藉。

酷狗直播上线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以酷狗主播带全国网友逛家乡年的视角,近距离探访京西皮影、京彩瓷、剪纸、杨柳青木板年画等非遗传承人。

“精彩,终于看了一次皮影戏现场版。”一位网友表示,以往看到的皮影大多在博物馆或者景区内,被当成一件工艺品,今天看到这场动起来的皮影戏,感受到了皮影的灵魂。

“让非遗年俗进入直播间,网友在感受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推动这些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酷狗宣传总监方圆说。据了解,“酷狗主播带你逛家乡年”系列直播活动共计5场,累计观看人数超过百万次。

据统计,截至2021年2月19日,相关非遗作品等在抖音展播区“非遗过年dou来播”播放量达4.2亿次,在快手展播专区“寻味非遗年过家乡的节”播放量达1.8亿次,在微博话题专区“视频直播家乡年”阅读1.7亿次。

事实上,在这个春节,无疑是进行了一场成功的非遗传播盛宴,让这些记忆中的民俗、记忆、物件再次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少网友看到某些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时表达了浓浓的熟悉感:“这个小时候见过”“看到很多熟悉的镜头”“我做过这个玩意,小时候,挺好玩的”“从小就很喜欢这些东西”……

一直以来,非遗如何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是一个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曾娜认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需要我们既有匠人之心,又有创新之志。”曾娜说,在把先辈们总结的技艺传给下一代的同时,还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建立文化遗产创新传播机制,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为国人打造更多文化大餐。“建议加强运用新媒体对非遗进行宣传,对新媒体语境下诞生的优秀非遗传播项目提供政策扶持。”通过新媒体创新传播可以让更多的用户看见非遗、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猜你喜欢

触网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谁远谁近?
一名“触网”记者眼中的“网红记者”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农产品“触网”的另一面
当传统企业开始频“触网”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