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基于云南高校的实证分析
2021-04-30刘化军刘家荭
刘化军,刘家荭
一、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关联的观念、理论形态的抽象或表现,本质上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我的普遍意识不过是以现实共同体、社会存在物为生动形态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形态,而在今天,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是与现实生活相敌对的。因此,我的普遍意识的活动——作为一种活动——也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8页。可见,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特定的物质关系的观念(理论)表现,又直接构成了人们特定的思想关系和特定的精神生活本身。意识形态安全指的是有利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目的且被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不受威胁的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保持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精神文化、观念形态不受侵害。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是要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化大众,抵御不良社会意识侵蚀和渗透,用主流社会意识铸就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全媒体(或“新媒体”“多媒体”“跨媒体”)时代,“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17页。,信息传播的手段突破了以往单一、封闭的个体限制,变成了开放、自由的传播系统,媒介载体既涵盖了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又囊括了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其覆盖面、受众群体都是最全最广的。随之而来的情态是: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各种媒体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在逐步加剧,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尤为严峻,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妄图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变色、变质。高校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全媒体时代,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首先需要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但这种分析把握不能只靠理论推演和感性经验去做判断,必须要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取第一手信息,才能真正了解和全面把握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真实状况。本文主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并对大学生进行定性访谈,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尝试为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二、问卷调查及基本情况分析
(一)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本文的调查问卷采用了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问卷网(www.wenjuan.com)平台制作问卷,发送到33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然后通过问卷网自身统计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此次(截至2020年12月31日)调查问卷共收回14 122份,有效问卷为14 006份。被调查的对象为云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分别来自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轻纺职业学院、云南农业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曲靖师范学院、西双版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楚雄师范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警官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学院、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昭通学院、昆明学院、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33所高校。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7个问题,其中24题为单选题,3题为多选题,多选题中有2题设计了开放式回答选项。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共设计了5个题目,涉及被调查对象的性别、民族、学历、是否担任过班干部以及是否中共党员等信息;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对象对新兴媒体的认知和使用状况,共设计了4个问题;第三部分是被调查对象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状况,共设计了18个问题,包含了被调查对象自身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状况和被调查对象所在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状况。问卷第三部分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从中得出的数据结合前面两个方面的分析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当前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现状。
(二)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在收回的14 006份有效电子调查问卷中,其中男生有5580人,占总人数的39.84%,女生有8426人,占总人数的60.16%;少数民族学生4560人,占总人数的32.56%,汉族学生9446人,占总人数的67.44%;专科生8308人,占总人数的59.32%,本科生5628人,占总人数的40.18%,研究生70人,占总人数的0.50%;担任过班干部的有8731人,占总人数的62.34%,未担任过班干部的有5275人,占总人数的37.66%;学生党员有696人,占总人数的4.97%,非党员学生13 310人,占总人数的95.03%;非党员学生中有11 380人正积极准备入党,占比为85.50%,1930人表示自己对加入党组织不感兴趣,占比为14.50%。
分析有效调查问卷发现,当前,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遍运用,各类新兴网络媒体(媒介)的信息导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40亿,相当于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67.0%,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3)参见: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9/t20200929_71257.htm。,而这些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在校大学生。相比过去网络信息技术不够发达时,大学生要想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或其他信息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诸如报纸、杂志、宣传栏,或者通过学校教育,当今有超过百分之九十(95.03%)的大学生通过各种网络设备来获取信息。具体的调研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国内外新闻等信息的载体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4 006名大学生中,有多达9985名大学生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媒介平台,占总人数的71.29%,28.7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使用;有31.93%的学生表示平常会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表言论,61.51%的学生偶尔会发表言论,基本不发表言论的只占6.56%,具体统计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拼音等媒介平台的频率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全媒体时代各类网络新兴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使用新兴网络媒介较为频繁,这种情形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新兴媒介的兴起,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如果大学生不加辨别,被动接受,甚或被诱导发表不恰当甚至错误言论,将给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极大隐患。因此,全媒体时代,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得到有效传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媒介),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三、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由此导致的教育成效不明显现象分析
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媒介)的发展,打破了交往交流的时空限制,在使得文化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便捷的同时也给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也比较乐于接受新事物,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他们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辨识能力有限,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正因如此,西方敌对势力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亟需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以云南为例,我们通过分析调查发现,近年来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一)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全媒体时代,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介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主要渠道,各种互联网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互联网也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校园网络环境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效。在回答您所在学校或学院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是否有明确的分管责任人或者分管部门时,明确表示有的占67.01%,表示没有的占4.56%,还有28.4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清楚。具体情况见表3所示。
表3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分管责任人或分管部门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05-306页。上述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仍然有部分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安全责任意识不明确,在部分高校的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上没有关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前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使用网络媒介最广泛的一个群体之一,他们能够全方位利用网络新兴媒体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而且每个大学生就是一个自媒体,能够向整个网络世界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若高校对此不能做到有效监管,不能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就可能导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失守,让网络变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挑拨是非的工具,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
2.创新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推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手段还不够丰富
要想在大学生中高效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必须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才能全方位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扎根铸魂。因此,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要立足大学生、关心大学生、贴近大学生、服务大学生、依靠大学生,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方式普及科学理论,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当代大学生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进而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规定,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本质要求。
通过问卷反馈,我们发现,各个高校都采取了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教育方式路径上基本相同,主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辅导员谈心谈话、校园网络宣传等形式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选择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学生占比最高,而通过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比例最低。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从中可见,创新、丰富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手段,建立覆盖所有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表4 全媒体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 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不够明显的具体表现
全媒体时代,在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前述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创新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推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手段还不够丰富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导致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对意识形态渗透的辨识能力较弱,参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缺乏应有的认知等。
1.部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渗透的辨识能力较弱
全媒体时代,各种社交软件上发布着形形色色的信息,通过网络不经意间就传播给大学生,同时,敌对势力也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的传播,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的辨识能力是衡量我们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大多数大学生不假思索照单全收各种媒介信息或觉得在学习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意识形态斗争或认为仅仅只有文化交流无所谓意识形态渗透,那就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反之,如果大学生都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都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则说明教育效果较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页。对于云南高校而言,大学生的辨识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受多民族因素、多元文化因素、宗教与边境问题等因素影响大,如果对鱼龙混杂的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缺乏敏锐观察力,就会给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值得肯定的是,高校普遍注意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对各种信息能够做到辩证分析,同时也能够注意到生活学习中西方意识形态和错误价值观的渗透现象。
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调研覆盖的大部分高校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站对意识形态渗透信息设置防火墙和拦截网等多种方式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对网络上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进行辨别,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坚决抵制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但另一方面,调研统计数据也显示,部分高校的小部分学生对意识形态渗透缺乏辨识能力或者说对意识形态渗透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在问到“您是否注意到日常生活中存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时,有少数同学回答“不关心,离自己很远或没发现”。具体调查数据见表5。
表5 大学生对全媒体时代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渗透现象的关注情况
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渗透的辨别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越来越把中国崛起视为对“普世价值”的挑战,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而且渗透的力度在不断加大。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学情的深刻变化,再加上多年来积累的社会矛盾尚未彻底解决,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复杂和严峻,担负的责任和任务也更加繁重、紧迫,这一切都对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渗透辨别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小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辨别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应从学生自身发展和主动防御角度,强化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渗透的辨识能力,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质量。
2.部分大学生参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在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参加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度是判断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又一重要方面。大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相关教育活动,才能深刻理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和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才能从理论层面加深对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调查统计结果分析来看,有少部分学生在参与学校组织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活动时,表现出较为冷漠的态度。具体数据见表6。
表6 大学生参与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活动情况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仅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而且高校开展相关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但有部分学生竟然表示自己不清楚是否参加过,这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引导,因为这反映的不仅是学生思想自身出了问题,而且表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还需加强。
3.部分学生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缺乏应有的认知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如何?是否受到错误思想和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关注度和认知能力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我们了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成效的又一重要内容。随着各种媒体(媒介)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之间的交流碰撞越来越频繁,新兴媒介的广泛使用在使得交流交往变得便捷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对年轻人进行价值观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近些来年,西方一些错误思潮涌入我国,利用网络媒体(媒介)进行传播,使我国部分青年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产生了盲目崇拜。在高校,虽然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但是西方错误思潮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问到“您身边是否存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存在。具体情况见表7。
表7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受西方错误价值观或社会思潮影响情况
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从上述调研结果来看,有接近一半(49.01%)的大学生身边存在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和社会现象。这些错误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相悖的,其目的在于扰乱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断宣扬“民主、自由、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企图混淆视听,制造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如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假象。而历史虚无主义则否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否定、颠覆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歪曲抹黑丑化革命先烈形象,肢解我们的文化、价值和信仰,动摇人们的共同思想基础,力图从思想上、价值观念上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
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经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一个国家如果忽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那最终可能导致被颠覆的危险,从而使自己的民族或国家陷入泥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前车之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实质是争夺人心、争夺大脑,它既可怕又神奇,虽然没有硝烟却关乎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虽没有战火纷飞、血肉横飞的残忍场景,但却能轻松利用思想观念俘虏对方,将对方的思想观念与自己“同化”,从而沦为自己的“奴隶”,听从自己的意志行事。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变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能否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关键要看能不能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主导权。
我们在调查大学生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认知中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缺乏应有的关注,甚至有少部分大学生甚或个别大学生党员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持“不确定、不赞成”态度,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当回答“您觉得学校是否有必要开展网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时,有部分学生表示没必要或不太清楚;当回答“您觉得学校是否有必要专门拿出一定的课时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时,也有部分同学表示不确定或不清楚。具体情况见表8。
表8 大学生对学校是否有必要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
在与大学生交流问到“您对‘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83页。这一论断持什么态度”时,有部分大学生表示不确定,甚或有极少数人表示不赞成。上述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还存在弱项或短板,需要对大学生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教育,尤其是需要对大学生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教育,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进入大学生的耳朵,更重要的是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和心里,提高他们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形势的认知能力。
四、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
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有效传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高校党委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监管,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矩阵。
(一) 高校党委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着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着国内外更多的挑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和激烈。党的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变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我国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核心是党委领导。党委的领导首先体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因此“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14页。。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否落实落地,见行见效,党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党委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整个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关键和领导核心。
在信息化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08-309页。因此,高校党委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校园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中的引领力和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在事关政治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而对于思想认识、学术观点方面的问题则加强引导,对于各种错误言论、观点要旗帜鲜明进行反对和抵制。高校党委班子成员要亲自参与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亲自与大学生们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身体力行增加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 健全建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制机制,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而言,网络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可以说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当代大学生又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网络媒体(媒介)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路径,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监管,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环境对于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而言非常重要。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首先,做好校园网络平台的引导。立足于高校网络平台,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网络动态的全域全程管理,做好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关心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和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和其他平台上及时更新和传播,利用各种网络客户端平台与大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和互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对其引导。可以开展网上对话、网络投票、网上座谈等,创建大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力认同感,积极调动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利用隐性教育争取网络平台的主导权。其次,健全校园网络监督机制。一是要实行校园论坛社区等平台实名登记制度,让学生在传播、评论各种网络信息时既能做到自我监督又能做到后台监督;二是要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分析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某些敌对势力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攻击和宗教渗透的苗头,要及时进行处理,坚决杜绝通过网络危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现象,优化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最后,促进校园媒体融合,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来临,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当中得到有效、广泛传播,就要积极拓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渠道,推动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0)《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国记者》2019年第2期。促进校园网络媒体的融合,要通过优化流程、平台再造,实现信息内容的一体化,使各种媒介不再自说自话,而是形成合力,共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正能量,使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毫无藏匿之地。
(三) 利用网络媒体新技术创新丰富思政课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实践教学,夯
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9页。,也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高校思政课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效取决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新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这样才能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熟悉各种媒体(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体(媒介),增强互联网思维能力。“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0页。思政课教师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重要影响。思政课教师要紧跟信息时代步伐,对互联网发展规律要有充分的把握力,对网络舆论要有充足的引导力;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尤其是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关注,并能向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增强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分析辨识力;要严格自律,自觉做到课上课下一个样,网上网下一个样,线上线下一个样,自觉做正能量的传播者,主旋律的弘扬者。
其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在充分遵循教材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媒体(媒介)上的即时信息进行拓展,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上既要“守正”,同时也要创新。全媒体时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在守正教材体系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直面互联网上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再次,借助各种媒体(媒介)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用全媒体助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理念,改变教师只是教材或知识“搬运工”角色,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媒体时代,信息满天飞,如何才能使“浮云”不遮蔽学生的双眼?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将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把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利用线上线下讨论、辩论、主题讲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最后,利用AI、VR等技术和方式开展网上思政课实践教学,力争做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覆盖的同时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前述调研可见,虽然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和巩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但仍然有部分高校做得还不够充分。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强化实践教学活动,如云南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发表《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故事、红军长征“扎西会议”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等作为生动的本土教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有效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渗透,使大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笃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48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关系到旗帜、方向、道路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一旦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扩大并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前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应当引起警惕并做好应对策略,未雨绸缪。而剖析这些突出问题生成的深层原因,做好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多方入手多措并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等多元治理格局。总的来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部门、宣传思想部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协同推动,需要学生党组织和党员以身示范,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他课程教师也应该同思政课教师同心同向同频同行,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全方位融入线上线下课堂课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在党的领导下,各个部门所有教职人员都主动引领大学生的正确舆论方向,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就能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