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时期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翻译技巧及应用

2021-04-29钮胤羲史红梅韩波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译者新闻报道跨文化

钮胤羲 史红梅 韩波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的背景下,西方一些媒体不同程度地把病毒标签化,不准确的翻译时常会引起误解或断章取义,因此新闻报道尤其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翻译。对于我国能否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正确的舆论形象、争夺舆论焦点的话语权的问题,翻译的影响举足轻重。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中国有力、有效的抗疫行动,我们需要掌握新闻报道的翻译原则、技巧与跨文化能力。

新闻报道的翻译原则与技巧

翻译原则

在国际间的新闻报道翻译中,译者通常有以下几条原则需要遵守:一是保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二是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三是提取新闻报道的重点。

首先,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描述的是事件发生之时与其作为新闻被报道之时的时间间隔,以及新闻报道引起的社会反响。为了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即新闻的“新”,译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翻译技巧及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及时对所报道的事件作深入了解,以保证译文产出快速而准确。其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翻译过程必须遵循客观事实,也就是要坚持用事实说话,译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同发生的事实相一致。此外,由于不同文化的表达习惯和受众偏好的读取方式不同,国际新闻在翻译中,不管是在句、段的表达还是在文章结构上,译者都应挑其重点优先择译。

翻译技巧

如果新闻标题意义简明,且不包含文化色彩强烈的词汇表达时,我们一般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标题;否则,一些表达就需要意译。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译者都应遵从原文进行翻译。

新闻的正文部分,译者一般可采用的最基本的翻译技巧分别有全译、摘译和编译。无论采用的是其中的哪种方法,译者都不能掺杂个人的态度和观点,应遵循原文主旨。

全译是把新闻报道的源语言全部转化为目标语的翻译技巧。当报道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或行文较短时,为了保留该报道的新闻价值,译者一般需采用全译的方式准确、完整地对其进行语言上的转化。

摘譯即是挑出新闻报道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翻译的技巧。当有些报道的篇幅过长,媒体的传播版面不足以承载时,译者需在阅读时对原报道的内容按需筛选而进行翻译,以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

编译就是对原报道进行转化、加工的翻译技巧。经由此翻译方法产出的译文通常与原报道形式结合程度最低,不过内容更加简洁概要,较适合目标语言受众的阅读需求。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使在编译过程之中,译者能做的也只是对全篇语言内容进行转化加工,仍然不能加入个人观点。

跨文化原则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不同,英语与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行文风格和两种文化下读者的感知风格也都不尽相同。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特点大相径庭,例如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两种文化的价值理念等。这些特点在新闻报道的原稿中都会有所体现。

语言本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英词汇和其蕴含的语义。后者包含了词汇原本的含义,也包括了文化环境赋予该词汇的文化含义。中、英文化的词汇语义区别主要体现在一个词汇的文化含义上。有些被指物在双方语言中都能够找到对等的指称词汇,而该词汇可能在一方语言文化中含有另一方不具有的隐含意义,如汉语的“孔雀”一词在英语中对应“peacock”,但后者还有“爱慕虚荣的人”的含义;有些非实体的被指物在一方语言中存在指称词汇,而在另一方语言中没有对等词汇,例如汉语中的“缘分”一词意指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与可能。然而,“缘分”一词属于中国文化特有的词汇,在英语中并不能找到对等词汇。除此之外,还有“客气”等等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等词汇。中、英词汇的语义差异需要译者在新闻报道的翻译过程中时刻注意,以免引起读者不必要的误解。

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价值理念也影响着同一文化环境个体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两方对社会、人际交往等都持有不同的观念,导致了两者对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的不同。传统地讲,中国文化更偏好集体主义,这意味着人们总是应该把他人放在第一位,并愿意在必要时牺牲自我;与此相比,尤其是以美国为例的英语国家流行的文化更偏好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人们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英语词典中有100多个以“self”(自我)为前缀的复合词,如“self-control”(自控)、“self-reliance”(自恃)等,而汉语中的“自我”相关一类词或多或少都带有些贬义色彩。独立、平等、公平、隐私、竞争等价值观是个人主义的直接产物。在英语国家,这些价值观普遍被认为是合理的,也是出于人们的自我需求。如在翻译过程中遇以上情况,我们需要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求同存异,寻求文化表达的共同点,保留不可共通的观点。

由于文化的差异,汉、英双方长期积累、约定俗成的习语表达中难免会带有深刻的文化色彩。为了新闻报道翻译的准确性,提高翻译效率,使译文更加生动传神、准确易懂,译员需要尽力提升跨文化能力,深层次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

“疫情”时期新闻翻译的实际应用

在社会矛盾持续激化的疫情期间,译员更应及时了解时事、掌握国际动向,更须遵守报道的翻译原则和跨文化原则,熟练运用以上翻译技巧。相关新闻报道翻译的快速产出面临着更加严格的标准。

恪守时效性原则。疫情形势变化不断,国际社会对当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态势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国际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比以往更强。由于人们对疫情的实时跟进,一条相关国际新闻报道的发布与其收到社会反响之间的时间要比以往更短。新闻报道的传播、接收和更新速度比以往更快,一条新的新闻发布的影响不久便会覆盖上一条相似事件的报道。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必须保持陕速,且应在译版发表时确保该事件的最新进展与本文报道相符,如实情有所变动,应迅速跟进,作出相应修改。

恪守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领域更新速度加快,一篇翻译得不准确的新闻报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会比以往更深刻、更强烈。为了真实、准确、客观地反馈实时疫情,促进国际间信息的有效交换、共享,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译者必须保证目标语与源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一致、含义相近。中国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工作必须如实描述国内和国外疫情,准确、真实地传达防控方法,以为全球疫情防控进程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恪守提取重点报道原则。正如上文所提及,当今疫情形势时刻都在变化,新闻报道的信息量相较以往更为巨大。译者需要保持自己独立、客观判断的能力,识别哪条新闻值得翻译报道、何种信息值得提取翻译。基于此过程,译者拥有主观选择全译、摘译和编译三种方法中任意一种的空间,以为读者提供更加直观、简明、高效的阅读体验。

恪守跨文化原则。疫情时期的新闻报道更加需要严谨地对其中提及的术语词汇进行准确的翻译,如国际或国家有统一标准,译者必须采用标准表达。例如,新冠病毒的英文译名直到国家外文局官方审定前,一直有多种在报道翻译中被采用。所以,对于名词术语的翻译,译者可以根据官方审定的标准进行翻译,如“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一线医护人员”——“frontline heallh workers”等英汉互译表达,以准确对外传播或向内接受疫情防控实情实态。如确有必要进行与此标准不同的翻译,译者必须将目标语与源语言在语义表达上的误差缩到最小,以免造成错误信息的传播。

汉英新闻报道双向翻译的正确性对中国有力、有效的抗疫行动宣传和在国际舞台上舆论焦点的话语权争夺显得尤为重要。外国民众常常因翻译的不准确对中国本土官媒报道产生误解或断章取义。新闻报道的翻译技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并不是译者仅通过学习枯燥繁琐的理论知识就能熟悉的,还需针对疫情环境下汉英新闻报道材料进行翻译原则与技巧的实际应用的长远探究。

猜你喜欢

译者新闻报道跨文化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