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故事中心课程”策略,促进幼儿发展

2021-04-29王鸿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过河小马环节

王鸿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实施“故事中心课程”策略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雏形,对幼儿即将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故事进行预设,用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辨别真假、美丑,建构涵盖着共生层次的共存,强化语言和其他方面共同发展。

一、捕捉真实经历,分割转化

幼儿的经历是幼儿对“故事中心课程”主动接受的纽带。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对幼儿进行一种故事与经历的关联教育,在故事中融合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幼儿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孩子们看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联系自身的经历,能够产生共情,达到故事情节到教育意义的有效分割转化。

例如:“叠衣服”这一生活技能,由于现在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的“保姆式”呵护下成长,会叠衣服的很少见。以往单纯的讲解、枯燥的练习,不能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而通过“故事中心课程”的开展,引入了趣味的“邋遢的小老鼠”故事,效果则大不一样。故事中的小老鼠米尼习惯性地依赖别人,不爱劳动,就会偷懒、埋怨,在米尼的身上,有很多幼儿自己的影子,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关注。在故事的最后,米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也学会了“自理”。幼儿一边听着故事,进行经验的迁移,有效地进行了转化。

二、加强过程追踪,探寻共生

幼儿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开展“故事中心课程”往往会将一项培养分成三到五个关联的阶段,整个过程采取追踪的形式,每个阶段预设效果,收集实际成效比较,再进行分析和评估,最后探索出一条既能培养幼儿思维,又能提升幼儿的自我需求意识,强化实际能力的共生模式。

例如:“我们是一家人”系列故事,故事以森林里的动物作为对象主体,融合到幼儿的“每日故事”环节中,分成“友善”“宽容”“乐助”三个大的环节。在友善的环节中,每个动物都想有一个舒适的房子,于是森林里动物们的栖息地纷争不断,导致小动物们每天都不得安宁,后来大家认识到,只有和平共处才能更好地生活在一起。故事讲解后,观察幼儿对故事的反应,在沟通中了解幼儿的想法。然后在“宽容”环节中,将故事进行改进,再根据效果进行下一个环节“乐助”环节的改进。

如此,通过加强过程追踪,对幼儿每一阶段的反应如实记录,细化每个环节,及时对比和分析,找到幼儿认同和排斥的内在因素,抓住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的放矢,用追踪的结果来进行教学的改进,不断完善“故事中心课程”,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故事中心课程的开展中快乐地成长。

三、搭建有情之境,补充形象

《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搭建有情之境,以景生情,用情感来补充幼儿的思维形象,培养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

例如,《小马过河》故事的讲解过程中,创设了三段情境,利用心理旁白的方式,为孩子们形象地展现了小马过河前、过河中和过河后的感受。在过河前,小马的心情是欢快的,旁白中也融入一些快乐的元素———蓝天、白云、碧草、微风、温暖的阳光等等。小马来到河边,看到了河水,心里开始犹豫起来,这个过程中也融入了一些故事旁白,孩子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在旁白的带领下,跟着小马一起担心起来。在询问了妈妈、牛伯伯等动物后,小马决定自己尝试。整个尝试的过程,小马忐忑的心理,激发出了孩子们的担忧之情。在过河后,孩子们都能表现出一副轻松的表情,也透过故事,懂得了道理。整个故事的呈现,以情境为主要载体,将形象进行有效补充。

情境的搭建往往彰显着故事的深刻内涵,也极容易激发出幼儿的思想共鸣。在幼儿走入情境后,他们会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发生情感上的变化,也会对故事的内容和结果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想法体现出自己的内在需求,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实际的经验。

四、引导判断欣赏,言语传递

幼儿的思维虽然不够成熟,但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在幼儿的思想中,他们往往对于“好”与“坏”有着非常界限分明的区分,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判断,异于成人,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判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相互间的表达,言语的传递,获得灵感,也更新印象,提升判断分析能力。

例如:“故事剧本”中,幼儿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故事剧本往往以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和感兴趣的故事作为资源,进行合适的加工。表演前,通常会让孩子们对故事情节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表演的过程中,“小观众”们往往对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有一个判断,这类判断是孩子们逻辑思维和欣赏能力的基础,也是我们教育的重点。每个剧本表演过后,都给孩子们一定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由表达、交流,交换意见,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为幼儿树立信心。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內向或者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应重点关注,通过教师、小伙伴之间的言语鼓励,帮助幼儿走出困境,自主地去发现美、欣赏美、辨别美,夯实审美基础。

在《指南》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开展“故事中心课程”,将以往的讲故事变为一个更加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依据每个阶段成长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培养,将“做中学”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受到了幼儿的欢迎。在“故事中心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下一步将会将重点放在对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上,细化内容,提升幼儿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过河小马环节
拆桥过河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勤劳的小马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过河
过河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小蚂蚁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