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自我内心的风暴

2021-04-29谢欣

上海采风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舞者风暴舞台

中国现代舞坛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上海舞协、新艺联理事谢欣近期来到了《舞蹈风暴》的舞台。她的奇思妙想与精湛舞技让全场赞叹不已,被誉为“从手指到脚趾都传递着不同信息,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说话”。

2021年1月9日晚,被称为“神仙打架”的竞技综艺《舞蹈风暴》第二季落下帷幕,谢欣获得了总冠军。

“这个奖对我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但肯定不会改变我的轨道。”2天后,在上海谢欣舞蹈剧场排练厅外,她淡然地说道。

被认为是“现代舞天花板”的谢欣,资历已是评委级别,为何会参加这档综艺,和更年轻的选手同台竞技?她又是如何用思想起舞?来听听她的讲述——

PK背后的自我风暴

回到最初的舞台,重新认识自己

生活中,我不缺名不缺利,去《舞蹈风暴》到底要获得些什么?最后说服我自己的是,我想以舞者的身份给自己画下一个重要的符号。我是一个奉献型人格的人,带舞团很多年,生完孩子以后,我觉得《舞蹈风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可以重新把关注点,至少在比赛的这4个月时间里,回到我自身。

也是我劝黎星来参加《舞蹈风暴》的,我跟他说:黎星,我们在舞台上其实已经没有危险的感受了。因为大家都认识你,你去剧场,好像所有人都为你鼓掌,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丢到一个不清楚不认识的环境里,重新面对一遍自己?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心打开,把自己的格局打得更开,把所有的观众,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装进来。

我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节目拓宽大家对美的理解,让电视观众把剧场也纳入他们的日常。我特别希望通过一个编舞者的大脑,一个跳舞人的身体,让现代舞走进大家的眼睛,走进大家的心里,走进大家的生活。

《舞蹈风暴》的舞台非常神奇,好像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舞台,然后重新认识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很多的紧张、忐忑。也正是这种五味杂陈,有开心、有失落、有焦虑,然后有思考,才让这一段旅程真实而更有意义。

期间我有过退缩、放弃的念头,不断地自我怀疑。竞技场上,每一个阶段时间都很紧。有一期排两个舞,超长排练时间,超大负荷,我会担心自己状态不好。其实被放在PK的舞台上,是我很多年没有遇到的情景,这个舞台的仪式感,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进行自我对话:我想要给观众带来什么。这一刻想要面对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自己。

想要赢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来,因为我必须要让自己平衡,让自己放下对赢的念头才可以真正从作品出发。其实作品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太在乎结果可能会让你丧失自己的判断,会变得小心翼翼,从而失去自身的光彩。

我需要被环境影响,我需要成为一个局内人,要为之所动。创作是需要灵感的,如果我真的能体会到当下,就是最大的灵感的源头,无论我遇见什么样的对手,什么样的搭档,什么样的舞台,都可以在当下给我很多刺激,产生很多的化学反应。但是我不希望自己变得为观众而出发,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轴心应该一直在。我需要在自己的心里面加上更多的人,懂得不要太执迷于我是谁,但是一定要知道我是谁。

其实来到《舞蹈风暴》的十支作品,有九支是我参与编导的,每支对我来说都很珍贵。第一支舞蹈我觉得“非常谢欣”,它让大家认识了我。从第二支到第九支,我是在被这个舞台影响的过程当中去给予回应。这是让大家记得的谢欣。第十支时,我想在舞台上呈现一个立体的谢欣,但更加是一个舞者的独白。把很多作为一个舞者的感受,通过动作以及声音、文字留在这个舞台上,最后一支我希望让大家能够懂得谢欣,懂得一个舞者。

在《舞蹈风暴》我收获了很多的称赞和肯定,包括很多观众的喜欢,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但是我永远都会让这些声音从左边进来,进到自己的心里,然后再把它们从右边的耳朵放走,因为我知道这一刻的好,不是我所追寻的目标。当艺术家一直沉浸在赞誉中时,荣誉也将成为他最大的盲区。我一直坚持反思地生活,保持探索的热情,一颗很踏实的心,让我知道每一天走进排练厅,走进剧场都是always can be better。

走到最后靠的是鲜活

舞者也是生活者、思想者

在《舞蹈风暴》第二季的舞台上,我一直都在感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虽然舞者是作为一个传达者来发声,但是我觉得我是带着另外的一个身份,就是一个编舞者。我觉得编舞者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成舞蹈。舞蹈人真的不只是一个舞者而已,他也一样是一个生活者思想者。

来到风暴的舞台,我可能更希望抽象的作品也能给普通的观众一个非常靠近的距离。演出前我会有些担心,也许很多人领会不到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但其实在这个舞台上,观众们的心和身体都是张开的,能体会到那一刻带给他们的感受。很多人给我留言说,他们真的被点亮了。他们从舞蹈中看见了自己。我总觉得其实观众爱上什么,关键在于,一个引导者用了怎样真诚的态度以及对当下时代的真实理解去跟他们对话。

我会走到最后,我觉得有一点非常重要:谢欣没有人云亦云,没有千篇一律,我一直在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要做的作品。每一期我都在創造,并且自己呈现。

高超的动作在我眼里早就已经不是一个好演员的标准了。一个演员能够找到动作的原因——他从内心出发、从力量出发的原因。然后能够感受到质感,即我们对身边很多东西敏感的发现。身体能够有很多信息和质感的传达,并且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是真实的,真实地把自己这一刻的感受给予出来。每一个行业到最后追求的不是技高一筹,而是鲜活的存在,并且可以用所有的技术来支撑自己。

我觉得舞蹈和舞者最大的敌人就是套路,然后刻板,然后遵循着规则。一个创造者最大的魅力是勇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尝试新的可能性,这不是用对错好坏来衡量的。一个舞者应该要鲜活,并且要非常能够沉浸入这一秒。

孩子与原点

虚弱也是一种能量

我在《舞蹈风暴》第二阶段作品的名字叫《原点》,我用这支舞蹈,献给所有那些用爱来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

我觉得成为母亲可以把我的舞者的职业生涯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是以自我的探索和关照为主的,但是从知道我的身体里还有另外一个生命开始,我就在跟她一起去感受,把曾经熟悉的部分,重新去丈量一个分寸。

我怀着孩子在舞台上跳了8个月,在进产房的前两天,我还在排练厅里跟舞者一起上芭蕾课。生完孩子以后14天,我就进了排练厅;45天以后,我一个人去德国为当地团队做新的作品。生产完三个月,我就完整地跳了一整台作品……

生完她以后,我的身体好像有了一个更深的原点。在我生完孩子后有一段像“黑洞”的时间,身体的虚弱,腰部失去弹性,打镇痛针留下来的后遗症……我有过一个非常不自信的时间段,我觉得需要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一份新的自我观照。于是,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我要更勇敢一点。新发型可能会把外表上的缺点完全暴露,但那一刻我觉得为什么不能把美和丑丢掉?把自己以为的自己丢掉?当我剃掉头发后,再回到台上跳舞,我有了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

所以想用《原点》这支作品来告诉那些妈妈,其实这是一份对生命的厚礼。在我重建肌肉的过程中,才知道原来我们经过虚弱、奄奄一息,才会知道 “ 强壮 ” 这个词对自己来说有多么厚重。当我走过来后,我发现“虚弱也是一种能量”。

我最大的幸福感是自我成长,与我的舞团、我的同伴一起成长。这种成长是保持对所有的一切仍然有新的反应,并且不限定自己最终的样子,愿意每一天我们都能发现自我的新的可能。

在陪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才真的反应过来:原来我们每一个人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并且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种很强烈的自我成长的感受。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能完成很好的自我观照,无论是我作为母亲还是作为一个舞团的艺术总监。我在孩子和演员的身上也学会了,爱不是牺牲,也不是全力保护,我觉得爱是观照,是分寸,是空间。

(采访、整理:小艺)

猜你喜欢

舞者风暴舞台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台上
脑风暴大挑战
泽西风暴
画与话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头脑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