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童谣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1-04-29兰迪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声部童谣四川

兰迪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四川童谣则是根据四川当地的风土人情所创作出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的一些段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一、学习四川童谣的必要性

笔者曾在某小学的六年级的4个班中做过关于“四川童谣”了解程度的调查:在调查的196名学生中,95%以上的孩子都不记得曾读过的童谣,4%的孩子表示没有读过童谣,只有1%的孩子回答曾读过童谣,而且能表演出来。对于生活在四川地区的孩子们来说,四川童谣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倡导“应从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母语化教学,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学得更好一些。”《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四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到,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资源课程。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组织编写了四川省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川腔蜀韵》,上面就有整理好的16首四川童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传承与推广四川童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四川童谣在高段教学中的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广义上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二)新体系音乐教学中的八大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基于此,姚丽雅在著书《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新常态”课堂》曾提到:“新常态音乐课的八大策略:一,创设情境;二,重视体验;三,加强合作;四,注重实践;五,意义构建;六,经验积累;七,关注综合;八,鼓励创造。”

在八大教学策略中,创设情境、重视体验、经验的积累在中低段已着重培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五、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技能和基础知识,可以以四川童谣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实践、意义构建、综合与创造能力。

(三)小学高段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1.学习四川童谣,训练多声部,培养合作能力

四川童谣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进行多声部的练习。奥尔夫教学法一直倡导进行的多声部音乐能力应该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着重开发的一个部分,小学阶段应该是青少年敏感时期的最佳阶段。童谣诵读相对歌曲而言,更易上口。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唱两个声部比较困难,更不要提三声部、四声部了。可是,用四川童谣进行多声部的训练,就可以大大降低难度。如在诵读《鹦鹉鹦鹉哪里来》时,全班可以分为三个组或四个组,进行多声部练习。一组先读“鹦鹉鹦鹉哪里来”第一句,第二组等第一组第一句读完再开始,第三组等第二组第一句读完再开始,第四组等第三组的第一句读完再开始读,中间可以按指挥要求任意循环,这样一个四声部就形成了,余音绕梁。如果学生有实力,可以分成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声部,训练学生彼此倾听与声部的协调能力。学生习惯了几个声部的协调,也可以提高歌曲的合唱能力,学生的合作能力,多声部的协调感也逐步得到了提升。

2.学习童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李莉老师在上《推磨摇磨》这课时,在带领学生们诵童谣、演童谣后,又用汤老师编写的《推磨摇磨》曲谱,带领孩子们唱童谣,并采用齐唱———卡农———合唱(二声部)歌唱方式,将歌曲的三部分学会,并进行综合的表演。

郝老师在上四川童谣《求雨歌》时,将打击乐三个声部引入课堂为歌曲伴奏,并运用rap为童谣伴奏,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让课堂有了无限可能。无旋律的诵读,给我们带来了千变万化的体验,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这一节节丰富多彩的四川童谣学习课中,学生诵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的活动中,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及表演、合作能力逐步得到了提升。

3.学习四川童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诵读了《对歌》这首童谣后,我们利用课本中提供的节奏型“XX XX |XX X |XXXX XX| X- |”,请学生用民族调式中“1、2、3、5、6”这五个音为旋律谱曲,学生们很喜欢这些编创活动,自己填上旋律,用竖笛吹奏出来,熟悉后填上歌词演唱,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自信心、编创能力在一次次尝试中得到了提升,音乐素养也全面得以提高。

在学完四川童谣《青羊宫》后,孩子们又根据自身了解的实际情况又编創了《武侯祠》《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如一学生在《武侯祠》中写到:“武侯祠,柏森森。诸葛美名到处扬。三顾茅庐斩马稷,治国齐天立功劳,举世人民齐称颂。”模仿《青羊宫》童谣既有的句式和韵律,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新童谣,继承和创新了四川童谣。

四川童谣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的策略还有很多方面,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尝试,我会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将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不断地传承下去,让它们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文系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四川传统音乐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课题编号:CY2020ZM2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声部童谣四川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快乐童谣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