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2021-04-30龙乐琴

师道·教研 2021年3期
关键词:鱼游辨析文本

龙乐琴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核心素养框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核心素养,给我们的日常教学指明了方向。目前,笔者和教师同仁一起开展“提升小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就是旨在有限的40分鐘内,通过某些策略、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辨析、探究、质疑、判断,即进行思辨,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备课时的有效预设

思辨,是建立在一定问题基础上进行的思维过程,因而为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很多教师会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和辨析。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即可张口作答;要么过于复杂,学生头绪纷繁却找不到思考路径。这两种问题连推动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了。

因此,要改变此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即深入研读文本,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找到符合他们认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做好有效预设。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到表面上相互矛盾的两种看法。笔者在备课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作者想告诉我们的,究竟是发现真理难还是不难?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下一个互相矛盾的结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这几个问题开始思考探究辨析,不仅能深切领会作者的意图,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

二、对课堂生成的有效探究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个体。也正因为如此,任你如何精彩预设,课堂的生成也极有可能偏离你的轨道。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机会,其实也正蕴藏在这一个个的偏离中。

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学生就“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一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觉得这是举例子,一部分学生觉得这是作比较。在这个时候,笔者并没有简单下结论,而只是给出了举例子、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规范概念,让两个阵营的学生认真研读,结合文本思考,找出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整个辨析过程中,没有一句老师的说教,只有学生自我的思考、探究,直至豁然开朗。

三、文本词句的朗读品析

语文课,是教师引领学生在对文本反复品读推敲赏析的过程中,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文字运用方法,提高思考辨析能力的课堂。每一篇文本中,值得品析的词句都不少,老师要善于从众多的语用点中找到最关键的词句带领学生读出最丰富的内容,于平淡处见真章。

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笔者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后,给出了一个思考题:你觉得“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中”哪一个更适合做课题?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在字里行间寻找与自己观点对应的句段。研读结束后,大家一边交流一边朗读,在文本的指引、同伴的启发、思维的碰撞下,思路越来越清晰。这堂语文课中,笔者通过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对“到底哪个更适合做课题”这一问题进行辨析,既理解了课文内容特别是人物形象,又品味了作者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思考辨析能力也得以提高。

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出更多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鱼游辨析文本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春天的安排
罗平记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27《鱼游到纸上》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