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的光辉普照每一个角落
2021-04-30周活新
周活新
曾经有一句话感动了数亿中国人,叫做“一个都不能少”;曾经有张照片触动了数亿国人的心弦,那就是希望工程的“大眼妹”苏明娟;曾经有一个工程给无数贫困学子带来了希望,那就是“希望工程”。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在中国崛起的背后,教育的普及起到了極为关键的作用,正是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人才,撑起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基础。
当代中国正在跨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当代国人的使命。要想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教育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人才,是决定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世界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教育强国,尤其是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一些名校的教育水平已经跟国际接轨,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已经不逊于一些国际名校,但是在部分西部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水平发展滞后,这一切使得“寒门出贵子”的难度正在增加。
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们人生的起点。当城市里孩子们在很小就接受现代化教学模式,接触当代高科技的时候,在我们看不到的许多经济后发地区,一些农村儿童接受的依旧是最基础的教育。在我支教的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第二小学,我真切感受到了发达城市与贫困农村在教育上的差距。从基础设施来看,我工作的广州市真光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而罗甸县第二小学则只有相对简单的教学楼,各类教学设施根本无法与之对比;从我负责的体育教学领域来看,广州真光学校体育设施完善,拥有各类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设备,学生每天都有丰富的体育活动和专职教师指导,而罗甸县第二小学学生则只能通过简单的奔跑和跳跃,在一片草地上玩耍嬉戏,利用一根皮筋合作游戏等方式来开展日常体育游戏。这种基础教育的城乡差距,制约着农村儿童整体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最终的影响就是城乡差距的扩大。
如果说曾经的“一个都不能少”真正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那么当代中国教育追求的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差”,致力于稳定提升经济后发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逐渐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在基础教育水平上的差距。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基础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基础教育都是高度重视且持续投入的。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广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是关键,均衡发展才能持续发展。在中国轰轰烈烈的扶贫运动中,教育应该先行,扶贫先扶智,支教,就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扶贫。
广州市真光学校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身处广州这一发达地区,能够接触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罗甸县第二小学身处黔南州偏远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师资生源等条件相对较差,也缺乏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引领。我们过来帮扶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单项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升整体的教育能力,这就需要从理念和制度上进行帮扶。我们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与当地教师密切交流沟通;我们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帮助他们制定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虽然,我们的帮扶支教工作只有一年,但是我们渴望与这所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友谊,携手共进。
支教是一项充满爱的工作,没有爱是无法做好支教工作的。当我看见罗甸县第二小学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的时候,我心中忽然充满了一种忧伤。我帮助他们制定“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健康规划,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让他们逐渐接受正规的健康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体魄。罗甸县第二小学大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一个沉重的话题,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基本都缺乏父母的陪伴,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尝试着跟学生交朋友,当地教师也积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我希望用爱与关怀来驱散这些留守儿童心理的阴霾,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让爱的阳光普照到他们心间。
我有一个梦想,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教育阳光的普照下健康茁壮成长。我也给当地老师带来了梦想,贫困地区的老师很容易被日常工作和生活磨去梦想的色彩,缺乏奋斗的激情和勇气,我的到来,给了他们鼓励,引领他们去探索成为教学骨干、名师的路径,让他们看到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我还给当地学生带来了梦想,这些淳朴善良的儿童,怯生生的接触城里的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不一样的教学感受,让他们也体会了当代城里孩子的教学感受,这犹如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很微小,却让他们感受了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很幸运,因为支教工作,让这些梦想在实现的路上,让未来充满了美好期盼。
携手,共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实现“一个都不能差”的目标,是包括我在内的支教工作者的梦想和愿望,也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